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臣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3 另类的办法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字的人不多,发行量少了成本就高,报纸就是一个烧钱的玩意,发行量高了,却是没有太多人买来看。

    庞煌做过估算,在怀柔能认识字的人,不足十分之一,那样就算是办了报纸也达不到宣传的效果。

    本来以为到了北平会好一点,但是没有想到作为流动宣传人员的说书、唱戏、卖唱的认识字的人都不多。

    难道教育就真的这么落后吗?

    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庞煌命令从府学召集过来几十个学生,这些卖唱、说书之人,不认识字可以,但是你毕竟会编吧。

    那么就由这些人编,有府学的学生们记录,作为权宜之计,才算是解决掉这个问题。

    但这始终不是长久的办法,庞煌在考虑着,要不要写个奏折向老朱禀报一下,让老朱重视一下教育,但凭着所谓的县学、府学,远远解决不了很多问题。

    这事虽然比较着急,但眼下安安稳稳的把大明宝钞发行下去,才是最主要的。

    三天后,厚厚的一摞写好的歌词、曲目和民俗故事,放在了庞煌的桌子上,因为这毕竟是庞煌第一次做宣传,所以极为重视。

    又让李锐负责带着几个人,分别将这些文稿念给那些老年人听,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让百姓可以记忆深刻一些。

    为什么让李锐负责,那就不用多说了,李锐是现任的北平宝钞大使,这本来就是他的职司,而且李锐又是县学教谕出身,做这种事情,自然是在合适不过了。

    审核通过,大家都各行其是去了。

    北平出现了北平出现一种很奇妙的现象,就是北平在短时间内,去酒楼吃饭,或者去听个曲子,满耳朵都是关于大明宝钞的事情。

    让人不厌其烦,更过分的是,如果你家办个红白事,请个戏班子做个堂会,时不时的也给你来那么一段,你要说不让唱,你去找知府衙门说理去,反正戏班不敢不唱,万一被知府衙门知道了,我们还想在北平讨生活吗?

    还有一件事,这些戏班班主们没有对外人说,不唱关于大明宝钞的曲子和戏,是肯定要受到惩罚的,但是如果唱了,还可以另外从知府衙门再拿一份钱,虽然比不得长堂会那么多,但那也是钱啊。

    再说了,知府衙门给的可都是大明宝钞,我不多宣传一下,那不等于知府衙门没有给咱们钱花吗?

    大家都在为了自己而奋斗,也是为了庞大人而奋斗,更是在为朝廷效力。

    说到底,还是为了钱而努力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