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事儿因为距离龙灏太远。事情的连锁传动性还没传播到中国,所以,龙灏这会儿还是笑呵呵的,笑呵呵地打量着面前这位翁同龢的使者。
来人叫做张謇,无官无职,不过却深得翁帝师的信任,而且看样子。两江总督刘坤一对他,也颇为器重,一见面都是好话。
龙灏可不知道,张謇才子之名在两江流域,还是流传得蛮广的。
自然,以龙灏历史知识的颗粒粗细程度,自然不会认识这位‘老状元’阁下,不过他对张謇的初始印象还是蛮不错的,至少他没有一来就拿出那什么圣旨来耀武扬威。
反而是等交谈了一会,双方比较熟络了。才缓缓将那卷黄稠布掏了出来。
“王爷,请接圣旨。”张謇面容一整,淡淡却饱有威严地说道。
这时,在场的人已经很少,刚从南京阅江楼喝酒回来。量小的和官小的都识趣地退下了,厅堂里只剩下刘坤一和他的几名左右心腹,当然了,这些左右心腹放到外边,都是响当当的三品以上大员,把握着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的生杀大权。
张謇略带沙哑的声音和明晃晃的圣旨让众人酒醒了一半,刘坤一以下,都滚下椅子,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龙灏冷眼旁观,目睹狼狈,暗叹道:不回中国不知道,尽管清朝倒行逆施,但三百余年的国基依然还在,经过洗脑、经过锁国,那皇权依然强大无比啊!
这颠覆满清的任务,绝对任重而道远,不借助外力给祖国来一记狠的,是不行咯!
“接旨啊,那我是否也要下跪?”
龙灏安坐如山,看着地上数条抖动的花白辫子,淡然问道。
“这……”
张謇没想到龙灏是这个态度,他愣了愣,便道:“王爷,您是皇上封的一字并肩王,地位尊崇,可面对圣旨,这礼数……不可省吧?”
“嘿,我跪天跪地跪父母,你们皇上我很尊重,不过这个跪礼嘛,别说他本人没来,只送了一卷黄布,就算他今日亲临此地,我也不会下跪的。”
“大胆!”
“放肆!”
“给我拿下!”
跪在地上的几名官员估计是酒壮了胆,立刻回头呵斥,眼有怒色,鼻喷酒气。
倒是刘坤一,低着头,瞥了一眼泰然自处的龙灏,没有吭气。
“王爷,您这话大逆不道,会诛九族的!”
张謇也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他脸色难看,大脑麻痹,忽然迸出一句连他自己都觉得大失水准的话来。
“哈哈哈,诛我九族?请问,是你们皇上的意思,还是张大人的意思?”
龙灏似笑非笑,仿佛看穿了张謇色厉内荏的心思:“有话说话,不说的话,我就走了!嘿,这场酒前半场喝的还算痛快,但结尾嘛,却忒的无聊扫兴!”
“王爷请留步!”
张謇见到龙灏作势要走,连忙出声发喊,急得脖子都红了。
要知道,他从京城里将光绪这封密诏带出来,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一卷黄布上承载了皇上和恩师太多心血,想起恩师临走前的三番叮嘱,可以说此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要是因为一个跪不跪的问题把龙灏气走了,这个责任张謇长了八个脑袋也担待不起!
张謇后悔自责:早该想到,看他一脑袋短寸,也不穿长袍马褂,就该知道他对我大清朝的态度,我这般说话。不是自讨没趣吗?该死呀该死!
“不要叫我王爷,我现在是一国之主,张大人,不记得了吗?”
龙灏站住脚,回首一笑。笑容里写满了傲慢与戏谑。
经过这个下马威,张謇也好,刘坤一等两江官员也罢,都重新认识了龙灏。
是啊,这位可不是什么回来寻根祭祖、谋求亲王地位的海外少年,而是一名披着黄种人外皮的‘洋大人’啊!
洋大人。从1840年开始,就在满清上下留下了高不可攀、不可得罪的定义。
任你是一品大员,权倾天下,可碰到拄着文明棍、一口鸟语的洋人,那背脊也得弯上几弯。
当厅内诸人的心态调整过来之后,接下去的谈话便变得非常和谐。
喏。且让我们节选一段。
“尊敬的国王陛下,本国皇上让我代他向您问好!”
“问好就不必了,我知道你们家皇上的处境有点艰难,呵呵,本来是一片天,但头上却还有自以为是更高一层天的乌云,这天的心情……能愉快吗?”
龙灏靠在椅子上。左右手站着细雨和小柯,细心服侍。
方才喝酒谈话时,尚属于没有敏感话题的阶段,两女就候在门外,现在要谈机密了,刘坤一都遣走了部下,龙灏却反而把她们叫了进来,一来是显示与两女的亲疏程度,二来是敲打敲打面前这两个官(其中一个还不是):你们认为的机密,在我看来不值一提。我的铁帽子王的头衔是你们强加上去的,我可没承认过,你们要谈什么,当着我侍女的面,无可不言!
龙灏说的直白。久经官场洗礼的刘坤一就显的有点不自在,喝口茶水,讪讪笑着,没有开口。
倒是张謇毕竟还是一名学子,涉足官场不深,听到龙灏这话,以为对方在同情自家皇上,便一捶拳,砸的梨花木桌一阵颤,义愤填膺地道:“是啊,说是亲政,但现在皇上手里又把有几分权力?还不是要听西宫那位的……”
“咳咳,季直,慎言啊!”
刘坤一听得一脸冒汗,连忙放下茶杯,提醒了一句。
“无妨,刘大人不必惊慌,隔墙无耳,我就喜欢张大人这样直白的性格!”
龙灏一笑,摆摆手,道:“我喜欢单刀直入,说正题吧,你们皇上想要亲自主政,我是很赞同的!一个国家,怎么能掌握在一介女流之手?但是,我虽然顶着一个国王的头衔,但本质还是商人,最讲究交换!直说了吧,你们皇上能付给我什么,让我全力支持他呢?”
光绪帝并没有在那条黄布里提出拉拢龙灏的具体条件,而是誊了一段长篇文言文,讲的是自己如何心酸,被慈禧如何压迫,只是希望龙灏看在同为中国人的份上,多多相助,事成之后,必有重谢云云……
说的如此含糊,光绪自然是出自谨慎的考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