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已经把我们基地确定为156个苏联援建项目中的1号项目了。"
会议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大家拍手叫好。
李佩其传达完周总理的指示后,谈到了具体的工作:"现在修铁路的工程进行得比较顺利,紧接着就要铺设铁轨了。这些工程完成了以后,汤县的民工该怎么安置?我的意见是留下少数的民工参加凿通山洞的工程。"
"这工程的确是个卡脖子的工程啊!"马明义颇为焦虑地说。
"是啊,凿山洞工程拖住了我们基地建设的后腿,原因是这项工程不适合大部队作业。我建议,拉一支队伍,从出水口迎面掘进,这样工程的进度会大大加快。当初我们因人力不够而忽略了这个问题。请大家讨论一下。"
紧接着,李佩其说了对凿洞引水工程的看法和建议,同时也检查了工作中的不足。
"我赞成李师长的建议。"刘天忠首先发言,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每到春天,这里的风沙很大,能不能在民工撤走之前让他们帮我们开开荒、种种树,目前正是种树的好季节啊!"
"这样恐怕不太好吧。"王晓伟听了连忙说,"上万民工帮我们修路、建农场,又凿山洞引水,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如果再让他们植树是否有些欠妥?再说成千上万的树苗我们一时也难以弄到手啊。"
"抓紧植树的确是个好建议。"马明义磕了磕烟斗,"不过继续让民工留下来,确实不大好。眼看着春忙季节来了,他们也该回家忙农活了。"
"大家说得好。"李佩其听大家发表了意见后,站起身来:"这样吧,除了凿洞工程的人员和铺设铁轨的技术人员外,其他的人马包括吕九庄的乡亲们,全力以赴在这个季节种树。这个工作,由马政委总负责,刘天忠同志协助。"
6
下班后,王晓伟特地绕到医院,他想叫上陈一莲到他家里好好谈一谈。
来到她的办公室,只见看病的村民围了一屋子。陈一莲一边给病人检查,一边和他们亲切地交谈着。
王晓伟在一旁看着下班时间早已经到了,还有这么多病人候着,这样下去,一莲的身体怎么吃得消啊!他心疼极了,转身就向院长办公室走去。
刘院长正好在办公室里,王晓伟一进去就问:"院长同志,上级派陈医生来主要是搞医院建设的,她工作如此繁忙,这样下去怎么能行?"
刘院长连忙请他坐下,笑了笑说:"病人都喜欢找陈副院长看病,医院也没有办法。"
"我看别人都闲着,就她忙得既要看病又要手术的连轴转,这能受得了吗?"王晓伟一个劲地抱怨着。
"好,王工,你在这儿坐坐,我去替换陈副院长!"刘院长说着连忙走了出去。
一会儿,陈一莲进来了,高兴地说:"哟,是晓伟来了呀!"
"天哪!我的陈副院长!"王晓伟夸张地叫道。
陈一莲嗔怪地望望他:"晓伟,我什么时候变成你的陈副院长了?"
"口误!口误!是我们的陈副院长!"王晓伟笑着改口说。
"好了,别开玩笑了!"陈一莲给他倒了杯水递给他,一本正经地说:"说正事儿吧,找我有什么事?我还有一大堆病人等着呢!"
王晓伟接过茶杯皱紧眉头说:"一莲啊,我是担心你呀!"
"担心什么?"陈一莲若无其事地望着他,觉得他的话有些奇怪。
"当然是你的身体了!你这样拼命,身体能受得了?"王晓伟喝了口水说道。
陈一莲捋了捋额前的头发,微笑道:"这就是我的工作,病人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你对你的矿石一样,一个个都很珍贵!"
"是啊!"王晓伟点点头,觉得她的话说得也有道理,仍叮嘱说,"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千万别累坏了身体!"
"谢谢!"陈一莲感激地望着他:"你也要注意,尤其是野外工作的时候。"
王晓伟见一莲这样关心他,心里很高兴:"一莲,放心吧!最近我们的工作很有成效,省里、部里都很满意。"
"我真为你高兴,你终于有了英雄用武之地!"陈一莲向他祝贺。
"是啊,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王晓伟的眼神里充满了爱意,心疼地说,"但是,我真是太担心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总不能没白天没黑夜地这样干呀!"
陈一莲见他满脸焦急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爽朗地说:"那你说怎么办?晚上睡得正香,来了急诊病人,马上要手术,你不去怎么行呢?白天,几十里外的村民慕名来找你看病,他就信你!一个小小的头疼脑热,别的大夫他就是信不过,你说,我能怎么办?"
陈一莲对工作的饱满热情感染了王晓伟,他也笑了笑说:"记得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地下党聚会时,大家常说的那句话吗?"
"当然记得!"陈一莲对大学时的那段黄金岁月至今记忆犹新,她兴奋地说,"你们都在清华校园里活动,我却在邻校。你们只要走三分钟的路就能到达活动地点,我却得走三十分钟才能到,所以,你就说我命苦,是劳碌命。"
"哎,一莲,这后半句可是佩其说的。"王晓伟急忙辩解道。
陈一莲认真地说:"你胡说!先是你,后是他!罪魁祸
-->>(第7/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