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和凤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龙有种种神xìng,这些神xìng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力,力量的力力度的力。
凤也有种种神xìng,这些神xìng也可以归结成一个字:美,美好的美,美丽的美。
龙是力量的象征,凤是美丽的象征。龙和凤的结合,是力和美的结合;龙和凤的对应,是力和美的对应。
没有凤,龙就是孤单的龙;没有龙,凤就是凄清的凤。龙因力而生,凤因美而活。龙的力为凤的美提供着支撑和归宿,凤的美为龙的力提供了目标,增添着特别迷人的风情。(庞进)
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是古代先民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的结晶。经过七八千年的演进,龙在传统文化符号中已居于首要位置,成为中华民族的图章、徽记和象征。龙文化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的过程同一。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或作为开天劈地的创生神,与盘古齐名;或积极参与了伏羲女娲的婚配,从而繁衍了人类;或帮助黄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或协助夏禹治理洪水,为千秋万代造福。因此,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领受过龙的福祉,都可谓龙的传人。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中国龙的jīng神也就是团结凝聚的jīng神;同时,龙又是水神,普降甘霖、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因此,龙的jīng神,也就是造福人类的jīng神;进入现代社会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作为吉祥物,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因此,龙的jīng神,也就是奋发开拓的jīng神。中华大地是龙的故乡、龙的家园。龙文化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工艺美术、建筑名胜、歌舞影视,还是岁时节令、婚丧礼仪、服饰冠履,龙都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盘旋、腾跃、奋飞等多种形式,占据着醒目的位置,体现着不可或缺的文化蕴涵。人们读龙书,演龙戏,唱龙歌,跳龙舞,栽龙树,养龙花,吃龙菜,喝龙茶,以龙为名;说龙,写龙,画龙,雕龙,舞龙,赏龙,立志成龙。处处有龙,时时见龙,那里有华人,那里就有龙。作为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龙是引人注目的,其重要位置是显而易见的。公元2000年,也就是世纪之交,正好是中华民族的“千禧龙年”。巨龙看飞,龙兆祥瑞,届时,必将会有一个研究、弘扬、介绍龙文化的热cháo在中国大地出现。
龙起源之众说纷纭和世界上许多文化现象都伴随着许多谜团,因而也就有许多种不同的文化阐释一样,中国龙就是结构、交融在宏大jīng深的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大谜。其奇谲怪异的形态,多维善变的神xìng,深邃丰富的蕴涵,从古到今,一再地吸引着海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目光。
不错,龙常常被作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象征物,出现在人们目力所及的地方,建筑物上刻它塑它,工艺品上镂它绘它,影视戏曲里演它唱它;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三千六百个门类,九万九千九百座名胜: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那或嬉笑,或和悦,或怖怒的容颜,和那或盘旋,或腾跃,或奋飞的身影。
龙的状貌也接近于完美了:耸一对鹿角,乍一双牛耳;圆睁着或楚楚流情的兔目,或烨烨喷火的虎眼;狮鼻隆挺,驴嘴大张;马齿列列,獠牙赫赫;蛇躯宛转着悠长,鱼尾摇摆着活泼;须髯飘飘带风,鳞鳍闪闪有光;鹫趾狞厉,鹰爪勇猛……
如此这般的形态,你在生物界里是找不到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对应物的,只能分别在一些动物身上找到“零部件”。既然大自然里没有,就只好以“神物”称之了,那么,这种神物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呢?
从本世纪初到现在,面世的有关龙的起源和本质的论著、论文已超过百余种,观点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这里我们不妨作一简要的介绍——神异动物说这是以《辞源》和《辞海》为代表的最普遍的一种观点。前者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后者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相近的说法还有:“龙是具有很多神xìng、很神秘的动物神”,“是中国古人幻想出来的动物,”(朱天顺)“龙是出现于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长身、大口、大多数有角和足的具有莫测变化的世间所没有的神xìng动物,”(刘志雄、杨静荣)
“神异动物”是以“动物神异”为基础的,前者来源于后者,那么,是哪些动物通过“神异”而变成“龙”了呢?这一点,《辞源》和《辞海》没有讲清楚,学者们的探讨则多种多样。爬行动物——
卫聚贤说“龙即鳄鱼”;王明达说“龙形象的基调是鳄”;祁庆福认为龙“其实就是鳄鱼的最早称呼”;王大有认为“中国最原始的龙是湾鳄、扬子鳄”;唐兰说龙“像蜥蜴戴角的形状”;何新说龙“是古人眼中鳄鱼和蜥蜴类动物的大共名”。徐乃湘、崔岩峋认为“龙是以蛇为基础的”;李埏说“龙是蛇变成的”,是古人“以蛇为蓝本,依照蛇的形状和特征,再附加某些想象而塑造出来的”;刘敦愿认为“最早的龙就是有脚蛇,以角表示其神异xìng”;何星亮提出“龙的基形为蛇,而蛇类中最接近龙的是蟒蛇”,因此可以说“龙的原形为蟒蛇”。哺rǔ动物——
刘城淮说“在蛇类和蜥蜴类之外,龙还有一个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那便是马类”;他进而指出“充任龙的模特儿之一的马,最初不是一般的陆马,而是河马”,李埏认为“龙的首角是古人摹拟牛头而塑造出来的”:”我们现在还常说‘牛鬼蛇神’,看来,龙就是二者的结合”。孙守道等提出“龙首源于猪首”。物候参照动物——
陈绶祥认为,龙身是“扭动的虫形”,龙角是先民“测定时间的工具——表”。“在广大的范围中,人们选择不同的物候参照动物,因此江汉流域的鼋类、鳄类,黄河中上游的虫类、蛙类、鱼类,黄河中下游的鸟类、畜类等等都有可能成为较为固定的物候历法之参照动物……后来,这些关系演化成观念集中在特定的形象身上,便形成了龙。”图腾合并说此说以闻一多在《伏羲考》中的观点为代表。闻氏认为,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