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魔剑惊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第(4/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你得设法让敝长上相信你们不知道,敝长上不会为难你们的,现在,请下楼。”

    祸由口生,张三快要崩溃了。

    两大汉粗壮如熊,一看便知是孔武有力的凶暴人物,衣内隐约可以分辨佩有匕首一类短兵刃,打起架来很有可能用兵刃行凶。五个平凡的小行商,对付一个大汉也不是敌手。

    张三肩上压着的大手,就有压垮张三的可怕劲道。

    “我们跟他去好了。”黄自然只好出面打圆场,他的手在桌底稍动了几下:“我们实话实说,这两位大爷的长上,必定是明理的人。”

    压住张三的大汉,突然向前一冲。

    “王八狗杂种!”大汉另一手按住食桌,稳下身形转身破口大骂:“那一个混帐东西,用骨头掷中太爷的背心?给我站出来。”

    大汉的嗓音像打雷,人声倏然静止,百余位食客,皆惊骇地向这儿注视。

    没有人站出来,也没有人回答。

    大汉的凶狠目光,最后落在第三桌的两名食客身上,按方向估计,掷来的肉骨头很可能发自这一桌。这两名食客嫌疑最大。

    两食客是年约半百的魁梧中年人,相貌威猛虎目神光炯炯。

    “你瞪着我干什么?瞎了你的狗眼。”

    那位留了大八字胡的中年食客,显然被大汉那儿句毒骂惹火了,拍桌而起声震耳膜,以牙还牙接受挑衅的意图显而易见。

    大汉怒火冲天,抓住一只碗隔桌飞掷。

    立即引起暴乱,食客纷纷走避,店伙们叫苦不迭,全楼大乱,人向楼下狂奔,桌倒凳飞。

    “快走!”黄自然向四同伴低喝:“回去之后,找地方暂时躲起来。”

    他夹在人丛中,乘乱下楼溜之大吉。

    两大汉被打得头育脸肿,跌跌撞撞回到镇南的一座别墅型园林大宅。

    这里是浦子口溪的北岸,附近全是一些大户人家的宅院。

    东至溪口,北至镇南码头上游约两里左右,闲杂人等很少涉入这一地区,以免被豪奴打手打个半死。

    两大汉不是该宅的打手,在东院的客厅,受到那位干瘦的主事人,严厉指责骂了个狗血喷头。

    “我已经再三警告过你们,不要在大庭广众间闹事,以免引起注意,对主人不利。”

    干瘦的主事人脸色难看,一双阴森的鹰目冷电慑人:“南京有些文武大臣认识主人,闹出事来大家不便,不论大事小事,必须暗中加以处理,不要惊动任何人,只要处理得秘密,如何处理随你们高兴,在酒肆大打出手,你们真有出息啊?尤其是被人打得掺兮兮,很光彩是不是?混蛋!”

    “在大庭广众间设法打听消息,引起冲突也是常有的事呀2”

    那位对付张三的大汉,乖庆的神情表示不驯:“难道要我们忍气吞声吗?忍气吞声能得到消息?尤其消息有关那些水贼,我们能向懦弱如羊的人打听吗?”

    “打听消息是你们的事,如何打听与我无关。”长上一拍桌子:“你少给我强辩,我的要求是不能在大庭广众间闹事,犯了错就得负责。”

    “我们总不能扮懦夫……”

    “你们不能暂时忍耐,以后再找他们报复吗?胡搞,哼!很可能揍你们的两个混蛋,就是水贼的有地位小头领,你们不能忍一时之气,把事情搞砸了,以后找到他们,少不了有是非,他们不会信任我们了。”

    “如果他两个杂种,是那两个水贼的小头领,日后他们利用的价值消失,我要活剥了他们,哼!”

    “有什么话什么打算,必须藏在心里,以免误事,你少给我大嘴巴到处胡说八道,体们不必到镇上活现世了,给我到对岸龙江关去订听。”

    “好吧!明早我们就过江。”大汉不再暴躁:“其实,找水贼办事不是好主意,咱们人手足,高手如云,什么事难得倒我们?过去还不是我们自己办?迄今为止一切顺利……”

    “闭嘴!你知道个屁。”长上大声喝阻:“南京情势不同,与凤阳中都在一起,皇亲国戚勋臣,比京师多一倍,如果需人办事,能让你们出面?人生地不熟,主人的行踪绝不可暴露,只有找水贼办事,才能高枕无忧胜任愉快。少出馊主意,不借的事闭上嘴,没有人把你当成哑巴,知道吗?”

    “不说就不说。”

    “没有人要你说,哼!派出二三十个人办事,就你们两个出纰漏,被人打成这副德行,对方是何来路毫无所知,你们真能干,滚!”

    两大汉脸红脖子粗,不敢再分辩,气鼓鼓地出厅走了,咬牙切齿心中不平衡。

    长上向五六名手下,嘀嘀咕咕分派工作。

    谁也没留意厅外有不速之客潜伏侦伺,宅中并没派有警戒。连大院门外也没派人把守。似乎活动的人并不多,没有多余的人手派警戒。大概也没有派警戒的必要。

    侦伺的人是黄自然,怀了难解的疑团离去。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而在通都大邑水陆码头,这种生活准则并不正确,有些人是夜间活动的族类,夜间才是他们工作活动的谋生方式。

    返回住处,二更还没过呢!这条小街有些人,仍得为生活而奔忙。

    以右邻的两家人来说,为了温饱,那能天一黑就歇息?多工作才能多赚生活费。

    右邻住了两家人,前一进住姓叶的一家四口。

    后一进户主姓杨,也是一家四口。

    房子是租的,他也是租住的,见面三分情,都是好邻居。

    姓叶的家主叫叶大柱子,在码头一家货栈当伙计,浑家叶大娘四十岁相当能干,女儿十五六岁叫小菱,十二岁的儿子小柱子很乖巧。

    叶大柱子白天在栈房工作。

    叶大娘带着女儿和小儿子,在门口摆门摊,贩卖一些草鞋、布裤、火媒蜡烛、蜜饯、糖果……十足一摊小百货,兼接一些穷缝。

    夜间,母女俩与后进的杨大婶赶缝补的活计,论件计资。

    白天门摊的收入勉强过得去,除了每天缴十文门摊税之外,还可以赚几十文利润。

    主要的收入靠穷缝,一晚上赚一百文并不难,以一般生活水准来说,叶家已经可算生活相当充裕的一家了。

    叶小菱十五六岁,健康而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