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睿宋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六章 出兵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烈日当空,校场之上,宋军每日操练,合甲带刃演练阵法,所有军士与将领的心弦都时刻紧绷着,不敢稍有松懈。

    赵谌也明白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加上紧绷着神经,终有一天秦凤军兵士会扛不住,就算是铁打的人也一样,不过赵谌同样明白,辽国坚持不了多久,蒙古讲究速战速决,定然会全力进攻辽国,也就是在周边国家正在犹豫是否出兵帮助垂死的辽国之前,将辽国完全征服。

    对于蒙古军来说,辽国的军队若是屈从就作为炮灰,将来用来消耗宋、金等过的国力,而若是不屈从,自然就要以凶残的手段迫使辽国投降,残忍的杀戮是战争必不可少的一道心理牌。

    果然如赵谌预计的一样,蒙古军早已留下后手,防守可能被偷袭的侧翼与后方,甚至早已暗藏伏兵,赵谌很清楚,蒙古能在在后来称雄世界,绝对有其强悍之处,赵谌虽然自信现在拥有的科技实力,但战场之上,没人敢十拿九稳的认为此战必胜,唯有拼死而战。

    不过战事并没有蒙古军想象的那般顺利,先锋官木华黎曾向铁木真保证,三月之内全占辽国全境,奈何西辽百姓多是先辽亡国后败逃至此,刚刚拥有了家园,便被蒙古军正面攻杀过来,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拿起手中兵刃,加入了对抗蒙古入侵的战斗中。

    蒙古军手段残忍,战斗力强悍,往往在野战之时,以少胜多的战局比比皆是,但辽国百姓组成的义军知道没有退路,唯有决死一战,反而将蒙古军侵入的速度降了下来。

    西辽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才勉强将蒙古军阻挡在一处名叫淮水之地,这里半人高的灌木丛生,严重限制了蒙古军的机动性。加上这里辽国效仿大宋,精心构建了不少坚固的城墙。蒙古军也颇为无奈。

    木华黎面子有些挂不住,虽然铁木真对于蒙古军的进攻不利并未多加指责,反而对木华黎取得的战绩多有褒奖,但木华黎十分清楚,铁木真心中的不满,而近日到来的哲别就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铁木真言明,哲别是来做副先锋官。但在木华黎看来就是一种侮辱,当然木华黎憎恨的对向是辽人,居然胆敢阻挡蒙古军,木华黎心中充满了杀意。

    哲别到来之后。并未多言,只是传达铁木真的命令全力进攻,而跟随哲别前来的,还有不少汉人工匠和与其制造的投石车,攻城器械。这些汉人工匠,是蒙古潜伏在宋境的势力,花了大价钱,想尽一切办法,偷偷运到蒙古境内。这些工匠的家人也被一起送来,给予优厚的待遇,崇高的地位,加上在威胁之下,大多数工匠都无奈屈服,开始为蒙古军制造攻城器械。( 平南文学网)

    而一些坚强不屈的工匠,落入蒙古军的手中后果可想而知,而且蒙古军为了震慑众多工匠,手段之残忍令人闻之色变。

    木华黎见到如此多的攻城器械心中也是大喜,原先的担忧也变得踌躇满志,蒙古军虽然骑兵极为强悍,奈何攻城能力极差,并非蒙古军化为步兵就成了软蛋,而是蒙古军缺少压制城池之上守军的武器,每次进攻纯粹是活活的靶子,任由城头之上的守军收敛生命,每次总是草草败退而回。

    如今攻城器械已到,何惧城头守军。

    果然,在加入攻城器械之后,蒙古军势如破竹,连克数城,蒙古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横尸遍野,尤其反抗蒙古军较久的城市,全成屠戮,连活着的家禽都没有,微风拂来,满是血腥之气,伏尸连片,如同人间地狱。

    辽国再也坐不住了,而在是否让宋军前来支援,辽国朝野之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蜀国公主在开战之前便欲请宋军入境对抗蒙古,并非蜀国公主对大宋多么信任,而是有宋军的牵制,蒙古军自然无法向现在这般,毫无顾忌的将全部兵力投入正面战场,也可以让宋军承受蒙古的进攻压力。

    蜀国公主自然明白,对于蒙古来说,大宋才是真正的威胁,而辽国不过是苟延残喘,掀不起大的风浪,而且宋军的加入会让蒙古有所顾忌,若是能拖入打打谈谈的节奏,对于辽国是最有利的。

    而耶律大石却完全不同意蜀国公主的做法,若是从前,蜀国公主完全可以压制耶律大石,独断专行,让宋军进入辽国境内,奈何耶律大石暗暗对蜀国公主的恶意中伤,让蜀国公主声望急剧下跌,要不是耶鲁大石最后出面为蜀国公主澄清,蜀国公主很可能被群情激奋的百姓诅咒致死。

    蜀国公主心灰意冷之下,想要远离朝廷,选一处僻静之地居住,奈何蒙古大军全力入侵,加上耶律大石的一味挽留,蜀国公主感谢耶律大石在其困窘之时的出手帮助,犹豫再三还是留了下来。

    其实并非耶律大石想要留下蜀国公主,一来蜀国公主虽然声望不如从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不少掌握实权的将领与冷静的百姓氏族依然坚定的支持蜀国公主,再者耶律大石可以通过此事积累不小的声望,对于蜀国公主的既往不咎和充分信任,显得耶律大石的胸襟之宽广。

    待在皇宫之中的蜀国公主很快发现,自己如同一个傀儡一般,根本没有丝毫的发言权,朝堂之上不少支持蜀国公主的将领,也被安排在对抗蒙古军的前线,现在朝堂之上过半是耶律大石的嫡系,朝臣也不是傻子,为了自保,也不敢太明目张胆的支持蜀国公主,真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一时间朝堂之上的文武人人自危,现在前去一线作战,基本便是宣判了死刑,何况耶律大石将所有朝臣的家眷都安排了住处,美其名曰照顾这些将领的家人,其实是一种威胁。

    蜀国公主满是愤怒的看待着这一切,逐渐变得沉默,身心俱疲之下很想一走了之,奈何现在西辽便是蜀国公主的家,若是蒙古将西辽拿下,天下之大真还没有其去的地方,此时的蜀国公主莫名的想到了赵谌,对于赵谌没有领兵而来的原因,蜀国公主心知肚明,蜀国公主内心真的很希望赵谌领兵前来,将蒙古军赶出西辽,不过这一切总显得不太真实。

    就在耶律大石训斥众将无人敢领兵出征之时,蜀国公主终于按耐不住,站起来上前沉声道:“皇上,我愿意领兵出征。”

    大殿之上顿时寂静一片,谁也没想到蜀国公主会如此。

    耶律大石看着蜀国公主坚定的眼神,微笑道:“我大辽泱泱大国,武将众多,怎能劳公主亲征,耶律大石恨不得现在蜀国公主立即领兵出征,最好是死在战场之上,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