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臣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92 准备开始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民族都有自己的归属感,要不,朱元璋自己怎么有那么深的大汉情结呢?

    让李芳果在那里经营,慢慢的蚕食高丽半岛的民心,朱元璋在等着高丽的变化。也在等待着李芳远所派出的信使,同时也在等待着将那里彻底归入大明版图的一天。

    他还在等待着,李成桂这只没有死的老狐狸会做出什么反应。

    随着冬季的来临,南京城内又接连降了几场鹅毛大雪。所有富丽堂皇的黄sè宫瓦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御苑里的亭、台、榭、阁,以及各种奇花异木,全都银装素裹,更显出一种特有的雍容华贵。

    这是洪武二十七年的正月,对朱元璋来说,他又老了一岁,唯一担心的事情,太子朱标仍然缠绵在病榻之上,虽然没有继续恶化,但是依旧不能处理任何事情,渐渐的让朱元璋失去了很多耐心,因为这些已经不重要了。从年三十夜的辞岁聚餐,到大年初一清晨,朱元璋邀请了几个在宗人府的人在宫内聚会,特别指明了燕王朱棣也参加了,这是燕王朱棣被幽禁在京师的第一次公开在皇宫露面。

    这年的正月,对于大明就更具特殊意义了他虽然只是登基二十七年左右,但是加上他在东征西战的时期,他执掌这个江山其实上已经达到了三十余年。

    他等了十年的时间,也就打算在今年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因为朱元璋已经自信控制住了局势。即位之后,很快地平定了内乱,巩固了政权。

    这许多年中,他已经消化了蒙元对于华夏造成的影响,稳定住北方蒙元残余造成的威胁,同时引导着废除了丞相制度,成立内阁参与部分朝政,以牵制文官集团,这样极大程度的巩固了皇权。

    趁着文官集团和内阁争夺朝政话语权的时候,他则借机整顿军制,并将兵权牢牢的掌控在皇帝的手中,他记得不知道从那本书上看到,只要将军权抓在手中,朝堂上怎么闹,那都是口舌之争,永远也翻不出大浪。现在内阁的权力小,但是身份尊贵,朝臣们权力稍大,也不能不顾及皇家血脉的威严。

    对于藩王一系,自从他拿燕王朱棣和秦王朱樉开刀之后,其余藩王一是没有了能力闹事,二是也震慑于皇帝锦衣卫的办事效率,所以都谨慎了很多。朱元璋不向是原来那样,不允许藩王擅离封地,也不敢让其多来京师,而是经常诏书命藩王进京,这样做既可以消磨藩王在任上的时间,还可以随时对于藩王的举止做出评价,已便于及时纠正。

    同时又降旨让宁王朱权制定典章礼乐制度。朱权倒是个有学问的人,而且当初都盛传宁王善谋、燕王善战。他本来又是皇族,年纪也轻,在那里闲着可不是小事。再说他自小学的就是孔孟之道,对大汉民族历朝历代的一套制度都是熟悉的。奉旨之后,朱权很快便拟出了一套礼乐、祭祀、舆服、仪卫等条例。特别是经过朱元璋的授意,简略了很多繁杂的礼节,因为身份原因,也没有经过多大阻力就通过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所以这年的正月,没法不让朱元璋喜不自禁。这一两年来,他虽然历尽艰辛,但却是顺利的,喜事接二连三。朝政清明,经济发展,百姓安乐,此一喜也;无论是藩王还是官员的表现都尽如人意,此二喜也;李芳果按照自己的设想。骑兵和高丽争端。现在基本顺利的分裂了高丽,此三喜也。三喜临门,且又逢大年节rì,他能不高兴?这是他扩大大明疆土的极重要的一步,使他时刻思考用兵的时机。

    这一天,身穿黄缎便装的朱元璋,特意选在御苑的暖阁里接见朱棣。朱元璋是马上的皇帝,虽然注定了他对于军事有着深远的展望。但是毕竟自己没有去过辽东,而朱棣则是在战马上成长起来的,勇武之名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埋没。那也是无人能及。

    朱棣接到召见的圣旨,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来的。他在行了觐见礼之后。还没来得及坐在皇上赐坐的位置上时,就迫不及待地奏道:“父皇,恕儿臣冒昧说一句,父皇近来正在思虑一件事。”朱元璋“嗯”了一声,说:“那你说说看,朕在思虑什么呀?”

    朱棣说:“陛下是在思虑高丽之战的事。”

    朱元璋用炯炯的眼光扫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儿子,唇边已经苍白的胡须一跳。笑了,说:“王儿果然有见识,那以王儿的想法呢?”

    朱棣有些谨慎的看了皇帝一眼,小心地说:“高丽虽是大明属国,但连年不听教化,屡次违抗天命,就拿那高丽王暴毙之说,已经暴露其不轨之心,而……虽然父皇已经默许了李家的代替。但是高丽却又对于咱们大明指定的李芳果有着深深的戒心,臣以为,皇上此时在想,现在征伐高丽正是时机。”

    这个建议很实际,也很及时。但这毕竟是军国大事,稍不慎就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他没有把自己的高兴在脸上表现出来,说:“你的建议很好,只是这是大事,条件、时机等方面出不得半点差错,得多找些大臣来商量商量。而且李芳果原是我大明指定的权知高丽国事,朕恐怕无人能容他。”

    朱棣的眼皮一跳,心想皇上果然有些意动,但是攻打属国,这在朝堂之上怎么也说不过去,也难怪皇上犹豫,想到这里,到嘴边说让自己回到北平戴罪立功的话,又咽了回去。

    转口说道:“陛下,臣原来在北平期间,了解了不少情况,从各方面证明,高丽上下一向不服教化,那李成桂虽然得到先皇谅解,允许其权知高丽国事,但是一直以来是偷偷侵犯我大明边境,仗着我大明之大度,不与其计较,谋夺了咸兴之地、又和我大明争夺女真人口,现在一心思归的猛哥帖木儿也未能回归,而如今,正是给其教训的最好时机了。时不可得,机不再来。陛下是下决心的时候了。”

    这正是朱元璋心中捉摸着的话,但他仍然没有最后决断。因为攻打属国的确是一个犯忌讳的事情,他找朱棣前来,就是想着找个什么合适的借口,因为据锦衣卫报呈,说李成桂的专使已经到达宁波,不rì就要进京了。但有些话必须是别人说出来,作为皇帝的是绝对不能说的。

    他对在侍候的太监说:“快,快,传召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要他火速进宫。”

    蒋瓛听完皇上的询问后,思忖了好一阵,才说:“陛下,征伐之事,臣认为要谨慎行事。只是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无故而伐,乃是国之大忌,不过臣倒是有一拙见,不知当说与否……。”

    朱元璋找蒋瓛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