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38白眉马良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伊籍出去了,大厅里静悄悄的,在座的八位俊贤都在仔细的打量着刘备。〖微书网 www.103shu.com〗

    刘备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有道是三十而立,他这年龄,早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可现在,却仍然一无是处。

    从二十四岁与关羽、张飞义结金兰以来,整整十一年的光阴,他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黄巾之乱时,他与两位结拜的兄弟一起投军,参加了平定黄巾之乱的战役中,后因功获得安喜县尉一职。但好景不长,郡中督邮到来,向他所取贿赂,刘备没钱,反被督邮刁难,一怒之下,便打了督邮,与关羽、张飞一起弃官逃走。

    后来,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与盗贼力战立功,任为下密县丞,不久又因为杀了当地恶霸,反受人诬告,不得已而辞官。再后来,朝廷录述黄巾之乱的功臣,刘备又被任为高唐尉,不久又升任高唐令之职。

    也许是命运多舛,又或许是上天不公,在刘备升任高唐令一个月后,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于是带领关羽、张飞前往幽州,去投奔自己的同窗好友,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从此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被公孙瓒表为别部司马。

    再后来,刘备被公孙瓒派去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

    刘备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不是身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拣择。刘备当平原相时深得人心,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

    期间,刘备还曾率军前往去救援徐州牧陶谦,若是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刘备肯定会留在了徐州。但是穿越而来的张彦。搅乱了历史正常的顺序,直接接替了陶谦的位置,刘备不得不滚回平原。

    这个时候正是群雄割据,诸侯混战的时候,做为大好人的刘备,并不一定会有好报。在刘备以为可以在平原好好的过上较为稳定的生活时,袁绍命令长子袁谭率领大军杀入了平原,刘备兵少,抵挡不住,只好退到北海,依附北海相孔融。

    之后,袁谭兵进北海。孔融也命悬一线,若非张彦率军及时赶来,只怕刘备连同孔融都会死在袁谭的手里。

    再再后来,刘备辗转反侧,前往荆州,去依附刘表,又得到孔融的举荐,这才获得武陵太守的职位,在荆州稍微安定了下来。

    回想起过去的林林种种,刘备的人生。只能用失败二字来解释。三十五岁了,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一向以复兴汉室江山为己任的刘备,还有什么脸面来说这种豪言壮语?

    但是,刘备就是刘备。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胜不骄,败不馁,身体里流着汉室的血脉,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他以足够的自信心,让他意志力继续坚忍不拔。

    刘备环视了一圈大厅里坐着的八位才俊,不管以前如何,他断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收买人心、招纳贤才的机会。既然伊籍给他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氛围,那么接下来,就看他的了。

    于是,刘备开门见山的道:“诸位先生,承蒙刘太傅厚爱,让我担任荆南都督一职,负责荆南四郡的一切事物。可是我刘备是一个粗人,舞刀弄枪还行,要是舞文弄墨,那就要逊色许多了。张羡造反,四郡百姓深受罹难,而且四郡的官员里,有一半都是张羡的心腹,如今虽然已经就法,但也给了我一个极大的难题,那就是一下子多了那多空缺的官职,太傅的意思是,让我自行任免,可我手下都是一些大老粗,没有什么饱学之士,诸位先生是伊籍先生的朋友,也是荆州一带的才俊,不知道诸位先生可有兴趣在荆南四郡里当职?”

    其实,伊籍邀请这八个人前来,正是为了这件事,而且伊籍也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他觉得刘备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希望这八个朋友能够伸出援手,帮助刘备。

    所以,即便是刘备不开口,八个好友也都知道刘备的来意。

    但是,他们从未见过刘备,又怎么会知道刘备是否像伊籍说的那样,真的是个雄才大略的人呢?

    刘备的话音一落,众人听的很仔细,这么开门见山,毫不拐弯抹角,可见刘备也是个直来直去的人。

    关于刘备的事迹,八个人之前从未听说过,了解最多的,也是最近在荆南平定了张羡之乱。可以说,在荆州,刘备的名气不大,只是因为这件事而小有名气,很多人,也根本不知道刘备是谁,又是从何而来,因何会出现在荆南。

    “刘将军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机伯也已经向我们说明了一切,至于大家是个什么意思,那还要看大家是怎么想的了。”首先开口的人是荆州名士刘巴,此人出身官宦,其祖父、父亲,都曾经在大汉当过太守、将军,刘巴从小聪慧,而且胆识过人。

    刘巴十岁时,父亲去征讨山贼,失败被俘,刘巴闻之,以十岁幼龄,前去山贼那里要人,并要求用自己当人质,换取父亲。

    山贼们见刘巴十分孝顺,加上刘巴表现的更是不卑不亢,给山贼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些山贼也是因为官逼民反,没有活路才落草为寇的,刘巴于是趁机游说山贼,劝其归顺朝廷,不仅不追求责任,反而给予土地、房舍。

    山贼们一方面感叹刘巴的孝心和胆识,另一方面,也不想再为寇,便同意归顺朝廷。

    从这件事后,刘巴在荆州境内声名大噪,此后,刘巴更是以才华出众,被刘表多次举茂才,并且聘用刘巴为从事。

    刘巴以为刘表并非明主,多次拒绝了聘请,依然潜心学习。

    可以说,在座的八位之中,刘巴的名气最大,他这话一说出来,其余人都面面相觑了一番,开始各自表述自己的意思。

    八个人中,只有蒋琬、潘濬、刘敏、马良四位年轻的才俊愿意跟随刘备一起去荆南四郡闯荡一番。

    马通、马静、马伦、刘巴四人则纷纷表示不愿意去荆南。

    马良见后,立刻问道:“三位兄长,你们都不去荆南吗?”

    马通、马静、马伦比马良年纪要大,三个人在襄阳城里都有家室,而且都各自经营着一些小生意,不愿意去荆南那么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