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白刃相连 第一节 机枪的用法第(1/2)页
一个中队的鬼子别看都是经过了严酷的半年多的训练,但是在进攻山坡阵地上,还是沿用的陆军通用的战术队形,中队长和队部在山脚下指挥重机枪和迫击炮提供火力支援,一个小队分散在中队部前方三十到五十米的范围内,警戒和保护中队部和重机枪等。
两个小队分成三层,最前面是二十名左右的散兵线,中间是轻机枪支援组和成建制的三个班组成的战术集群,最后的那个小队是第二梯队,是完成整个进攻任务的主要突击力量。
战斗一开始,担任第一梯队的这个小队,在从山脚开始到半山腰的八路军的阵地前沿,大约四百多米的行进距离上,已经损失掉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散兵线上的兵员在行进到一百米时就补充了一次了,跟在散兵线后的轻机枪的这个战术集群,在八路军发起反突击前,已经把三个班的预备兵力基本都补充到一线去了。
白刃战才开始不到两分钟,散兵线上的十多名日军无一例外都被子弹和刺刀消灭在山坡上,轻机枪支援组,一半人被手榴弹和步枪消灭,一半人丢下被炸坏的轻机枪退了下去。
日本鬼子也不是钢做铁打的,白晃晃的刺刀从手榴弹爆炸的烟雾中突然的冒出来,谁看了不胆寒呢,刚刚起身要挺刺呢,那八路的身后还飞过来子弹,准头还奇高,说打鼻子不带打眼的,就更别说趴在地上躲爆炸的还没看见八路冲下来的鬼子了,直接被刺刀给钉到地上了!
鬼子的第二梯队和第一梯队之间也就是二十多米的距离,前面烟雾还没散尽呢,惨叫声和闷哼声四起,就都明白是八路冲下来了,就地准备还击呢,自己的人先退了下来,紧接着机枪子弹和泼水一样从侧面扫了过来。还有那最令日军心烦的八路的木柄手榴弹!
这时候从阵地里冲下来的教导大队的战士们,从一开始的一字型队形冲击鬼子第一线士兵后,开始了第一次的变型,从一字型变成了碗底型。中间的两个班冲击速度放慢,两翼的班组加快了速度,像两只伸出去的手臂,向鬼子的两侧兜了过去。
鬼子的第二梯队的机枪射手刚要调整射界,机枪口还没转过去呢,从坡上突突突地密集的子弹就扫了下来,在侧面山洼子压制鬼子的机枪,已经赶到了冲锋的队伍中间,八路的机枪手背靠着山坡,怀抱着捷克式轻机枪。就照鬼子的集群中央打,这里一般都是鬼子的指挥官和机枪的位置!
机枪是不能上刺刀的,可是白刃战中,机枪的灵活使用往往能决定了整个白刃战的结局,也经常是劣势兵力通过白刃战击败占有人数优势的对手的法宝!
而机枪和机枪手不管是敌我双方都是战场上最被人关注的目标。是敌我双方都最想消灭的战术目标,几分钟前这挺机关枪的侧射才打了两个梭子就被日军的火力压制的无法再射击了,如果白刃战一开始就把机枪摆在一线,那纯属是给鬼子提供靶子呢!
只有在初期的白刃战把一线的日军干掉后,在冲击鬼子后面的战术集群时,机枪提供的火力才是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候,可以突然的给鬼子的临时机枪射点以猛烈的压制。让他们不能对接近中的八路军战士构成致命的威胁,从而掩护反突击能迅速地突进鬼子的第二梯队!
有人该说了,八路的白刃战有这么厉害吗?看好多的战史记录,不都是一和鬼子接触就撤走了吗,再说了,这种阵地战的白刃战。不是不提倡的吗?
看待历史真相,千万别断章取义,在鬼子这种空地一体化和步炮结合的大兵团作战模式下,几乎没什么重武器的八路军如果处处去和鬼子拼阵地战,打白刃战。恐怕初期那三万来人,连一场大战役都打不下来就报销光了!
所以抗战初期,怎么在敌后生存下来,发展武装和建立政权才是第一位的,白刃战多发生在我方对日军的伏击中,短距离的冲锋,打上几枪就到了鬼子身边,这种白刃战其实就是步兵间的格斗刺杀,从现有的作战记录看,这类的拼刺格斗,八路军和日军的差别并不明显,这要得力于由红军改编成的八路军多年来的实战经验,缺枪少弹的红军往往就是靠近战肉搏打败对手的。
再看许多的反扫荡中涌现出的战例,比如狼牙山五壮士,马鞍山二十八勇士,宋庄战斗等,战斗力极强的日军在人数比自己少的八路军面前,还是要吃了白刃战的亏的。
尤其是到了43年的下半年,日军本身的作战力就大大下降,而八路军的战斗力经过41年和42年的艰难时期,在43年开始呈上升趋势,这种阵地防御战打起来就不那么打一枪就走的寒酸了。
近年来掀起来的贬低八路的论调,一是用日军的战史记录作依据,强调八路的战绩对抗战没起什么作用,二呢,抬**贬八路是种时髦,赶一赶无非是个乐子罢了。
而这些大多数的赶时髦的人,连日军的步兵操典都没看过,连八路军的训练科目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还以为白刃战就是两人拿着刺刀大刀的对着劈对着砍呢,也不想想,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对着劈砍的情况?拥有大炮飞机的鬼子有多少机会能给你八路来白刃战呢?
真实的情况实际上是这白刃战,是作为一种战术在八路军中使用的,是专门训练士兵的一个科目,不是单纯的训练拼刺肉搏的,是训练战术的使用环境、时机、投放兵力、火力协调等等,这是从指挥员到普通士兵都要协调和参与的,是对付日军战地作战的非常有效的战术。
热兵器时代的战争绝不是一般人拿着大刀长矛在那对着劈对着砍的,一条战术指令下,几个人或者是成千上万的人,做出的战场反应都要通过很复杂的从思想到身体的转变来完成,一个很微不足道的纰漏都可能演变成巨大的灾难。
打个比方,看军事演习的新闻,播音员说了,画面也演了,万炮齐发,铁甲滚滚的,好看吧,好看!可那车轱辘一动,是有多少条的指令来控制的?是需要多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把指令执行下去的?这个谁研究过?
再比方,日军为什么用三梯次的队形对山坡上的八路阵地进攻,他们的机枪支援火力为什么至于队形的中心部位,一线的部队被击溃后,为什么向两翼逃,而不是转身就随意的跑?
战争那绝对是人类最复杂的一门科学!不是想象和编造就能够诠释出来的,说到这,俺又想起了那位在文中把一百多挺重机枪放到整个防线最前沿的作者了,还有那位用铁板把小鬼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