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由于书记市长对安平旅游开发没有什么分歧,所以常委会上很快就通过了这项决策。安平旅游开发的项目就形成了两条腿走路的格局,这边抓紧组织有关专家搞项目论证;那边盖金龙忙着准备有关材料搞注册。
由于目的性已经非常明确,所以项目论证就只有一个结论,就是所有的材料都要说明安平区位优势明显,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旅游产业大有前途。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论证报告就好做了许多,从青山学院地理旅游系请来了几个老师,先把这个指导思想说了,又请他们围着安平转了一天,第二天就放给他们时间去调查,又把有关的线索提供给他们,并私下里和他们说明,论证报告的报酬将以稿费的形式支付。老师们自然明白,不几天就把厚厚的论证报告写出来了。
李森林简单翻了下论证报告,见报告材料翔实,很多材料连李森林都闻所未闻,还有不少的民间传说夹杂其间,看这些民间传说,李森林觉得好像故事自己都听说过,但好像又都不是发生在安平的,标准的张冠李戴,比如乾隆皇帝下江南亲自御点蛤蟆滩,里面说乾隆皇帝五下江南的时候,曾经路过安平凤凰镇就住在蛤蟆滩附近的行宫里,当然那时侯蛤蟆滩不叫蛤蟆滩,结果晚上就听到了蛤蟆叫,乱的乾隆皇帝睡不着觉,于是对着外面说,蛤蟆,蛤蟆,三声叫过,你们该歇歇了。蛤蟆果然不再鸣叫,于是龙心大悦,第二天一早,就亲笔御书蛤蟆滩。
且不说乾隆五下江南时是否经过过凤凰镇,就是来过他也不会在凤凰镇住,过去皇帝出行在什么地方落脚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往往提前几年就让地方上做准备,不会随便在小地方就搭建行宫。这个蛤蟆滩李森林从小就知道,之所以叫蛤蟆滩是因为夏秋季节蛤蟆太多而得名,现在居然又和乾隆皇帝下江南联系在了一起,欲想有来历,何患无辞!看来现在不仅以假乱真非常的容易,就是以虚变真也不是难事,真难为这些老师了。
不过,他们对凤凰村的考证,倒是颇值得玩味,凤凰村原名叫羊拦村,这羊拦村是有些来历的,原来村子里有一个张姓财主结发妻死了后又续了小老婆,小老婆对前妻留下的儿子张勇非常的不好,非打即骂而且还经常的不给饭吃,整天让他上山放羊,后来,张财主病了,还病的不轻,小老婆当然不管,张勇就想办法给父亲治病,和他在一块放羊的叫巧妹的小女生看他怪可怜,就给了他一只羊角说是能治百病,好人吃了能长生不老,张勇非常高兴,谢了这个小女生乐颠颠的跑回家去要给父亲吃,也怪这个张勇太没有心眼,回家就和后娘说了羊角不但治病好人吃了还长生不老,小老婆一听趁张勇不注意把羊角藏了起来,就说给老头吃了,结果到了晚上,老头就一命呜呼了。张勇这才知道,后娘做了手脚,去后娘屋里找果然找到了羊角,张勇就把羊角揣了起来,小老婆很快就发现羊角不见了,开始责问张勇,张勇不承认,小老婆就叫来家丁打他,张勇就往放羊的地方逃,小老婆就带人追,眼看就要追上了,张勇就摸了一下怀里的羊角,在张勇的身后一下子就出来了这么多羊,拦住了小老婆他们的去路,张勇得以逃脱,羊也逐渐散去,其中有一只独角羊引起了小老婆的注意,因为它那只独角和张勇带回来的那只角一模一样,小老婆就开始追那只独角羊,追着追着小老婆就掉到山涧里摔死了。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张勇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万贯家财,而且还和那位叫巧妹的小女生结合了,开始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了感念那群救他的羊,就把所在的村子该为羊拦村。
后来羊拦村改为凤凰村倒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青山市最早打鬼子的发起人就是羊拦的田豹,也就是那位南方经济大省的省委田书记的父亲,田豹带人在青山一带打游击,经常的对鬼子进行骚扰,弄的鬼子不得安生,但是找田豹又找不到,打听着田豹来自于一个叫羊拦的村子,就准备对田豹的家乡实施大扫荡,田豹得着信后非常的着急,知道这是鬼子引他出头,就感到不能上鬼子这个当,但又不忍心看自己的父老乡亲遭受涂炭,这时有高人出主意,说日本人要扫荡村子,把村名改了,再买通鬼子身边的汉奸把鬼子糊弄一下不就完了,鬼子对中国的情况不熟悉,离了汉奸他们是睁眼瞎。田豹一听觉得这个主意可行,联系到旁边正好有个凤凰山把村名就改为凤凰村,把村名改了以后,果然村子就逃过了这一劫。从此凤凰村的村名就这样传了下来。
关于羊拦村来历的故事是劝人弃恶从善;对人很有教化意义,改为凤凰村的历史就更值得大书特书了。看来,任何一个地方深入下去都会有一定的渊源和历史的,从这个角度讲,开发任何的地方都会有充足的证据和理由。
一开始李森林想把论证报告直接交给张书记,并借机了解一下他对这事的看法,但又一想,这样似乎不符合程序,这件事是乔志强发起的,而且他又分管,越着他直接去找张书记,他难免会有些小想法,最后李森林还是把这个报告亲自交给了乔志强。
乔志强很快就看完了报告,很兴奋的样子,说:“没想到,凤凰镇不仅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还有这么好的革命传统,尤其是田豹的英勇事迹,完全可以名垂青史,我建议你们应该建个英烈事迹纪念碑,把凤凰镇发展成革命主义教育基地。”
李森林一听,事情这是越弄越大,心里就怪那几个青山学院的老师,但嘴上却说:“应该是应该,何况凤凰镇又是向日寇打响第一枪的地方,但是在旅游度假区内猛的树一个纪念碑,总觉得不伦不类的。”
乔志强说:“不矛盾,看完了无梁殿,再瞻仰一下英烈的光辉形象,感受一下英烈事迹,这应该叫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相结合,这才真正是相得益彰。”
李森林一看乔志强这是认了真,就说:“目前恐怕没有这份精力了。”
乔志强知道李森林的精力是指财力,说:“要真建英烈纪念碑你还愁钱吗?现在这些英烈的后代都是身居要职,就是不身居要职的也都成了腰缠万贯的富豪,给他们发个信号还不都慷慨解囊,尤其是那位田书记,只要他动动嘴,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不是易如反掌吗?”
李森林一听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还是人家乔志强,就是从大机关上下来的,眼界就是高,一下子就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但是又想到了上次去A城见田书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