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断魂血琵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花残秘窟第(1/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永旭返回永福客栈,已是申牌初正之间。

    镇中谣言满天飞,沸沸扬扬情势大佳。

    到三圣宫一带侦察的人已经回来了,并未发现有人拦截,妖道的眼线必定已将他们侦察的动静向上呈报了。

    客店中,永旭的房内人们往来不绝,他分别与群雄个别相商,决定了行动大计。

    最后进来的人是鬼见愁,递给他一幅手卷,笑道:“贤侄,你所要知道的都在图上了。

    可是,愚叔就看不出有何值得怀疑的处所。”

    他接过图卷,并不急于打开看,说:“俞叔,图样可靠吗?”

    鬼见愁拍拍胸膛说:“不是愚叔敢夸海口,绝对可靠。那地方附近数十里,愚叔这些年来也曾走过不少进。绘图的人,乃是愚叔安在此地的暗线,多年来从没活动。他对那地方十分熟悉,几乎一草一木他也可以绘出来。因很详尽,你看看就知道了。”

    “小侄先行谢过。”

    “贤便打算……”

    “小侄在会晤顺天王之后,再行详告,目下俞叔在心理上,必须有所准备。”

    “准备什么?”

    “准备今晚大闹清应下院。”

    “甚么?去吵醒那些无用的香火道人?”

    “俞叔小声些,须防隔墙有耳。”永旭指指屋:“人质囚在清虚下院,今晚必须把人救出来。”

    “真在清应下院?”鬼见愁低声问。

    “千真万确,小侄已经探得一清二楚。”

    “这……”

    “俞叔请返房准备晚膳,小侄还得与辛大哥商量商量。”永旭微笑送客。

    掌灯时分,顺天王没有来,连姬老庄主也不见踪迹。这表示顺天王无意接受谈判,姬老庄主未能说服顺天王前来予会。

    所有的客房皆闹得紧紧地,群雄皆在房中整装待发。

    三更天,永旭的客房窗门悄然而开,黑影穿窗而去,闭好窗跃登屋顶,会合了三个黑影,隐没在茫茫夜色中。

    其他如人也先后出发,走上了至沿虚下院时小径。

    对面的天井旁暗影中,闪出一个店伙打扮的黑影,鬼魁似的越墙而出,到了店房的偏犀。

    廊下闪出一个黑影,低声说:“都出去了吗?我们也该走了。”

    店伙打扮的黑影拉住了对方的手臂,低声说:“出是都出去了,吕香主,我看有点不对。”

    “怎么不对?”

    “他们三更天出发,不嫌晚了些?”

    “晚什么?用轻功赶路,到紫气峰不需半个更次。”

    “问题也出在此地。侦察下院仅有周小辈一个人前往,其他的人以千幻剑、北丐为首,侦察三圣宫以分散我们的注意。就算他们立即赶到,那些未到过紫气峰下院的人,各就预定袭击的定位,岂是一两刻工夫可以办得到的?再分头潜人,又得花多少时刻?等他们发起袭击,岂不是日上三竿了吗?”

    “这……对呀!”

    “所以问题重重,恐怕是诡计。”

    “你是说,他们志不在救人?”

    “对的,周小辈不知在搞什么鬼?”

    “会不会是声东击西,志在顺天王?”

    “但方向的确是紫气峰。”

    “周小辈他……”

    “他第一个先走,我亲眼看到他会合了千幻剑父子三人一同走的。”

    “那……”

    “吕香主,你快将可疑的消息传出,我猜想我们恐怕中了他的圈套,三位法师的十绝大阵恐怕将劳而无功。我去通知镇上的人。要教他们严防意外。”

    清虚下游里里外外安静如垣,创乎从未发生过任何变,直至破晓时分,道侣们开始拜天早课,仍未发生意外变故。

    唯一有异的是,不是雾季。

    这天晚间却气候骤变,下院被大雾所笼罩,对面不见人。

    而袭击的人却在四周里外飘忽不定与黑雾漫天的下院保持安全距离,自始至终不曾接近半里之内。

    天刚发白,人便撤走了。

    大队人马在晨光中进人大茅镇,眼线方发现走在前面,与千幻剑和南京双雄走在一起的蓝衣人,是辛文昭而非周永旭。

    永福客栈内一阵好忙,各处皆传出轻松的谈笑声。

    但所有的人皆绝口不谈夜袭清虚下院的事。

    洗漱、进食、歇息,辰牌末,群雄再次出发,去向是四平山。

    四平山香堂秘坛昨晚只留下几个高手警戒,其他的人皆由三位法师率领,至清虚下院布下十绝大阵死亡陷阱。

    要提周永旭这条龙,准备一网打尽以千幻剑为首的江湖群雄,白费了一番心血,不但龙捉不住,群雄一个也没有落网。

    而当晚的三更初,香堂东面十余里的山谷有了巨变。

    四平山形如其名,山顶平坦一望无涯,上面有村落、田野、树林。

    从四面伸出的山尾不是平整的,犬牙交错的山麓线,形成错综复杂纠缠不清的丘陵,其间隐藏了不少山谷和隔绝的盆地。

    登山的小径甚多,这座同八十五里的平顶山并不寂寞。

    东面共有三四条登山小径,每一条皆从不同的山谷向内伸展,再婉蜒上升,沿纵走向的小山岭脊线盘旋而上。

    沿途古林参天,除了鸟兽之外甚少行人。但不论走哪一条路,决不会走错路,不上就下,简单明了。

    一条小径通过一处圆丘形的小山古麓,开始逐渐向上伸展。而在上升处的右方,岔出一条小小的樵径。

    这条樵径很窄小,但明显的路面却令人大感困惑,路面野草不侵,可知是经常有人走动的重要孔道。

    小径延伸至一处平坦的山脊,然后向北降至下面的小山谷,谷中溪流一线,可看到三四座茅屋,和溪两岸的一些困地。

    这里的田地,养不活两家。因此附近的村民,皆知道这处被称为底谷的杨家,一家五口过的日子相当清苦。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深山连近亲也不见上门。

    杨家穷,小小的山谷内只挖出十余亩地,四座茅屋建在陡坡下,两间住人两间放柴草杂物农具。

    一年下来,除去税粮,仅算是聊可温饱,还了旧债欠新债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