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扩张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三十二章 战略方向(一)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绍的威望。更何况这些人的麾下都有着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尽管如今军队已然国家化,但是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了些,与之相对的,蔡锷还有蒋百里这些‘军神’在军队内的威望却高的惊人。

    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发生些什么,恐怕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军队就真的会听从国家的。

    再加上尽管现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不是很稳定,然而随着《华盛顿会议》的结束,至少短时间内,中国已经不在有可能会与周边国家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也在间接上形成了‘鸟尽弓藏’的条件。

    无论在谁看来,这么一个情况下,都非常适合过河拆桥这种事…

    所以也难怪在听说蔡锷出事了后,会有人怀疑其实是严绍下的手。不过现在听蔡锷说,是特事局通知的之后。他们却明白是自己想多了。因为谁都很清楚,在卡特琳娜成为了特事局的局长之后,实际上这个全球最大的谍报机关。已经成为严家的私兵。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严绍真的打算对蔡锷这些功臣下手的话,那么冲在最前面的爪牙绝对是这些令人恐惧和憎恶的‘鹰犬’。而现在既然是他们通知的蔡锷,那么至少已经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即便真的是有人想杀掉蔡锷,这个人也绝对不是严绍。

    尽管环绕在蔡锷身边的这些人,对于严绍有着绝对的忠诚。甚至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蔡锷造反了。他们也绝对会站在严绍这一边。可是同样,他们也不愿意看到蔡锷因为‘功高震主’这样的理由而死于非命。

    ——————————————————————————

    看了一眼身边的那几个老部下,蔡锷的心底同样呼出了一口气。

    事实上在特事局通知他之前。他便已经通过自己私人的渠道得到了抵抗组织可能会在自己返回北京的途中袭击自己的消息——————在乌拉尔这边这么长的时间,蔡锷也通过各种方式弄出了一条情报网,并且效率极高,主要是用来针对当地的抵抗组织。事实上这么长的时间下来。如果蔡锷连这么点事都没弄清楚的话。那也未免太无能了些。

    只是在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蔡锷却不知道究竟是真的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一批抵抗分子,亦或者是…

    虽说以蔡锷对严绍的了解,严绍并不是这样的人。但是人心叵测,即便是用一生的时间也很难看穿一个人的真面目,更何况是区区数年。而且人总是会变的,蔡锷也有一年多没有见到严绍了。谁知道现在的严绍和以前相比会有怎样的变化?

    好在就在蔡锷获悉了消息后没多久,特事局那边的情报也跟着到了他的手中。才总算是让蔡锷心中的顾虑少了几分。不然的话,恐怕蔡锷还真未必敢回北京来…

    至于武力反抗?这个蔡锷却几乎从来都没有想过。一方面是因为蔡锷更坚持用宪法或是其他手段。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眼下的困境。在一个就是蔡锷自己很清楚,就算自己真的打算武力反抗,他手底下的军队也未必会愿意跟着他走这条看不见前景的道路。

    军队国家化,虽然仅仅只是推行了几年的时间,但毕竟还是推行过了!眼下在乌拉尔的国防军也不是蔡锷的私军,而是属于国家的。

    平时擅自命令这些部队做一些事情的话,还是没有问题的。可让他们反抗中央——————这与他们平日里所接受的训练以及教育未免太不相符了些,即便是蔡锷可以说是国内威信最高的一位元帅,会愿意支持他的恐怕也未必会有多少。

    何况一支军队通常都是有相当数量的官兵组成的,那么在这支部队里面,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反对他,那么这支部队也等于是废了。毕竟蔡锷不可能先命令那三分之二的人,解决掉另外三分之一后再举兵南下。何况会支持蔡锷的也未必会有三分之二那么多,同样,即便是军队方面再怎么反对严绍这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行为,恐怕也未必会站在蔡锷这边。

    毕竟这个时候支持蔡锷,便等于是在造反了!

    ————————————————————————

    从火车站离开后,蔡锷和其他的人很快乘坐着汽车离开了火车站。不过他们到是没有直接跑到总统府去,毕竟刚刚经过长途跋涉,就让蔡锷去总统府那边商量事情,这未免也太没有人性了些。

    而与此同时,坐在车厢里,蔡锷也在观察着一年多来,这座城市所发生的变化。

    近年来的发展,已经令中国变成了一个较为繁华的国家。尽管奔驰在公路上的汽车并没有美国或是欧洲一些国家那么多,但是这些汽车的数量却在不断的增加着。

    自然,作为一种售价近千元的奢侈品,至少目前在国内这还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所能承受的起的。毕竟在国内一辆汽车的售价,已经相当于普通工人年收入的十倍之多。甚至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这还是按照每月收入6元左右来计算的,如果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话,可能需要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可以。

    毫无疑问。绝对不可能会有人愿意用自己十几二十年的收入,来买一辆汽车的。更何况所谓的汽车除了汽车本身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费用,比如说养车费啊,还有汽油钱,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保险——————自然,这个时代的车子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保险。毕竟现如今整个汽车业也没有发展太多年。

    当然,这到不是说就真的没有保险了,事实上保险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早的。

    不。确切的说,保险这个行业,已经不能用早来形容了,而是应该用非常早。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命令僧侣、法官、村长等收取税款。作为救济火灾的资金。古埃及的石匠成立了丧葬互助组织,用交付会费的方式解决收殓安葬的资金。古罗马帝国时代的士兵组织,以集资的形式为阵亡将士的遗属提供生活费,逐渐形成保险制度。

    可以说,整个保险行业的形成是非常早的,尤其是随着贸易的发展,大约在公元前1792年,正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代。商业繁荣,为了援助商业及保护商队的骡马和货物损失补偿。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了共同分摊补偿损失之条款。

    同时在公元前916年,地中海的罗德岛上,国王为了保证海上贸易的正常进行,制定了罗地安海商法,规定某位货主遭受损失,由包括船主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