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rì本谈判代表咄咄逼人,陆奥宗光道:“我国的海军虽然败了,但陆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不久就可以攻破山海关拿下紫荆城,因此清国还是先投降的好,不然先灭国的一定是清国。”
rì本提出了割让辽东半岛,承认朝鲜dúlì,赔偿rì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和开放通商口岸等苛刻的要求。
李鸿章据理力争坚决不同意,但清国的谈判正使恭亲王奕訢一心想要尽快求和,对rì本的无理要求一直妥协退让。
恭亲王奕訢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外国科技富国强民,但他在外交上十分软弱对列强近乎谄媚,被人称为“鬼子六”。其实奕訢对清国太了解了,知道这个国家已经烂到骨子里了,悲观地认为清国不是rì本的对手,因此急于求和。
当然,这场谈判是在英国人的主持之下进行的,双方都使尽手段贿赂英国人,最后英国人给出了清国海军胜,rì本陆军胜,双方总体不胜不败的结论。
按照这个结论,双方谁也不必赔偿给对方军费,但现在rì本占着辽东和威海,rì本人不同意撤军。最后恭亲王奕訢提出了以金钱赎回辽东和威海的办法。
清rì双方在1895年4月17r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一、清zhèngfǔ承认朝鲜dúlì。二、清zhèngfǔ以八千万两白银的价格赎回辽东和威海,rì本军队在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三个月内全部撤出清国境内。三、清朝开放放běijīng、沙市、chóngqìng、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作为通商口岸。四、rì本拥有长江、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
虽然与历史上原本的《马关条约》相比新的条约没有那么苛刻,但明显清zhèngfǔ吃了很大的亏,消息传回国内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时候进京赶考的举人们群情激奋,激烈反对条约内容,4月22rì,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纷纷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名上奏。5月2rì,由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这便是有名的“公车上书”。
上书提出了“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虽然最后上书被清zhèngfǔ拒绝,但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清末的乱局拉开了帷幕。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