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音乐大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七章 局(2)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造新的先进文化。把小圈子提升成大圈子,把圈子文化改造成社区文化,营造一种共同的社会空间。

    首先要提倡健全个性的培育。华国圈子文化中最缺的就是个性的健康发展。正因为没有个性,所以盲目的权威盛行,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制约,从而导致自觉或不自觉地使圈子往危险的方向前进;正因为没有个性的合理发展,才使得大家人云亦云,没有创造性。所以,我们应借鉴西方个性充分发展的经验,主张个人的适宜发展,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健康的华国文化,为社会发展服务。具体我们可以先从教育上着手,然后再在各种决策程序中得以锻炼和加强,由此一步步努力,形成培育个性充分发展的健康氛围。

    其次,我们要树立一种制度化保障。用制度,而不是靠权谋、“悟道”来进行管理,而要下决心掌握管理艺术和技能。在具体做法上,凡事对“事”不对“人”,在保留人治灵活性的同时,淡化其色彩,而逐步代之以流程和制度。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圈子”就是“社群”、“部落”、“团体”;从个人经验来说,“圈子”就是由志向、趣味、年龄甚至居住地点都比较相近的人自动形成的团体,这些团体常常会以饭局的形式展现在别人面前。圈子是在成功意识的支配下形成的,只要个体不在圈子里使坏,圈子就不会把个体排斥在外。但是,并非所有的圈子都能走向成功,因此,“选择圈子”比“进入圈子”更重要。圈子不能太大,太大了发言的机会就少。还有,一个圈子当中不能没有掌握话语权力的人物,但这样的人物也不能太多,否则一个圈子就会分化为多个圈子,导致个体在决定投奔哪个圈子时左右为难。

    圈子自古就有,只不过在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华国社会处在一个特殊的封闭期,政治化状态取代一切,所以圈子就给淹没了。圈子在80年代后活跃起来,反映了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多样化。任何一种特征,比如职业、品味、特长、个性、收入甚至年龄、性别,都可以组成为不同的圈子,以保持自身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不断地组成圈子,也不断地选择着圈子,营造适合自己的圈子,在圈子里寻找寄托。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