清华也已看出蛇已受伤,但因外面并无迹象,未知其受伤程度。
他又稍作思考,认为趁它转动欠灵之时,仍以石击为妙,再以掌箫乘机合击,或可完成心愿。
于是,他又检起一块较前粗大而有棱角的石块,以十成之力,投向蛇阵中央。
不料石落蛇阵一响,即见蛇阵散开。
头身尾翻滚曲扭,扫卷扑打,两三丈内,沙石飞腾,声势较前更是惊人;使他急向后跃退丈余,全神以待,以为又有一番狠斗。
但空自紧张一阵,仍不见怪蛇追来,只见它拚命挣扎卷打,血雨飞洒。
经过盏茶之久,才渐渐瘫痪于地;但蛇身及尾部,仍在慢慢地扭动曲转。
这时,他才明白怪蛇已经死去,不足为患;嘴角现出了胜利的微笑,深深地嘘了口气!
不觉一面擦汗,一边又暗忖刚才的经历。
本来,以应清华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面对如此一条怪蛇,实在危险;虽有一身武功,也因用功太浅,又无暗器宝刀。
就是换上其他武林高手,亦将费一番苦斗才能成功。
但是,他毕竟很快地成功了。
其原因,应归功在三方面:首先是他自己临危不慌,避开正面与蛇搏斗,利用人小身灵的优点,使怪蛇失去头尾的长处。
其次就是在危急中,无意间用玉箫击中蛇之七寸,使它蒙受致命之伤。
更加上最后一击的石块,恰好打中蛇头。
当蛇头向下一缩之时,又巧遇下面是块大石,恰成为上下交夹击之状,故被击成碎烂。
要知蛇类爬行,端赖体内之脊骨,且此骨最易松脱;一遇此骨松脱,便全身无力,难逞凶恶;而蛇类亦甚伯寒冷,逢及严寒,便会行动受制。
清华手持之玉箫,连他自己亦未明妙处;原因是尚未到技成下山,承受师传兵器之时;故慈善书生仅叫他待此练习,并未说明出处。
其实,这根玉箫是万年寒玉所制,平时虽无异处,若遇与敌交手,便可显露其特异之处。
只要持用之人用功力灌注其上,不单可敌宝刀宝剑,且可从箫上射出一团冷气,寒彻筋骨,使击中处之血肉神经全被冻损。
但其威力大小,须看持用者功力深浅而定。
清华功力虽浅,但他先以八成功力注于箫上,无意间击中怪蛇七寸,亦非小可,以后又击中蛇腰,使怪蛇全身骨胳松成数段。
且经箫上寒气侵袭,便成为转动不灵,终被击毙。
他稍一沉思,即又警觉起来。
为了安全起见,重新观察四周情况,终于眼光掠过猿尸时,发现又一个小猿猴,踞坐在大猿尸上,身长黑毛,头顶白色,睁着一对火眼金睛,瞪着他不动。
因此,他悟出最先的那丝黄影,便是这个幸脱蛇劫的小猿,随即引起他的童心,慢慢踱向前去。
他在猿尸前静立一会,见小猿并不怕他,便又轻轻地蹲下来。
并自忖道:这小猿很可爱!也很可怜!没有母亲和兄弟,以后怎样活下去呢?
这深山里,一定很多东西欺害它,不如抱回去,求师父允许我收养!对!抱回去!
他想着又伸出右手,欲去摸摸小猿的头,谁料小猿毫不退避,见他手一伸来,即用那双小毛手抱住,一个翻身便爬上掌来。
似乎它也知道,清华是替它报仇的恩人一样。
这时,清华确实高兴极了,连忙将它抱在胸前,并将玉箫插在腰带上,让出左手,轻抚着它的头背细毛,低声细语道:“乖猴儿,吓坏啦!饿坏啦!跟我回去,师父会喜欢你的。”
小猿顺服地伏在他怀里,双手紧抓着衣裳不动。
他慢慢绕过蛇尾,走向谷口,准备再越林回去,偶而瞥见树影及自己的身影,猛忆时候已是不早,太阳已高出前山,光线穿透了晨雾的重围!
他暗忖道:“起床至今,自己未吃东西,小猴也一定饿了!”
回去吗?师父不在家,抱着小猴又肚饿路险!
不回去吗?此地不知有否生果之类充饥!
他考虑一番后,认为早晚回去都行,不如在此弄饱肚子为妙!
因此,他详细观察四周上下,希望能找到好吃的东西。
但是,他失望了,所见到的,只是苍松古柏,杂树藤萝。
于是,他左手搂着小猴,一个箭步,继之一式“一鹤冲霄”,跃上两丈高的树梢,再演前式,便巧登最初停身的古松,重新注目观望,希望在高处能有新的发现。
不错,他细心观察之后,觉得对面那块悬崖上面,似有不少花草之类,靠壁有棵小树,枝叶间,像是结有红色的小果子。
但悬崖四周,无路可通。
十丈高的距离,却不是现时功力所能跃上的。
他不禁坐在松枝上,发呆一阵,终于让他想出一条颇为危险的法子来。
因为那悬崖右上角,两丈外的石缝中,长有一棵小松,小松右侧两支外,凸出一块稍堪驻足的小崖。
这小崖右下方,亦有一棵枝叶稀少,枝干曲扭的古树,再向右丈许,便是谷口右侧的丛林。
“对!就这么办!”
他自语一声后,随即飘落地面,找一根软藤,将小猿兜缚在胸前,跟着一展身形,向对面树林驰去。
一会儿,他已跃登对面林边的古树上。
此处离谷底十余丈,寄身在削壁孤树上,确颇令人胆寒。
只见在树上稍作休息,身躯一沉一起,借树枝反弹之力,猛然向上拔起一两丈高,足尖一点那块小崖,一式“落絮随风”,向前飘向两支外的小松。
但那松树,枝于太小,无法承受他的落势与体重。
他的功力与轻功,又未达到一苇渡江,登萍渡水的境地,若教他全身一压势将松断人坠演成惨剧!
犹幸他人小胆大,反应敏捷,身形刚近小松,便已觉得不妙,猛地提气缩腿,双足一蹬松枝,两掌向后一拨。
利用这一蹬一拨之力,身形向前飘落那块悬崖边沿。
他连忙踏前两步,隐住身躯,回首来路。
犹见小松左右摇晃不已,自己落足之处,只差尺许便是崖处,真是触目
-->>(第3/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