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二战之鹰击长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八章,杯具的P-51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一间办公室里,罗恩正在接受他的新任务。一个阿诺德将军的副官把他带到一个小办公室里,交给他一份档案,并告诉他:“你先看看这份资料,然后阿诺德将军有一个新的任务要交给你。”

    罗恩点点头,接过资料就在办公桌前坐了下来,打开档案袋,查看起了里面的资料。

    这些资料全和一种新的,在后世大名鼎鼎的战斗机有关。这种战斗机,就是后来被誉为战斗机之王的P-51。也许是平行空间和原来的时空有了一些不同,原本要到43年年底才进入部队的P-51在这里却提前了好几个月,在43年上半年就首先服役了。

    但这款伟大的飞机也和原来的时空里一样,刚一上场的时候的表现并不出sè,甚至离出sè很远。它先是被作为一款援外机型提供给英国人使用,按最早使用它的英国人的说法——就是一坑爹货。虽然它的航程绝不是喷火那种只能勉强飞过英吉利海峡的短腿飞机能比的,而且它的低空xìng能也不错,层流翼的使用加上良好的流线型的身材使得它的低空速度比P-40快了一个档次,而且高速状态下的可cāo控xìng也出奇的好,那4门shè速上千的转膛炮也让英国人很是喜欢。但是它还是一种坑爹货,因为它不能用来给轰炸机队护航。

    战斗机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战斗机的根本任务只有两个,那就是干掉敌人的轰炸机,或者防止敌人干掉自己的轰炸机。至于和敌人的战斗机作战,这个只是完成拦截或是护航任务的手段而已。一种战斗机,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完成这类最根本的任务,哪怕一对一单挑再厉害,也只有被淘汰的了。比如说rì本人的零战,如果谈对挑,在一个老手手里,老版本的零战21绝对比后来改进版的零战52要厉害。但是,rì本人还是很快用零战52替换掉了单挑起来更厉害的零战21。原因就在于rì本人发现零战21无法完成这两个最根本的任务。

    因为零战21的极速实在是太慢了,所以当敌人向自己保护的轰炸机群发起突击的时候,它很难拦截对方。而当它去拦截敌方轰炸机的时候,又很难摆脱敌人战斗机的纠缠。(一架P-38向轰炸机扑过去的时候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六点钟方向有一架或者几架零战21,反正它们速度慢,追不上。可是一架零战21在扑向一架美国轰炸机的时候,如果后面有一架P-38跟着,那可真是压力山大——人家会在眨眼之间就追上来,然后赶在它朝轰炸机开火之前,就用密集的弹雨给它洗个澡的)所以,rì本人用单挑能力更差,但是速度更快一点的零战52换掉了更轻巧更灵活的零战21,可惜的是零战52快得有限,21面临的问题,嗯,基本上对52来说,也是一样的无解。

    首先提供给英国人的P-51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最早的P-51用的发动机很不给力(和老旧的P-40基本一样),而且没有加装废气增压涡轮。这导致这种飞机的高空xìng能非常的差劲,到了5000米以上,遇到了德国人的BF109,简直哭不出来。可是西线和东线不一样,在这里,英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什么时候会让轰炸机飞到7000米以下?结果,悲催的P-51要么费力的爬到5000米以上,然后因为发动机马力急速下降而先变成残废,然后再变成德国飞行员的铁十字勋章;要么就呆在低空看着自己的轰炸机被屠杀而干着急。什么?德国轰炸机?到了43年,德国在西线,还哪里有这个物种存在?

    结果这些悲催的P-51虽然换装了比原来的时空里的六挺.50机枪要强得多的四门20毫米转膛炮,但受冷落的命运却没有任何改变。它们要么被英国人打发到二线队伍里面去训练飞行员,要么就被当成远程对地战术攻击机来派用场。如果不是英国人后来给它更换上了喷火使用的默林发动机,它也许就会和前辈的P-39一样,最后只能到俄国人那里去打工了。

    至于美国人那边,自打P-51被英国佬打上了坑爹的标志后,连带着就连亲爸爸也看轻它了。好在还有一个地方很适合它,这个地方就是缅甸!

    自打rì军占据缅甸之后,外国物资输入中国的最后一条通道——滇缅公路就被彻底切断了。没有了盟国的援助,中国国民zhèngfǔ的处境rì益艰难。为了让中国能继续支持下去,开辟出一条新的物资通道就成为了必须,于是一条传奇的航线就诞生了。这就是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也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空中航线,这条航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与世界连接的唯一渠道,如果没有这条航线,中国也许就会像上次大战中的沙皇俄国一样,在胜利到来前就流尽鲜血而倒下。这条航线就是维系着中国这个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的古老国家的最后一根脐带。

    但驼峰航线也是世界上最为危险的空运航线,满载物资的军用运输机从印度起飞,然后穿过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脉,最终到达中国的云南。航线上有高达六七千米的高山,C47运输机在空载的时候固然能从更高的高度飞过去,但当它载满了援华物资的时候,它的最高飞行高度也不会超过5000米。(不满载是不行的,因为出了物资,他们还要自行携带返程的燃油)这使得这些笨重的运输机必须从山谷间绕过那些终年积雪的山峰。

    山谷间的气流极不稳定,有时候剧烈的风向切变能够让满载的运输机在空中连续拿大顶,有时山口的疾风甚至能让以三百多公里的空速飞行的飞机相对于地面倒退。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时候前半分钟还阳光明媚的山谷会突然笼罩在大雾当中,能见度迅速降低到零,飞行员只能依靠仪表和地图盲目飞行。当天气晴好时,飞机穿过这条航线所途径的那些山谷的时候,飞行员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山谷的底部到处都闪耀着银sè的光芒。这些光芒就是前进的路标——它们是在此前的任务中坠毁在这条航线上的飞机的残骸。整个战争中,数以千计的运输机和更多的飞行人员牺牲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山谷中。绝大多数烈士的遗骨至今仍长眠在那里。

    驼峰航线的危险不仅来自自然,也来自敌人。为了绕过一些实在无法飞越的山脉,运输机们必须绕一个大弯。这个弯曲的航线画在地图上就像是骆驼驼峰的形状,驼峰航线也由此得名。而驼峰顶端的位置伸到了缅甸境内,那里驻扎着rì本陆航的两支航空队。

    由于航程不足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