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大不成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追忆国安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我追忆北京国安。

    从十四岁到现在,十三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我依然在看着国安的比赛。

    1994年中国足球开始有了职业联赛,实行的还是赢一场比赛得两分,平一场一分,输球没分。国安的第一个联赛进球是由当时年仅20岁的杨晨打进的。这一年北京队在唐鹏举的带领下,大打攻势足球,最后获得联赛第八,没有人觉得这个成绩不好,尽管高峰、曹限东等人已在队里。

    1995年,高洪波从新加坡归来,金志扬上任,制定了532的阵容,把国安打造成"小快灵"的队伍,开始创造国安的辉煌。这一年冬天,主场对广东宏远的收尾战,堪称国安的?典之作。先农坛爆满,北京球迷带着军大衣马扎儿扑克牌连夜排队买票。国安不负众望,3:1拿下宏远,捧得联赛亚军。高峰踢进第一个球,前场任意球,邓乐军一拨,高峰拔脚?射,皮球挂球门远角飞入网中。进球后高峰展臂飞翔,先农坛开锅了,锣鼓喧天,纸屑漫飞。我是在电视上看的转播,这个镜头也被记入史册,还时常会被北京台拿出来,用来回忆当年那支意气风发的国安队和球市的火暴。那年在先农坛门口开饭馆的,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这辈子我最遗憾的一场没去现场看的比赛,就是这一场。所以日后无论什么比赛没看,我都没有太多遗憾。

    这场比赛进球的还有曹限东和高洪波。当时高峰和曹限东、高洪波、谢峰并称"京城四大名捕",是国安的中流砥柱。正是这一年,国安为自己打造出品牌,由一个队名变成一个名队,奠定了在球迷心中的神圣地位。

    高峰这个时候已有"快刀浪子"的美誉。我当时正上高二,刚分完文理班,当我得知一个女生喜欢高峰后,顿时觉得她变美丽了,身材也婀娜了。该女生总能带来高峰的各种照片和消息,1996年国安客场对天津,高峰被施连志飞踹,她号啕大哭。高峰和那英好的小道消息,就是她第一时间告诉我的。她还告诉我,高峰酒后驾车,把先农坛大门撞了。后来我去先农坛看球,特意观察了水泥门柱,并无破损痕迹,不知道是被修复了,还是该女生的消息不靠谱。

    三年前这个女生结婚了,没有邀请我们参加婚礼。不知道她的老公是否热爱足球,不知道他们日后是否会培养下一代踢球,也踢前锋。

    与其说是高峰帮国安铸造辉煌,不如说高峰和国安互相造就。如果他继续留在国安,中国第一前锋将非他莫属。高峰退役后说,他这样的前锋,中国五十年出不了一个。此言不差,在我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比高峰踢球更具观赏性的中国前锋了。用宋丹丹的话说,高峰真是太有才了。郝海东天赋是不错,但高峰比他更好,灵性上,无人能出高峰之右。1997年世界±外围赛,中国队做客科威特,先进一球后被对手扳平,下半场第三十二分钟,戚务生换上高峰。进一个球需要多长时间,高峰的答案是,十三分钟足够了。他中场得球后,过了对方两人,在禁区前左脚劲射,帮助中国队从客场摘回三分。这个曾被施?普纳当国家队主教练时称为"像兔子一样胆小"的球员,证明了施大爷的眼拙。

    今天的高峰依然心系国安。今年春天,我在三里屯某酒吧遇见高峰。我拿着一瓶啤酒说,你是我少年时代的偶像,高峰一笑,举起±子说,给我倒点儿。我说我上礼拜还看你在北京台解说国安,高峰又一笑,说,支持国安。然后我们干了一±。

    如果不是1997年高峰哥们儿义气太重和姜峰投奔前卫寰岛,国安和高峰都不会至今没拿过联赛冠军。虽然那一年寰岛斥重金打造了一支超豪华战舰,但因没有好船长(当时的教练是前国家队教练施?普纳,后来高峰说,施?普纳也就能带带业余球队),并没有称霸。这说明,钱多了并不一定能发展好足球。

    南方在这一年对大连的比赛中一战成名。大连公认是实力最强的队伍,能把皮球送进他们的大门,不可能不被人记住。后来这种方法成了娱乐行业新人出道的捷径,?要是发唱片或拍电影,总要?个名人垫背,要么搞搞绯闻,要么骂骂街。那时评论员的口头语是:小将南方。这四个字永远组合在一起。南方和出道较早的杨晨、周宁构成第一代"国安三少"。

    1995年年底,国安在北京电视台做了一期晚会,队员教练悉数登场。邓乐军和一个小女孩对唱《我听过你的歌》:"我听过你的哥我的大哥哥,我明白你的心和你的喜?哀乐??"现在去KTV的时候,我还时常会点这首歌。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全体队员合唱《真心英雄》,第一句是符宾唱的,轮到韩旭的时候,给唱跑调了。在他张嘴前,我就预感可能会跑,还真跑了。

    这期晚会我录下来了,可惜忘了录像带被?借走至今未还,让我痛心疾首。从此我不再相信"借我看两天,回头还你"这样的话,但别人借东西时,我还是不好意思不借。

    这一年国安提出了"永远争第一"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激励了球员,更激励了球迷。球迷认为,既然敢这么提出,那么联赛冠军就指日可待,于是更加热爱、追捧球队了。后来这句话成了嘲讽的话柄,当国安俱乐部放走好球员,又找不到合适的球员补充的时候,便会有人说,"国安,你拿什么争第一。"

    国安这一年有了队歌。当时班上同学都听港台,我不听,买了盘国安队歌,中午吃完饭放进黑板旁边钉在墙上的收录机里听。小平同志逝世的时候,全校师生就是用这个收录机收听追悼会的,听得我们的年轻女班主任潸然泪下。这个收录机不让随便用,一天中午我放的音量大了点儿,女班主任进来,把磁带拿走了,不知道她当时的男朋友是否喜欢国安。那年学校男生穿得最多的是校服,其次便是国安的队服。

    日后关于国安的各种美好回忆,多出自这一年。那年北京一家酒厂的白酒广告,都是以看国安赢球为创意点。

    1996年,只能装两万多人的先农坛已不能满足北京球迷的需要,国安主场迁至可容纳八万人的工体。因为去年球队火了,球员交际多了,这时候传出高峰和那英,曹限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