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臣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07 无暇内斗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蒙古大汗。称卓里克图汗。

    也速迭儿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阿里不哥曾与忽必烈争夺皇位,最后失败。一百多年后阿里不哥的子孙也速迭儿起兵杀死了忽必烈的后代并作了大汗,这在蒙古汗统上是一件大事。因为在此之前,无论蒙古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如何激烈。忽必烈家族的汗权从来没有动摇过。也速迭儿袭杀买的里八剌这件事表明,随着蒙古贵族退回草原,社会经济严重衰退。加之对大明战争的失利,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更加激化了。

    但是。耶速迪尔刚即汗位就离开人世;其子恩克卓里克图继位时间也同样很短。洪武二十六年,忽必烈系额勒伯克从阿里布哥系恩克卓里克图手中夺回了汗位。从而结束了耶速迪尔父子称汗的局面。然而在额勒伯克统治时期,阿里布哥系坤帖木尔举兵,杀死额勒伯克汗,汗位再次转到阿里布哥系手中。

    洪武二十七年,窝阔台系鬼力赤又登上汗位。改北元国号为鞑靼,领地在甘肃河西一带,他为了占据和林,在阿鲁台太师的支持下同卫拉特部巴图拉(马哈木)丞相屡次作战。同年年大败对方,占据兀鲁班答迷河流域,并不断向东南推进,曾一度控制了哈密,毒杀了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开始向大明纳贡称臣,建立了一定的关系。

    而瓦刺,就是蒙元时期的斡亦刺,居住在今蒙古西部和苏联境内的萨彦岭、唐努山一带,被称作西蒙古。成吉思汗时被分为四千户,现今称四万户。明初统治瓦刺的首领叫猛可帖木儿,他死后,瓦刺由其三个儿子马哈木、太平、把秃字罗三人分领。

    当东部蒙古大汗由于遭受大明的军事打击和内讧而rì益衰败时,战乱较少的瓦刺乘机崛起,企图夺取整个蒙古地区的统治权。在这场斗争中,瓦刺和东蒙古是对立的两方,而明朝扶此抑彼,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域诸地。在哈密、赤斤蒙古、沙州等八卫地区,也有不少蒙古族,一些卫的首领由蒙古贵族——元朝宗室后裔担任。西域诸地位于东西交通要道,与瓦刺、东蒙古、土鲁番、明朝都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特别是哈密,各方势力曾为争夺它而展开长期和激烈的斗争。

    在哈密以西有别失八里和土鲁番,其统治者为察合台后裔,和明朝长期保持着朝贡关系。土鲁番向东扩展势力,曾三次占据哈密,与瓦刺、大明都发生过战争摩擦。

    五军都督府对于锦衣卫外事局的办事能力感到十分满意,在大明最近几年没有动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外事局凭借情报收集能力以及其锐利的政治嗅觉,将整个西域的情况了解的十分清楚,而在一定的行动中,把有利的一面始终向着大明发展。

    比如现在蒙元各部的成分复杂,巧妙的利用其利害关系,挑动着蒙古各部的自相残杀,让他们始终无法合并起来,重新恢复游牧民族的破坏xìng。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如果蒙古内部不出现一个像成吉思汗似得人物,根本对大明在短时间内造不成威胁。

    可是事情往往在乐观的情况之下透露着危险,帖木儿的长寿也让五军都督府的人担心不已。放在案上的厚厚卷宗,代表着帖木儿不下于洪武皇帝一样的战功。

    洪武十五年。帖木儿消灭了存在了一百三十余年克尔特人的古尔王朝。开始向东进军,波斯人的赛尔巴朵尔公国投降。在下面打败了札刺儿人的蒙古王朝。国王阿合木逃到埃及马木路克那里。接着,贴木儿在库拉河下游打败脱脱迷失。贴木儿占领了穆什和库尔德斯坦的土库曼黑羊朝,首领哈拉逃亡埃及。最后又占领了穆札法尔王朝统治下的法尔斯、伊斯法罕。

    白帐汗斡儿答的第六位继承者兀鲁思汗与他的侄子脱脱迷失之间展开战争,兀鲁思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脱黑脱乞牙、帖木儿灭里先后继位。脱脱迷失在帖木儿的帮助下,打败了帖木儿灭里,使自己成为白帐汗。接着脱脱迷失打败了金帐汗马麦,登上金帐汗位,重新统一了祖先术赤的领地。于是脱脱迷失开始了对帖木儿的数次战争。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德里苏丹国强盛时几乎囊括了整个印度,其后不久分裂。德里苏丹国失去了德干,该地形成了巴曼尼小苏丹国、孟加拉、乌德(札温普儿)王国、古吉莱特。这些地区穆斯林国的割据削弱了德里苏丹国,它只拥有旁遮普和多阿布。

    洪武二十六年,帖木儿消灭德里苏丹国。洪武二十七年初帖木儿击败马木路克军,占领大马士革。洪武二十八年初帖木儿又征服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于是,帖木儿帝国统治了原伊尔汗国、印度河、钦察汗国,成了巨大无比的庞然大物。

    没有庞煌的提前运作,五军都督府在那些书生的诱导下。还真的以为是大明是世界的中心,还真的以为除了大明之外,剩下的都是化外蛮夷。看到帖木儿做过的事情,以及所立下的赫赫战功。

    五军都督府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这还是庞煌没有将另一个时空差点没有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的结果,在另一个时空中,帖木儿雄心万丈的要来攻打大明。要不是在行军的路途上旧伤复发而死,恐怕所谓的永乐盛世不知道要被推迟到什么时候。

    当然。也不排除当时正值壮年的朱棣可以打败帖木儿,但是自身难免会伤痕累累。因为那时候的靖难之役刚刚结束,大明在内战中损失了大部分的元气,还未曾恢复。

    在混乱的河中地区,背叛和残忍是成功的前提,出生在突厥贵族之家的帖木儿的成功就是这句真理的见证。他的经历足够单独写一本传记,很难有人能评价他的作为。因为每次在他投降敌人,背叛盟友,从背后杀死敌人,再从正面拥抱并杀死盟友的关键时刻,他都能从《古兰经》中找到真主的相关号召。

    在“圣战”的号召下,他“砍掉树木,使菜园枯死,让可贵的涓涓细水流入沼泽之地,耕地成为沙漠”并乐此不疲。在相继处死了昔rì的敌人和昔rì的盟友被其倔强的亲兵“误杀”后,帖木儿树立了自己在河中地区独一无二的地位,让他头痛的哈比勒也不小心被食物噎死。

    这个瘸狼帖木儿的确值得大明关注啊,几个知情人在心里暗暗的叹着气,皇上费尽心思而想以朱棣对付这个瘸狼,而现在的头等大事应该就是怎么对付帖木儿随时的进攻,对于游牧民族的天然重视,使五军都督府上下如临大敌。他们不敢将消息外泄,害怕引起朝野之间的恐慌,或者是那些文臣们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