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夜里十一点多,在指挥部的办公室里,李佩其还在忙碌着,很快他就批阅完了这两天堆下来的文件。刚刚陪同陈教授到山上找矿回来,在食堂吃了点便饭就来到了办公室。他不能不来啊!这几天是东北、上海两路人马的"先头部队"到达新川峡的日子,可到现在了还没有一点儿消息。
秘书进来向他说:"白天,周总理办公室从北京来过电话,要你今晚十二点钟以前等候北京的电话。"李佩其明白总理来电话必有要事,便交代秘书明天一早就提醒他,他要给北京冶金部还有兰州的陈书记打电话,有要事给省里和部里汇报。
李佩其又坐在了写字桌前,见桌上放着他好久没顾得上嗑的一包葵花子,便拿起来在手里掂了掂,久违了的清香引诱得他真想坐下来嗑他个轰轰烈烈!
电话铃响了。李佩其擦擦手拿起了电话,果然是周总理打来的,随后传来周总理的声音:"毛主席对西北的有色金属工业十分重视,并亲自过问,要求在短时间内把新川峡的旧-三多-(狼多、风多、蝎虎子多)变成新-三多-,即厂多、人多、贵金属多。"
周总理接着说:"目前,我们必须打赢打好两场战役,一场是抗美援朝战争;一场是地方工业建设战争。我们新川峡必须打好有色金属工业建设这场特殊的战役!要让美帝国主义看一看我们不断强大起来的中国!"
听完周总理的电话,李佩其热血沸腾,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啊,这是国家对自己的莫大信任啊。
他整理完桌子上的文件后,办公室李主任的电话打进来了,要他看一下办公室写的关于苏联专家工作和食宿安排的报告。
李佩其在李主任说的地方找到了报告,他翻了翻说:"李主任,要了解他们在生活上还有什么要求?"李主任说:"专家们都说我们给他们的白酒太少,问能不能再加一点。"
李佩其知道苏联人爱喝白酒,他说苏联专家的这个要求我们要理解,这一点也不过分,他要李主任马上通知后勤处安排办理。
刚挂上电话,机关事务办公室主任的电话又打来了,他说上海的火车三刻钟后到站。马政委已经安排了,机关里的同志和一、二团的全体官兵都已经出发去火车站了。李佩其听了感到很满意,暗暗佩服马明义同志办事得力。和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在一起工作,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放下电话后,马明义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对他说:"李师长不要着急,上海的火车晚点了。"
"晚多久?"李佩其问道。
"一个小时左右。"马明义回答。
"东北的火车几点到达?"李佩其又问。
"夜里十二点可以到达。"马明义答道。
"这也巧了,原来计划上海方面应该是昨天到站的。这样一来,上海和东北的差不多就可以一起到了。"李佩其感到很兴奋,和马明义一起坐下来:"这样也好,我们的欢迎大会就好开了。不过,马政委,今天晚会的质量可要高一点哟!"
"这事儿你就放心吧。"马明义拿出烟斗来不紧不慢地塞烟沫:"李师长,别看打仗你是行家,开矿你是专家,可今晚这样的会,我看你就不如我了。"
李佩其很认真地接着说:"还有,做思想工作,我也不如你政委呀!"
两人都笑了起来。
李佩其也点燃了一支纸烟,想着今天开始,这里陆续就要增加三万多人,搬来三个大厂。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在茫茫戈壁滩上,突然要出现三个工厂,这简直是当今世界的奇迹啊!
"这搬迁来的设备,"李佩其抬头见马明义正在痛快地抽着烟斗,好像是大演员在登台之前孕育角色似的,然后说,"还有职工的住宿安排可得考虑周到啊!"
马明义接过了他的话题,磕了磕烟灰说:"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我们已经准备好的干打垒房子,只能安排三千人。也就是说还有两万多人没地方住。这项工作是按上次党委会上的决定安排的,我们把百分之九十的营房腾出来,这就基本上解决了两万人的住宿问题,剩下的吕老哥发动村民挖了些窑洞,我算了一下,应该没问题。"
李佩其摁灭了烟头,凝思了片刻,站起身来,轻声叹了口气说:"不过,我们一定得注意窑洞的安全啊!马政委,这回又要让我们的战士们住帐篷了,我这心里不好受呀!"
"是啊,好在是夏天。放心吧,师长同志。"马明义也站了起来:"我们的第五批干打垒房屋还有一个多月就可以完工了,到那时,战士们就会陆续住进干打垒房子里了。"
"要抓紧施工,尽可能提前把房子盖好。"李佩其想了想又说:"人手不够,可以把刘团长的三营顶上去。"
"这样当然好哦!工期就可以提前啦!"马明义高兴地站了起来。
"将来发展了,建起了正规宿舍楼,这些干打垒房子还可以另做他用嘛!"李佩其拉了他一下,边往外走边问:"对了,今晚是怎么安排的?我是说机器设备,还有行李等等。"
"行李按房屋分配计划,由专人负责拉到住地。"马明义思路清晰,胸有成竹地说:"后到的机器设备今晚暂且不动,派警卫值勤保护。下火车的人员直接把他们接到篝火晚会现场。你放心吧,我已经把一切安排得有条不紊了!"
"好啊,政委,我真是太高兴了!"李佩其尊敬地望着他,抬起手来看了看表,"时间差不多了,请上车吧,政委。"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