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日而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5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uot;,是国安局给他们监视以色列的希伯来语言学家起的代号。看着伯扎里斯再次输入"H->"中断连接,勒皮多普特不禁松了一口气。

    几秒钟后,伯扎里斯又开始忙活起来。炉子旁靠墙摆着一个粒状表面的灰色钢制保险箱,勒皮多普特一屁股坐在了上头。

    台子上的菊轮打印机菊轮打印机(Daisy?wheelprinter):一种可更换打印头以选择打印字体的击打式打印机。打印头的轮辐形状与菊花类似,因此得名。滴滴答答地响了起来,他见状立刻起身。

    伯扎里斯推开椅子,站起来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指着打印机说:"新泽西那些人订购进出洛杉矶的航班的记账地址。看起来没啥用处,就现在而言,似乎不值得追查,但还是放进保险箱里吧,说不定随事态进展会派上什么用场。"

    "和我们手头的各种洛杉矶名单交叉对比一下。另外送一份到特拉维夫。"

    "给特拉维夫的谁?我们为谁工作?我们现在究竟算是什么角色?"

    "和从前一样,给阿德莫尼。"

    勒皮多普特真希望现在当头儿的不是纳胡姆·阿德莫尼,而依旧是伊萨·哈雷尔。尽管哈雷尔早在一九六三年就从摩萨德局长的位置上辞职而去,而勒皮多普特要到四年之后才被招募进入以色列秘密情报部门。成立这个不立文字记载的"幻梦"原文为希伯来文:Halomot。分部正是哈雷尔的主意,此部门的特工使用目的国护照工作——就眼下而言,美国护照——而且不通过以色列大使馆与本土联系。"幻梦"在摩萨德组织内比在暗杀部门"刺刀"原文为希伯来文:Kidon。得到的保护更要严密。

    不过,年轻的伯扎里斯问得也有道理,我们现在究竟算是什么角色?六十年代以后,"幻梦"以匿名委员会的形式在"拉卡姆"拉卡姆(LAKAM):即科学关系办公室(BureauofScientificLiaison),是以色列军事情报部门所设的科技情报机关,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当时的国防副部长西蒙·佩雷斯建立。里隐藏下来;然而,在联邦调查局逮捕了拉卡姆买通的海军调查处探员乔纳森·波拉德波拉德是美国海军作战情报处的情报分析员,后来转入华盛顿海军反恐怖活动警报中心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以色列科学关系办公室招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向以色列提供了1000多份重要情报,其中800多份是绝密级文件,内容包括技术图表、卫星照片、技术评估以及详尽的分析报告等。之后,国际丑闻迫使以色列政府解散了拉卡姆组织。拉卡姆不隶属于摩萨德,但其头目曾经是摩萨德的探员,因此,摩萨德所有在美国境内进行的行动现在都有可能酿成外交灾难。

    于是乎,"幻梦"没有了任何保护性的身份,勒皮多普特觉得纳胡姆·阿德莫尼似乎并不同意伊萨·哈雷尔的观点,认为"幻梦"这个角色有必要存在下去,以及它是否发挥过任何实质性作用。

    勒皮多普特拿起打印机吐出的连续打印纸,记账地址分别位于格伦代尔、圣安娜、棕榈泉均是加利福尼亚南部城镇。……

    勒皮多普特走回客厅,站在宽阔的窗户前,把杯子搁在窗台上,低头俯瞰阳光下的拉伯雷亚大道上熙熙攘攘的车流。

    不开第一枪不知道胆子小。

    1967年年初,勒皮多普特刚满20岁,在特拉维夫的一家水管公司工作,战争这件事情犹如痴人说梦。整个五月,勒皮多普特始终关注着新闻报导——在纳赛尔纳赛尔(Nasser):1918-1970,埃及军官和政治家,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的要求下,吴丹吴丹(UThant):1909-1974,缅甸外交家,由1961年至1971年担任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被迫同意让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西奈沙漠西奈(Sinai):北接地中海、南邻红海的三角形半岛,西部边界是苏伊士运河,东北部边界为以色列和埃及的国界。,而西奈正是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缓冲区,埃及武装力量因此获得了亚喀巴湾亚喀巴湾(Aqaba):红海伸向东北方的海湾,在阿拉伯半岛和西奈半岛之间。的控制权——但所有人都觉得埃及部队在也门战事正酣,应该无暇顾及以色列。

    接下来,许多司机应征入伍,使得特拉维夫的公共汽车经常晚点。五月底的时候,艾希科尔艾希科尔(Eshkol):1895-1969,俄裔以色列政治家,于1952年至1963年任财政部长,1963年至1969年任总理。总理向全国发表了著名的"口吃讲演",这是因为他在讲话中听起来犹疑不决、胆战心惊。从开罗到大马士革的每一个阿拉伯广播电台都在兴高采烈地预言,犹太人很快就会被赶进茫茫大海里去了。即便如此,年轻的勒皮多普特依然不相信战争真会降临,直到他本人所属的预备役部队收到动员令,他才改变想法。

    那天的事情他依旧记得一清二楚,当时他正在特拉维夫郊外的一个基布兹基布兹(kibbutz):现代以色列的一种集居区形态,尤指集体农场。送货,从卡车车厢里卸下一根根铜管,早晨的阳光晒得他汗流浃背,街对面杂货店门口的波纹铁皮遮阳板底下站了好些个年轻人。他们聚拢在一个小小的晶体管收音机周围,收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以色列之声"广播电台正在逐个念出部队代号"开窗……火腿鸡蛋……大礼帽"——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年轻人挺直身子,踏进阳光中急匆匆地走开。同样的声音也从其他收音机里传来,街上到处都有男男女女走出房间,摘掉围裙,锁上门窗;接着,他听见了自己的部队代号,他把最后一抱铜管丢在了大街上,开着卡车径直去了佩塔提克瓦佩塔提克瓦(PetahTikva):以色列西北部城市,在特拉维夫以东七英里处……后来他印象最深的是当时那里有多么安静——没有人哭泣,也没有人欢呼,只有收音机里的声音和踏着水泥地面远去的脚步声。

    现已40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