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潜水艇的技术并不难攻克,关键在于海军的主流意识。是不是认为潜水艇乃是海战中一个组成元素……因此,倒不如卖个好,将对方只需要花一两年就能研究出来的技术送出去,换来实际的好处。
当然了,这送也不是白送。是有讲究的,比方说只送给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国家:英国和奥匈。比方说关键技术一拆为二,英国和奥匈各拿一半……
第三项布置,是基于行政管理提出来的,说到底,要回国发展,还是因为龙灏手底下的人才不够。
龙灏的出身不过是个汉人都统家庭,周伯当等家丁虽然个个忠心勇武,但要管理一片领地,仍然显得不足。
就比方说华夏镇,初始一片荒芜,大家齐心合力搞拓荒、搞基建、搞驱逐,管理人才的短板还不突出,可是等到华夏镇的人口突破三万,基地村接近一百时,管理的难度就呈几何级数递增。
龙伯是有超绝的武艺,也是经验丰富的管家,但华夏镇这么一个膨胀得异常迅速的大摊子,就不是他力所能及。张月虎的叛逃,看似偶然,实际上却是行政院管理危机的一个暴露。
龙灏还算幸运的,在龙舰上结识了洪在末,获得了一批拥有水师经验的水手,令得龙鳞海军的建设,没走太多的弯路。
后来得亏雷龙这批人,从国内接来了像容闳这样的渊博学者,顺带招揽了留美幼童,并且与‘初代’的留美幼童们拉上关系,获得了像文思平、容尚勤这样的‘文官’,使得龙灏的管理架子没有因为堆积得太高太快而蓦然崩溃。
但以上这些还远远不够,要想顺顺当当地管理华夏镇,稳固下加,甚至将来裂土美利坚的大西部,这些‘文官’管理人才还需要增加十倍、二十倍,乃至更多!
如此多的管理人才去哪里找?
两个途径,一个是自己培养,君不见龙灏买下斯坦福大学,并为它扬名,君不见龙灏花重金送有潜质的幼童去西点、去安纳波利斯……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可惜,这个途径时不我待,费时太多,而且其教育根本伫立在别国领土,培养的人数不可能太多,否则会引起有心势力的扼杀。
另一个途径就是招募已成熟的人才,而要论拥有这些人才最多的地方,还得数……中国!
对,你没听错,就是中国,虽说现在的中国还在满清政府的愚民统治下,文盲率接近24K金,但要论到行政管理,还是有一帮子人才的。
托了曾国藩、奕訢、左张等人的福,中国多多少少也搞了近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虽说百姓的素质没有得到多少提高,但那些高官士绅子弟的圈子内,还是着实培养出了一些能人。
否则,光凭那帮子只懂听戏唱曲、遛狗玩鸟的八旗子弟,满清的统治早就完鸟了!
然而,这帮子人才却是一心要投效皇权、实权的,他们不是‘三大民’,他们衣食无忧,光靠几艘来自北美的货船就想拉拢他们?
纯属做梦!
远的不提,就拿漂泊海外多年的洪府来说,明明看到了龙灏的强大,却还总是要想方设法地搞些手脚。挖点墙角……从这件事例便可看出,顶着‘北海伯爵’光环的龙灏。目前来讲,在这帮子人心中的号召力还不够,别说跟皇权比了,就连李鸿章也远远不如。
所以,龙灏才要把自己的影响力施加回国内去,将自己英国贵族称号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现今的国人,是崇洋媚外的。龙灏相信,只要操作稍微得当,自己的势力就能在国内站住脚,到时候,不仅急缺的管理人才不愁,而且推翻满清的统治也有了根基!
1911辛亥革命,这个日子龙灏是记得的。离现在只有二十年不到。
而改变了中国在亚洲老大地位的甲午海战,距今也只有两年了,说来好笑,其实刚开始龙灏是不太记得甲午海战发生在1894年,还是某天他问鸳儿今年是夏历哪年,才赫然惊醒。原来TM的甲午年就是后年!
甲午海战是中国彻底堕落的拐点,虽说结果是北洋惨败,但其中的可操作点却有很多,这场近代闻名的海战龙灏是一定要搀一腿的,不管怎样。绝不能让小鬼子在这场‘赌上国运’的海战中大获全胜。
“这位客人,要加点下酒菜吗?”店伙计的一声喊话打断了龙灏的思考。
龙灏抬起头。轻轻一笑:“不用了,我这就去休息,刚下船,身子疲乏,喝点空腹酒,更易睡眠。”
一边说着,龙灏一边站起身,晃晃脑袋:一年的炼金术师准备期已过去了四分之一多,虽说藏宝船已寻了七七八八,但未来我的任务还很艰巨啊,比方说,这次来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的旅馆,条件一般,不过经过细雨和小柯的认真收捡,倒也勉强能住。
圣地亚哥背临雪山,海拔又高,空气十分之好,开了窗,仿佛有微微熏香传来。
这一点,龙灏来自的三战后世,可无法相比!
“少爷,我们来这里,到底要做什么呀?”细雨一边为龙灏捶背,一边细声腻音地问道。
话说从上一个澳洲东南部的海洋藏宝地开始,青玉龙艇就直奔智利,龙灏也没交待来此的目的,问他,总是一副卖关子的贱贱模样。
“上面一点,嗯,左边一点点,对,就是这里,舒服……”
龙灏眯着眼唠叨了一会,方始睁眼说道:“来这里嘛,找人。”
“找……人?”
端来了泡脚水的柯幂彤微微一惊,插嘴问道:“少爷,咱们在这儿也布置了人手吗?”
龙灏手中势力的分布,经过这两个月来的航行,细心的小柯多是烂熟于心:欧洲有党卫团,澳洲有白鲸,北美是大本营,中美有远征军和野战团分支……但真没听过,南美洲也有插钉子呀?
“这人不是咱们的人。”
“噢,是对头?”
“也不是对头,准确的说,是一个对我们发展有利,我必须招来的……科学家!”
“科学……家?是像戴姆勒先生,或者李比希先生那样的人吗?”
“嘿嘿,差不多!哎,说起科学家,你们怎么总是先想到洋人呢?崇洋媚外啊……”
“少爷您少取笑我们,可是您自己说的,华人里除了您,没有一个知名科学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