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臣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47 年老有私心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然不会提醒自己整肃商贾和海关、税收了。

    而方孝孺和解缙等人,看着驸马都尉一直扶植永嘉学派之人,觉得不可正面对抗,当然不会为政敌拾遗补缺,他们是在等待着皇帝自己发现,等待着永嘉重商学派的错误暴露。届时就可以反戈一击,让对手没有翻身的余地。

    而大部分人正是看清楚方孝孺等人的做法,才有一种危机感。才会多方寻求出路,以商贾为主要助力,企图寻求附和自己利益的代言人。

    事情慢慢的明朗化,作为皇帝的朱元璋看的越来越清楚,但是心里也越来越厌恶起来,他之前是没有治国经验,但是二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也让他对于政治这东西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政治确乎是个怪物。上下数千年。历朝历代,都不乏出现如此的局面,也是严重限制国家发展的弊端。有些人不是无才无德,否则也不会官运亨通,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cāo管着国运大权。

    偏偏这些人有权尽为个人的发财、作福、作威、享乐上用,从不顾及国家的存亡,百姓的死活。就是因为常常出了这种人,才有了朝纲的败乱,政权的倾覆,黎民百姓的遭殃。而这类人物的产生,又常常是与党争连系在一起的。现在局面的出现,正是这样。

    每个人的出发点也许都是好的,就比如说朱元璋一样,他将农业税折合钱钞收纳,原意也就是为了避免“踢斛淋尖”等事情发生,也是为了让百姓方便,谁曾想会变成商贾们敛财的渠道呢?

    而永嘉学派的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xìng命。的确算的上儒家比较务实的学派,而永嘉学派不像是复古学派那样歧视商贾,反而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工业与商品经济,并指出雇佣关系和私有制的合理xìng。

    并且这种学说在南宋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造就了南宋那短暂的繁华,但是永嘉学派毕竟还是儒家的分支,再加上蒙元时期学派的断层,空有理论而缺少实践,让他们也是处于摸索阶段。

    知道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工业与商品经济,但是对于税收的制定,法规的约束还是在萌芽阶段,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而方孝孺等复古学派之人,一向是主张重农轻商的,看到皇帝鼓励工商,心里说一句实话,一直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而皇帝的决定是错的,怎么会在一旁协助呢。

    可以说,从表面上,除了少数的人之外,大多数人都是没有错的,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信念和信仰而努力,都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才是最正确的,但恰恰忽略了广大百姓的感受。其中,朱元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那就是大明上下,谁也没有朕清醒,谁也没有朕看的远,因为朕赤手空拳的打了这个天下,谁的能力有朕大呢,但是却忽视了处于什么位置看待事情,而如今当了皇帝之后,又该处于何等身份去看待事情。

    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每一个决定都考虑了民计民生,但是却忽视了现在大明的执行能力,还有人才储备问题,要知道。单单是税收一项,就要涉及到多少学科,但偏偏缺少熟知这些学科的人才。

    认真的却考虑了自己的统治,再阅览史书去看历朝各代的君王统治,就税收之说。基本上都是处于君王的想当然而为之。也就是税收的多少随着君王的喜好以及情势的变幻而定,很少有科学依据。比如说税收要定多少、南北差异该如何、减免税赋的情况该怎么判断等等很多事情,涉及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

    而现在大明不缺乏读书人,缺乏的正是这种种学科的人才,就连朱元璋做皇帝久了,也不可避免的犯了类似错误。那就是凭着自己的想当然去做事,当然会漏洞百出了。

    教训是惨痛的,错误是不可挽回的,朱元璋现在才清楚的认识到做人和做皇帝的真正区别。

    他可以打下这个江山,但是做好皇帝还有一段距离。之前他沾沾之喜所自以为是的仁君之说,现在成了讽刺自己的绝好借口。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事情怎么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朱元璋很想搞明白这件事情。就锦衣卫、或者给事中们等处反馈过来的情报而言,现在大明的官吏阶层腐化并不是很严重,甚至比洪武初期朱元璋的滥杀之下时的吏治还好一些。

    官员们贪污的情况不是太严重,这些是因为永嘉学派系官员的加入其中造成的,永嘉学派之中的官员,大部分都出身于殷实之家,不缺少钱财。缺少的是名望,所以他们很少贪污,甚至不惜倒贴来完成自己的政绩。

    在他们的衬托之下,复古学派一系的官员相对也老实很多。

    现在官员中,官商合作,也就是官商勾结者居多,不过这种勾结也就是为了达成一个商业上的共赢,不排除看不上小钱的缘故,所以不太明显。

    欺压百姓也算不上,包括商贾在内。也不过是利用政策上的漏洞敛财,真正为富不仁者在大明不多见,至少从各地方的刑事、民事案件呈报上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实行的汉族百姓利益高于一切的国策起到了部分作用。

    在大明境内,汉族人的地位陡然高了很多。欺压百姓的代价是很大的,特别是汉族百姓,大部分的百姓都有自己的田地,就算是以前的穷苦人家,也可以上辽东、东亚诸岛以及安南等地,以十分便宜的价格购买土地自己耕种,现在大明境内的地主们,为了使自己的土地不荒芜后被官府收回,对于佃户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而且为了弥补人手上的不足,还会去购买或者雇佣异族人来耕作,阶级矛盾也得到了部分缓解。

    现在主要的矛盾就是,官员的依赖问题,也就是主动xìng不强的官僚作风。

    这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制是分不开的,官吏们太依赖于朝廷的诏令,而且皇权至上的情况下,害怕自己做错了事情,所以就索xìng不去主动做。

    所谓的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就是这样产生的。而二十余年来自己的强势,加上军事上的屡次胜利,大明疆土的拓展,军事威胁下的四夷来朝等等,都让官吏们有些举步不前。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事情就不可收拾了,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方孝孺他们已经开始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去拥护自己的代言人,那么自己在位一天,可能情况就会保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