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一个小世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预防治疗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孩子是培养的对象,不要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是他的后盾,而及时的赞扬是对每一阶段成绩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对未来现实生活的追求。

    4、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加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起,从而分散孩子对网络的单一兴趣。

    不要一味反对孩子使用电脑,电脑在当今社会作为一种学习、生活的工具有其独特优势,不能绝对被禁止。绝对禁止孩子使用电脑并不现实,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结果适得其反。

    治疗:治瘾如同治水,宜疏不宜堵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预防比补救要容易的多,效果好得多,经济得多。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众多网瘾孩子的调查研究,甚至包括厌学、早恋、暴力、冷漠等等问题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有家庭、家长的问题,因此预防网瘾的核心是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改善家庭的亲子关系。

    家庭和睦了,矛盾就减少,可以大大减轻孩子不必要的思想压力和烦恼。

    在培养孩子情商上下功夫,包括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适当减少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孩子改变对学习的态度,让孩子尝到学习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孩子的内驱力。

    当今社会,作为年轻人,不可能离开网络,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掌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使孩子不孤单、寂寞,还可以增进感情,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同时,鼓励孩子做家务,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游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分散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

    合理疏导孩子生理、心理变化大的几个时期。这时即便是非常称职的家长,孩子都有逆反的时候,家长要懂得避让,尽量不与孩子正面冲突,事后在说明理由,讲明道理。

    至于治疗网瘾的方法,还没有十分理想的方法,有机构采取强制戒瘾的方法,这样治标不治本,离开特定的环境会很快复发,不能根除。

    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好的方法还是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从改变家庭环境开始,治瘾如同治水,宜疏不宜堵,如果盲目采取强硬的方法,势必事与愿违。

    现代社会是网络的社会,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休闲,都离不开网络,所以,想要用让自己的孩子不接触网络来根治他们的网瘾问题,这很不现实,而网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网络的不当使用引起的,因此,在使用网络上面,我们也得很注意,要引导自己的孩子安全、正确的使用网络。

    网络使用不当的干预原则:(一)提倡采用综合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开展规范的心理指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实施干预的人员应为受过专业训练的合格人员。

    (二)干预目标是矫正被*预者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健康使用网络,改善其社会功能,而非中断或终止其上网行为。

    (三)严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预方法(如封闭、关锁式干预),严禁体罚。

    (四)对网络使用不当者中伴发明显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的个体,应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并依照有关临床诊疗规范进行治疗。治疗使用精神科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禁止损毁性外科手术。

    一:网络使用正常。

    大多数上网者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状态。

    表现为:网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把网络作为生活、学习、娱乐、发展自己的工具。适度上网而不沉迷,养成了比较均衡的由学习、运动、娱乐等组成的生活方式,能够客观地判断自己的意识,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网络使用正常的未成年人,家庭和学校应继续支持其保持良好状态。

    帮助未成年人有效利用网络对其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把网络作为学习、生活、娱乐的工具,并客观评价网络中存在的消极影响,让未成年人对网络建立全面、正确的认识。

    二:网络使用不当。

    1.一部分上网者受不适当使用网络的干扰,出现网络使用失调。

    表现为:可以基本完成在校学习,能与家人、同学、师长等保持基本正常的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绝大部分时间能够控制上网行为,但有时会因为无法克制住上网的冲动而影响了其它重要事情。

    对网络使用失调的未成年人,家庭和学校应该分析原因,及时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其学习、运动、娱乐等方面均衡、协调发展。同时家长和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多关心、多爱护,不要随意谴责,甚至打骂未成年人。如必要,可以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指导。

    2.极少数上网者沉迷于网络,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表现为: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身体发育和健康受损,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和情绪问题,现实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恶化,与周围人交往困难、不合群。未成年人是否存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需要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判断。

    对因上网造成社会功能受损的未成年人,并符合以下情况时,家庭和学校应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1 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想方设法上网。

    2 经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

    3 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上网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4 自己曾经做过努力,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 若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怒和厌烦等症状,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

    6 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产生或加重原有的躯体或心理问题,仍然继续上网。

    网络不当使用的危害性极其大,因此,我们得预先对于网络的不当使用做出预防。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