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到门里一看,解一凡再次愣住,弄了半天,这个地方居然是卖玉的所在。
    “傅大小姐,没想到你的爱好还挺广泛的嘛。”
    解一凡呵呵一笑,为自己点燃一颗烟吸了一口,眼角余光却在四处打量周围环境。
    这是多年来解一凡养成的一个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他身处在某个陌生环境下,他一定要先考虑如果发生事情后自己如何安全离开。
    傅雪微微皱眉,道:“我爷爷非常喜欢玉,听说这家店有一块好玉所以就来看看,另外,你能不能以后直呼我的名字,什么傅大小姐、傅总的,全难听死了。”
    解一凡没脸没皮惯了,呵呵一笑没有说话。
    华夏人爱玉,这是不争的事实。
    夫子庙里那个大教育家就曾经讲过:“古之君子必佩玉。”
    从那个时候开始,上自天子、公、侯下至达官贵人的社会上层人物,无人不以佩戴玉石为荣。不过,古人佩玉是有严格等级的标志,对佩玉的玉材选用和sè彩都做过规定。
    按照《礼记》的记载,天子以白玉为佩,用黑sè的丝带相贯;公侯以山玄玉为佩,用红sè的丝绳穿系;大夫用水青sè的玉为佩,必用纯sè的丝绳穿挂;士于用瑜玉之佩,需用杂sè丝绳组系;士用美石做佩,应用赤黄sè的丝绳相贯。
    古代官员佩玉的风气从chūn秋战国以后逐渐淡化,到了明朝才又流行起来,官员上朝必须佩玉,行走时,玉佩发出声响,好像一曲美妙的协奏曲。
    但是,也会佩玉给自己带来灾祸的例子。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天早朝时,一位大臣兴高采烈地向皇帝献宝,由于走得很快,他的身体向前刹不住,不小心撞在了皇帝身上,而且,身上佩的玉佩还与皇帝的玉佩缠绕在一起,两个人一时分不开。
    当好,殿上官员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幸好有一位机灵的太监上前给解开了。后来,那位大臣扑通一声跪在皇帝面前,吓得浑身发抖,因为他知道冒犯君威是杀身之祸。
    皇帝望着这位大臣身上悬挂的玉佩,不禁哑然失笑,但最后还是赦免了他,并下令以后官员上朝必须用红纱带把玉佩套上,只有祈天大典时才可以解开。
    两人进到店里后并没有急着看任何东西,反倒是傅雪,好像压根就不是来这儿买玉的顾客,如果一定要解一凡解释傅雪现在的表现,他会告诉大家自己是来喝茶聊天。
    按道理说,傅雪的这种表现应该是店家最不欢迎的客人之一,可奇怪的是,这家店里的雇员似乎习以为常,从他们俩进门到现在只有一个小女孩过来倒了杯水,然后就再没人问过他们还有什么需要没。
    “傅大……傅雪,咱们就坐在这干等呀?”
    解一凡左右看了看,一脸纳闷道。
    “你很赶时间吗?”
    傅雪笑笑反问,顺便拿出手机拨了一个号码出去。
    这个时候,解一凡聪明地选择了干笑一声然后立刻闭嘴。
    不一会儿功夫,从店后面出来一个大胖子,解一凡扫了一眼胖子顿时愣住。
    巴郎大哥?
    解一凡愣怔了好久都没说话,说实在了,道家修炼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法器的支持,而通常情况下,很多法器正是用白玉制成,所以,解一凡跟着老头也算多多少少和维维巴郎们有一定了解。
    什么时候维维巴郎卖玉也开门店了?这是解一凡第一奇怪的事。
    要知道,维维巴郎们虽然卖玉,但他们绝少开店,甚至,他们认为专门开一家店用来卖玉纯粹是扯淡的行为,因为,汉人认为最美的羊脂玉在他们心里绝比不上一块价值低廉的碧玺更能让他们动心。
    这个结论看似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却是真实存在的真理。
    只要稍微喜欢观察的人就会发现,在最豪华的维维餐厅或者宾馆酒店里,从来没有含蓄的东西,大家能看到眼中的全部都是一片花里胡哨、珠光宝气。
    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听到某位维维巴郎惊讶地称赞一个真正的极品白玉,并表现出似乎被其通润的质地所折服神sè时,那就是巴郎看到的是您的钱包,他们的这种习惯,正和欧洲人喜欢钻石,喜欢琥珀,勉强能接受翡翠其实是一个道理。
    老头当年总结了一个说法,从骨头里面讲,巴郎们更喜欢的是珠宝,如果没有珠宝,他们宁可爱上透明而闪闪发光的彩sè玻璃,但对于玉石,那不过是他们赚钱的一个手段。
    看到那位维维巴郎走出来,傅雪矜持一笑,道:“艾买尔,我们又见面了。”
    维维大哥马上叽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