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能切切实实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人也是这么难!后来王二水妻子的病又重了,怀疑是子宫瘤。王二水想拉妻子到县医院作个诊断,没钱。无奈之下,秦西岳掏出一个月工资,先让王二水给妻子看病。
这件事算是深深刺痛了秦西岳,也让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要说他对那些所谓的"破事儿""烂事儿""没人管的事儿"真正感兴趣,还就是打这以后。
就在那段时间,秦西岳利用闲暇,刻意到红沙梁村走了走,跟移民们喧了喧,这才发现,王二水说的情况,移民中普遍存在。唯一不同的,是王二水站了出来,其他的人,却吞了、咽了、默默忍受了。
"哪见过钱的个影子嘛,说好了给五千,还不都是哄人的?等把你迁下来,说过的话就都忘了,要死要活,是你自个儿的事。人家哪有那闲心,还管你?"乡亲们怨声载道,说的话难听死了。秦西岳又问:"这么大的事,为啥不向上反映?""反映?你以为都是王二水啊,没脑子!惹恼了村上和乡上的人,以后还活不活人了?"一句话就把真相给道了出来。
原来移民们刚到红沙梁,就有人打过招呼,要他们多干活,少说话,不该说的,千万别说,说多了别怪不客气。有两个跟王二水一样的,掂不清轻重,也想闹闹,结果分地时就给分到了离井最远处,地还是没平整过的地。单是把地往好里平,就得多花好几千。"人是算账的,哪个轻哪个重,得辨个清楚。多说一句话多花几千块,谁敢说?"那个分了烂地的人冲秦西岳说。
秦西岳似乎明白了:小小的红沙梁,名堂大着哩。
果然,他在后来的调查中了解到,农委和财政给的那五千,市里的一半是落实了,县里因为财政紧,没落实。市里给的一半,说好是要落到移民头上,谁知乡上村上硬是给截留了。乡上要修政府大院,要买车,正四处筹钱哩,这钱能到了移民手里?村上截留的那点,全用来招待乡干部还有县干部了,不招待,地谁给你划?电谁给你拉?还有打井队、规划队什么的,村干部正愁没钱招待哩,你个王二水,还到处告状,村干部能不拿你出气?秦西岳长长地叹了一声。以前虽说也在乡下跑,但他只管治沙种树这些事,份外的事,他懒得理,也没时间理。这下可好,一个王二水,忽然就把他拉到了民间,拉到了田间炕头。这一拉,秦西岳便发现,老百姓真正关心的,不在于你一年种多少树,压多少沙,降低多少蒸发量。老百姓十个手指头,整天都为一个喉咙、一副肚肠盘算着,就这,盘算得不好,就得饿肚子。
一次市县联席会上,秦西岳忍不住就说:"我们总在计划移民,总在规划新村,问题是,移民来了咋办?他们的问题谁解决?不能像一场风,把人刮来就完事了,得想办法让他们立住脚。"主持会议的乔国栋连忙打断他:"老秦,别扯远了。就议治沙,别的话,会后说。"秦西岳对乔国栋,看法有所不同。觉得乔国栋绵软些,没强伟那么专断,也没强伟那么强硬。凡事到了乔国栋这里,都是以商量的态度办的,不管办得成办不成,他总有一个好态度。不像强伟,首先在态度上就有问题;其次,强伟往往把话说得很死,跟你没商量的余地。
还有一层,乔国栋是人大主任。因此上,这些年他跟乔国栋就走得近,交流的也多,有了事儿,他不去找强伟,更不去找周一粲,而是径直就往乔国栋这儿跑。
见乔国栋拦挡,秦西岳没敢再往深里扯。不过会后,他还是从头到尾将王二水还有红沙梁村移民的问题向乔国栋如实作了反映。
乔国栋先是不说话,后来让秦西岳问急了,重重叹了一声,道:"老秦,基层的事你可能不了解,不比你们科研单位。基层有基层的难处,市县也有市县的难处,这些事,咱不说了,好不?"一听乔国栋打官腔,秦西岳不乐意了:"老乔,我可没拿你当什么主任,正因为信得过你,我才把这些话说出来。你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乔国栋犹豫再三,还是拉开了话头。
"老秦啊,不瞒你说,这种事儿,多。当初移民,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这里面另有隐情。我怕说出来,你会骂我。""说!"乔国栋就给说了,话还没说完,秦西岳就跳了起来,指着乔国栋鼻子就骂:"好啊,怪不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原来,原来……"他这才明白,原来,市县两级压根儿就不是为五佛山区的农民着想,沙县要搞开发区,要建新农村,选来选去,就把地点选在九墩滩。为啥?九墩滩是荒漠,是未开垦区,如果把这儿开垦了,建成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新沙乡,那么从市上到县上,功劳可就大了,政绩自然不用多说。这比搞一个经济开发区划算,也比搞一个形象工程务实。方案定下后,市县两级开始抓落实,层层承包,责任到人。市里由刚刚担任市委书记的强伟亲自抓,县上也由一把手直接抓。市县两级各部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全力以赴给予支持。其余各县,都要通力配合,密切协作。两年后,开发区初具雏形,井打了,村建了,公路也通了,但独独红沙梁那一块,还空着。这很不雅观,也很失面子,一块荒漠将崭新的开发区拦腰斩断,不伦不类,很难看。几番讨论后,强伟作出决断:一定要把这一片荒漠开发出来,要让它有人烟,要让它跟整个九墩滩形成整体。可这个时候,动员移民已经很难了,山区几个县,凡是能移的都移了,剩下的,要么移民成本太高,要么当地老百姓不乐意。挑来拣去,最后才发现五佛还有一个山沟沟,住着三百多户人家。强伟如获至宝,当下就拍板:就移这三百多户!为将这一工作尽快落实,强伟要求市县两级尽最大努力为移民提供便利,能给的优惠政策一定要给,能扶持的资金一定要扶持。可这两年移民,市县财政都尽了最大的力。河阳财政状况本来就不好,这几年加上骨干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大量下岗,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下面几个县,情况就更糟,尤其五佛,是全国十八个干旱县之一,十二个特困县之一,财政哪还有能力扶持农民?仅仅养活公务员和教师,就压得县财政喘不过气来。然而,在此种情势下,相关部门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