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时脸色大变。
但他究竟是异常聪明之人,他知道自己这等大失常态的神情,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引起更多的怀疑。
转眼望去,只见两个站在身侧的小沙弥凝神相望,心中果似已生了疑念。
方兆南故示平静的淡淡一笑,道:“我袋中之物,甚怕水泡故而急急赶来,想不到诸位小师父个个心细如发,已然替我收了起来,不知那捡出之物,放在何处?”
他这番谎言说得人情人理,竟把两个小沙弥说的深信不疑。
小沙弥转身用手指着花丛深处一间青石筑成的房子,笑道:
“所有遗忘在衣袋之物,我们都把它取了出来,存在那石房之中,而且还分派有人看守,施主既然急于找到遗忘在袋中之物,请到那石室中去看看吧!”
方兆南抱拳说道:“有劳了!”
转头直向那石室所在奔去。
这座石室大约有三间房子大小,方兆南赶到之时,室中早已有人,仔细一看,不禁心头大震!
原来那站在石室中的,正是方兆南亡师好友张一平和袖手樵隐史谋遁,在他两人身侧,站着一个小沙弥,神态木然,似已被点了穴道。
方兆南定定神,抱拳对张一平和袖手樵隐一揖,还未来得及开口,张一平已抢先说道:
“你来这里干什么?”
神情冷峻,直似换了个人一般。
方兆南怔了一怔,答道:“弟子来找一件东西,张师伯……”
张一平冷笑一声,接道:“找什么?”
方兆南只觉他言词神情之中,充满着敌意,又不禁呆了一呆。
袖手樵隐举手在那神态木然的小沙弥背心上拍了一掌,冷峻的望了方兆甫一眼,向后退了几步,挡在门口。
但闻那小沙弥长长吁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茫然的望了几人一眼,又回头瞧瞧松木桌上堆积之物。
袖手樵隐冷冷的说道:“什么人点了你的穴道,这室中的东西,可有遗失吗?”
方兆南原想这小沙弥的穴道走是两人中的一个动手点制,但听袖手樵隐询问之言,才知张一平和袖手樵隐,并非同路之人。
那小沙弥怔怔的瞧了三人一阵,摇摇头道:“我没有看清楚那人的形貌,这桌上之物……”
他仔细把桌上放置之物检视了一遍,道:“好像遗失了一件图案……”
方兆南神色突然紧张起来,不自禁的追问道:“那人高矮形貌,你一点都记不得吗?”
小沙弥摇头说道:“那人来的疾快如风,我觉得有异时,穴道已然被点了。”
袖手樵隐冷冷的说道:“快去禀告师父,要他快些赶来。”
张一平侧目望了方兆南一眼,道:“你那师妹交给你的东西,还在不在?”
方兆南暗暗忖道:“短短数月不见,这位张师伯的为人,似和往常已大不相同,眼下袖手樵隐也在此地,如何能将‘血池图’遗失真象,告诉他?”
正感左右为难之际,忽听一阵沉重的步履声传入耳际。
抬头看去,只见大方禅师满脸肃穆之色,和被誉为一代剑圣的萧遥子并肩而来,在两人身后,紧跟着四个身披黄色袈裟的护法。
原来方兆南找到厨下,问那洗碗老僧之时,早已有寺中和尚,暗中报于大方禅师。
是以,袖手樵隐命那小沙弥去禀告大方禅师时,尚未动身,大方禅师已和萧遥子,带着四大护法赶到。
大方禅师略一打量室中情形,说道:“诸位不在室中休息,不知到这荒凉后院之中,有何要事?”
方兆南道:“晚辈来此寻找一件遗忘在衣袋中的物件。”
大方禅师低沉的说道:“找到了没有。”
方兆南简短的答道:“没有。”
大方掸师一耸白眉,道:“不知施主遗失的是什么东西?”
方兆南沉吟一阵,道:“容晚辈想上一想,再告诉老前辈吧!”
大方禅师果然有容人之量,转脸望着张一平道:“施主虽未得老衲相邀之函,但既然闯过前山一十三道拦截,一样是我们少林寺中嘉宾。”
张一平冷然一笑,没有答话。
大方禅师微微一顿,又道:“施主可也是寻找遗忘在袋中之物吗?”
张一平道:“不是,在下是来寻找一件亡友遗物。”
大方禅师低沉的喧了一声佛号,道:“尊友遗物,不知何以会在此地?”
张一平冷然望了方兆南一眼,道:“是亡友遗物,被他忘恩负义的门下弟子,吞为己有,我已从九宫山山中,追踪他到了此地。”
他虽未指出方兆南的姓名,但在场之人,都知他说的是方兆南,不禁一齐把目光转投到方兆南的身上。
方兆南只听得一股怒火,由心中直冒上来,正待反唇相讥,忽然心中一动,暗自付道:
“张师伯以往待我甚好,但这次在东岳相见之后,却一直视我如敌,想来其中定然有着什么原因,他是尊长之辈,骂上几句,也无伤大雅。”
当下又忍了下去。
大方禅师又回头望着袖手樵隐,道:“史兄何以也来到此处?”
袖手樵隐伸手一指张一平道:“我追踪此人而来,但仍是晚到了一步,以致那位小师父仍然被人点了穴道。”
他自昨天当着天下高手,被大方禅师说服之后,立志要以余年,替武林后辈做一点可资思慕之事,果然把冷僻的性格,改正了不少。
大方禅师回头对四个黄衣护法的和尚说道:“传谕下去,查询昨夜中各处分卡,是否发现入山可疑之人!”
四个黄衣护法,齐齐合掌当胸,说道:“敬领法谕。”
一齐转身而去。
大方掸师高声说道:“查询务求明确,纵然是稍见警兆,也不得隐讳不报。”
四僧齐声说道:“弟子等遵命!”
大方禅师遣走四僧之后,又望着方兆南说道:“如果昨夜中没有入山之人,施主遗失之物,当仍在本寺之中,但望相告遗失何物?老袖查问起来,也较方便。”
他说话神情,不但面容庄肃,而且慈眉耸立,善目中神光隐隐,显然此事,已引起这位有道高僧的怒火。
-->>(第7/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