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因之周恩来有可能代表毛泽东取得反林彪的成功。
早先毛泽东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现在他却冷淡地说:“这还不完全。”他又添了一句具有爆炸性的相反口号:“解放军学全国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再是猴性“辩证法”再思考的实例。
不久,最后一个省的党委会宣告成立,这意味着将会剪断军队的翅膀。当党委在红卫兵的冲击中瘫痪时,解放军进人了政治舞台。现在他们又被要求放弃这个灿烂的政治舞台回到军营中去。
每逢毛泽东在国内关闭林彪的一道门时,就多打开了向美国的一道门。
在1971年4月,他召开了一次中央工作会议,迫使林彪的亲信甚至林彪的夫人作检讨。同月内,他向华盛顿表示,仲夏时节美国官员的北京之路已畅通。其时,老挝危机已平静下来。
正当基辛格要跨越喜马拉雅山,中国新闻媒介突然发表大量文章,回顾党指挥枪的光荣传统。当全世界都看到基辛格出人毛泽东的国门、人们被震惊得还未清醒过来之时,一件与之对应的事为中国沉闷的建军节增添了色彩。林彪的盟友、文雅的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发表了一篇讲话,其中攻击美国而只字未责苏联。
与此同时,毛泽东指示重新发表了他在1945年写的文章《论政策》。文章论证了当时他决定与蒋介石谈判的正确性,同时也含蓄地说明他打开中美关系之门的正确性。
然后,毛泽东通过视察南方的军事基地向林彪甩石头,他与J温怒无言的总参谋长黄永胜有一场戏剧性的交锋。在一次党的会议上,毛泽东冲着黄永胜说:“我就不相信我们军队会造反,我就不相信你黄永胜能够指挥解放军造反!”
行至上海时,毛泽东把黄永胜的一个亲信找来问道:“你对黄永胜的印象怎么样?”这位军官由于不知道毛泽东与黄永胜的敌对情绪,热情地赞扬了他的上司。
手泽东冷冰冰地插话:“黄永胜是刘少奇一类的骗子。”根据来自广州的可靠消息,这位出了一身冷汗的军官马上绝望地承认,他自己对“黄骗子”的判断是错误的。毛泽东听罢大喜,俯身向这位军官下了“密令”,要他在反林彪和反黄永胜事业中起作用。
毛泽东自己承认,在庐山会议之后,他是从各方面向林彪逼近。他用“掺沙子”的方法,通过提拔一些人以削弱林彪的势力。他意识到北京军区应得到加强。越来越明显地了解到毛泽东正以极大精力投入反林彪的行动,林彪集团感到绝望,于是策划在1971年秋实施对抗计划。这是一个夭折在上帝手中的谋杀或废黝最高领袖的计划。
林彪撤退到风景优美的苏州。在柳树丛与运河边,他与其妻及26岁的儿子林立果紧急商谈对策。勇莽的林立果以直升机的速度升任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早春的这次会议上得出何种确切结论不得而知,但事态的发展表明他们未达成一致意见。
林彪的急躁的儿子林立果同空军中其他一些激进鲁莽的家伙一起,开始密谋一个反毛的军事政变计划。这些人未经林彪及其高级助手的同意就起草了一个方案,林彪等人甚至还不完全清楚这一计划。比林彪小22岁的林彪的第二位妻子叶群,是在这一计划快要败露之时加人进来的。
林彪在听到这一计划时可能已成事实。黄永胜及其他一些亲林彪的领导人也许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与此同时,林彪对毛泽东确实感到恼怒,也许恨透了他。他说毛泽东可以“活一百多岁”,这就泄露了他作为接班人的急不可耐的心情。
政变代号为“571”根据中文谐音,意为“武装起义”。
政变计划把毛泽东称为“B-52"。使用这种当时还在越南战争中猖撅而声名狼藉的字眼确实是对毛泽东的侮辱。这还影射着毛泽东的亲美立场。
无论如何,考虑到毛泽东那至高无上的巨人地位,就只能采取突然袭击了。
“今天是他的座上宾,明天就成了他的阶下囚。”
“他是一个怀疑狂、虐待狂……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B-52宠爱笔杆子,不喜欢枪杆子。”
"B-52的整人哲学是一不做,二不休,他每整一个人都要把这个人置于死地而方休。”
“甚至(B-52)亲生儿子也被他逼疯。”
“目前,我们力量准备还不足。群众对B-52的个人迷信很深。”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