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驼千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回 云洞封迷 桃源无路 流年暗换 人影腾空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氏殉身处”十个大字,检了剑鞘,正待起步,却又一阵茫然。

    她曾经想到转回师门,却愁师父要劝她回去于门,而且又挡不起同门师姐的嘲笑。要说回去杨够树,那也与转回师门无异,仍旧不妥。她再三思维,终觉天地虽大,竟无寄身之处,禁不住伤心得坐在新碑上面呜呜痛哭。

    忽然一个很怪的意念爬上心头,暗自骂一声:“我好傻啊!怎不看薄幸郎如何闹去?”

    她知道经了这久时候,于冕定是到了河闯府,纵使见了这位家翁,她也不怕,只消撒个谎,便可离开。她也猜到于志敏寻她不着,无论如何也得领着王紫霜和红往河间府领受于冕一顿责罚。她要亲眼看看薄幸郎挨打,挨喝,挨跪,这才算恨意。

    因此,她辨认了方向,立即朝东北疾走,当夜借宿在一家近舍,吃上一顿几个月来中断了的人间烟火。

    那知这一顿不吃还好,饱餐之后,腹痛尿急,慌忙走东厕,立即发觉洞口封迷,桃源无路,猛想起白鹤圣始屡次所说的话,不由伤心的暗暗啜泣。

    偏是近舍的女主人好心,见她上毛厕上了半天,以为她不小心掉进粪窖里,一路急喊而到,害得她无法再哭,急穿起中衣,跑出外面。

    这一夜,她想后思前,觉得这回变成男不男,女不女,太监不太监,不能娶妻,也不能嫁人,归根究底,是薄幸郎的过失,不由她银牙阳吹,心头暗恨:“好呀!你害我成这样,我总该还你一个好看!”她这样暗地骂着。

    其实,这是她自己惹来的烦恼,那能怪到于志敏身上?只是,人决难自责,而易于迁怒,孔夫子一生不知做了多少的错事,到了七十岁以后,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何况一位年方及小的少女?

    但她也不过是暗里发狠而已,至于见到于郎,应该怎样做!怎样骂?她全然没有成见。

    翻过来,转过去,不能成眠,害得和她同床的农妇以为她有避席的毛病,又恨又恼道:“姑娘呀!我要知道你在陌生的床上不能睡,真不让你睡一起了,我的在好!”娘安静点罢,不然将来嫁个郎君,岂不让你闹得他也睡不着?我明儿还要下田哩!”

    闵小玲被那农妇说得又羞又恼,没奈何,反而笑起来道:“我不睡了,你自己睡去!”

    那农妇诧道:“你不睡,看你背着一枝剑,可是要往外间打筋斗?”

    她两人一说起话来,连睡在外间的农夫也被吵醒了,敢悄他只听到他那伴当后面一句,接口道:“人家姑娘明儿还要赶路,你尽唠叨甚么?”

    闵小玲见那农妇被责,心里暗说一声:“活该!”但又怕他两人吵起来,没完没尽,只好捏那农妇一把,在她环边悄悄道:“别和她吵,睡觉了!”

    那农妇“噗”一声笑道:“我才不同他吵哩!让他自己挺尸去,不然,明早就没人干活了!”

    外问的农夫想是发觉自己的挥家和那姑娘都没有睡,只好不再作声,少顷又是留声大作。

    那农妇虽是惩般简短几句话,却给闵小玲带来莫大的启示。她见人家虽然那样贫穷,但他一夫一妻何等恩爱?想到自己用尽心机,却是适得其反,不由她暗怨自己自作多情,然而此时已名正言顺是人家的妻子,还有什么好说?难道真要像广西摇族那样出嫁后不落夫家?

    这个死结,教她无论如何也解不开,若说先找家翁诉一诉苦情,或找到个郎狠狠骂他一顿,想又是多此一举。在此以前,她本来对于自己身体起了变化的事,总觉得十分苦恼,至此反而心地泰然,暗想:“这样也好,省得再惹你这个冤家!”心灵上一阵空虚,竟是鼾鼾入寐。

    次晨,她辞别了这对贫而乐的山农夫妇,继续东行,本来还想往西倾山会一去未见面的师姊,却因俗事未完,打算先辞别于冕,然后往西倾山隐居,为了纪念白鹤圣姑授艺之恩,先买了一套道抱穿着起来,扮成一位年轻的道姑,暮宿朝开,望门投止,已非一日。

    这天中午附分,她来到山西安邑,打听得再往东行,便须横越中条山脉,要走三百里的羊肠小径,才到达阳城,沿途虽有农庄檬舍可以寄宿,到底也不方便。若不走这条授艺径,则循官道先往北走,然后折向翼城、沁水、高平、黎城,也可到达河间府,而且这条路还要近些。

    她问到往头一站闻喜还有百里之遥,以她的脚程来说,不过是二三个时辰的事,不必急急赶程,反正已是饥肠辘辘,饱餐一顿总是合算。本来她身上还有好几十两银子,并还有价值连城的金珠,但她想到今后有好几十年的光明,隐居也好,收徒也好,经济上总该有保障。

    因此,她的用度不像往昔那样豪华,一掷千金,一饭万钱而毫无吝啬,这时她只想找到一家干净的小饭馆,叫来一面味可口的小菜,填饱肚皮就算了事,甚至于只吃两个铜钱一碗素面也未尝不可。

    安邑并不算是个大地面,若要找十分大的酒楼餐馆。委实十分困难:要找小食摊,小饭馆,可说是举目即是。

    闵小瑶一进入城门不远。就见侧里有一家小饭馆,一眼看去,也还算得上干净两字,那知一定里间,不由得一呆。

    原来她触跟处,已看到两位襟上插青紫荆花舱年轻道姑,和一位脸孔好熟的少女坐在一张小方桌旁边,敢情也是初到不久,她们叫的饭菜尚未端上桌子。

    闻小瑶看那两位年轻道姑襟插紫荆花,背插宝剑,分明是仙女教的门下,心想:“这两位后辈好生大胆,在别处如传出你们到处做案,留下紫荆花为记,居然还敢捞着个少女闯道,真个不怕有高人将你们小命儿毁了?”当下决定先以见面的手式先招呼一下,再教训她两人一顿。

    但她再看那未藏紫荆花的少女,越看越像秦玉鸾旋而又自己暗说一声:“不对!如果真是鸾妹,为何不认得我?又为何不带她那鼓宝剑?”因为一时想不出什么道理,只好失找一付座头坐下,喊下一碗素面,静观变化。

    那两位道姑见后来这位同道目光灼灼地直射她三人身一,也颇觉突然地一怔,其中一名眉梢一扬,正要发作,及至看到闵小玲已坐在另一张桌边叫了素面,这才双数地瞪她一眼,终算暂时忍住。

    然而这名道姑的神色,已经瞒不了闵小玲的眼睛,心里暗笑道:“我的小辈呀!还不知道你师叔在这里哩!”

    因为面未上桌,闵小玲双肘支桌,掌托香腮,尽向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