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毛泽东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3)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坚力量(但是很少)。他们认为吸收游民进入共产党比不扩大党的力量还要糟。

    不知毛是否考虑过他在历次党代会中的角色?已经举行了六次代表大会,有两次(第~次和第三次)他起过一定作用,有两次(第四次和第五次)他成了旁观者,还有两次他干脆没有参加。

    毛发现自己再一次步入了一个三角的阵势之中。二十年代早期的三角是共产党——莫斯科——国民党。现在的三角是共产党(上海)——莫斯科——井冈山。

    中国共产党当时是一个党员之间很少见而的政治组织。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是在武汉召开的第五次党代会,到会者也只有八十人。党都是通过信件联络来组织和开展斗争的。

    有时信件从发出到收阅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问此政策很可能被彼政策代替,虽然指令都是来自上海。当上海草拟重新执行一种政策的信件的同时,很可能一封发自莫斯科的信已在途中,信中指示执行另一种政策。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学究们竟然想夺取政权,统治一个有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确实令人惊讶。

    然而毛时常获益于这种中世纪的联络方式。1927年11月制订的极左路线,他在四个月后才听说,这样,他就有了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

    当然,有时也会因信件的姗姗来迟而损兵折将。1928年巾期,在莫斯科就已批判了极左路线,可毛在11月份才接到报告。在此期间,他迫于极左路线的压力,执行了他们的土地政策,使红军失去很多支持者。

    毛的文笔往往犀利不凡,但是,在党内斗争中,一支雄辩的笔并不总是能解决问题。当有人站在毛这一边时——例如朱德——他们发现毛令人信服。但是,他写文章的语调常会触怒一些人。毛写文章总是象在宣布某些真理,这使那些不赞同他的观点的人很不愉快。他的娴熟的运用格言警句的技巧,是一把双刃的利剑,使要表达的思想鲜明生动,然而,那些不会运用格言警句的同事们,不喜欢他的这一风格。

    如果说毛提出一些格言和比喻显得有点儿狂妄,那只是因为它们脱离了党内文章常见的枯燥与繁琐。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