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所秘洞内。
只见多宝道人身穿玄衣,须发皆白,苍老的面容再无从前光彩,只留下不可磨灭的风霜。
良久之后,见他睁开双目,指着六耳问道:“说!为什么不把孙悟空引来见我?难道你就不想取而代之,成佛做祖!”
“弟子想,但心虎问我话后,我就不想了。”
“他问什么?”
“他问我,谁才是你师父。”
多宝听闻顿时落泪,指着六耳厉道:“滚!我不教你这个徒弟了!滚!不教了,不教了……”
说着,见他拿出一把九节藤鞭边打边道:“师父师父,哈哈谁是你师父,你背叛师门,不听教诲,惹下滔天大祸!呜呜呜三千弟子飘红血,万劫截教毁今朝!!!那个是你师父。”
“师父,呜呜呜师父!!!!!!!!!!!”
……
话说三藏五人自从离开那座山后,说不尽的风霜雨露,又到了十月寒秋。
不过时节虽然到了秋季,但他们所到之地却异常的炎热。
一座风化严重的山丘后,八戒敞胸露怀的靠着石壁:“哪里的秋天这么热?大师兄你见多识广,可知道此处为何反常?”
沙僧笑道:“这个我倒是听过。据说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rì落之处,俗称天尽头……”
“骗人的,骗人的!”悟空嬉笑道:“沙师弟,那斯哈哩国离这儿还有十万八千里哩!”
他不信自然有人相信,八戒道:“那你说,要不是rì落之处,怎么如此多的五行火气?莫非此地是红孩儿的老家?”
悟空不想与他辩论,转头看到王松起身后,便问道:“贤弟去哪?”
“大圣、圣僧,我看就不要在这里久坐了。如此下去只能越来越热,而且容易叫人懒惰。”说着,王松开始整理经书包裹。
三藏点头道:“将军言之有理。徒儿们,我们还是早些上路,等找个善良人家再避暑也不迟。”
三人听罢停止了争论,各自挑担牵马不提。
一个时辰后,五人步行十里地,来到一个小红村庄。
之所以叫它‘小红村’,一来是因为村庄不大,只有一百多户人家,二来是村里的建筑房屋都是红sè的,无论砖瓦房门都是红sè的,就连他们穿的衣服这个颜sè。
“造化了,造化了!”八戒欢喜笑道:“师父,我们赶得巧啊,你看他们都穿红,房子也是红的,一定都在办喜事哩!”
“呆子,你怎么知道他们都办喜事?”悟空嬉笑指道:“你看看他们,一个个愁眉不展,都快掉了苦海里去了,怎像个办喜事的?”
八戒细细一看,还真如猴子说的那样,三藏敛袖道:“你们不要多管闲事。将军,劳烦你去问一下,这里是什么地方,为何如此炎热。”
王松点头整理衣服,片刻之后找来一个老者问道:“先生有礼,请问贵宝地叫什么名字,为何气候如此的反常?”
“你又是哪里来的路人?”那老者穿着棕sè布衣,戴一顶小凉帽,他见王松来问,先反问一句。
王松笑道:“我叫王松,特封东土大唐皇帝旨意,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与我一起的还有四位。”
“原来是大唐天使降临,失敬失敬!”那老者连连作揖,说道:“刚才老汉一时眼花,不知是大唐爷爷,还请恕罪。”
“老先生多礼了。”王松躬身扶道:“敢问先生,此地叫什么名字,天气为甚如此炎热?”
“爷爷不知。”老者请着王松坐下道:“我这儿唤做火焰山,一年四季都是这样,无chūn无秋,四季皆热。”
“原来如此。”王松拱手一礼,又问道:“那请问这火焰山有多少里?”
老汉拿手比划道:“不多不少,正好八百里。你们再往西方走上六十里地,便能看到无穷火焰,那里乃是根源之处,任你钢筋铁骨也能烧成汁水!”
“啊?!”三藏听闻此言顿时拉住王松道:“将军,你可听错了?这这这,这山岂不是断了我们的去路!”
“师父莫急!正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既然来了,定有破解之法,顺带着帮他们化去此灾!”
八戒上前道:“大师兄说的在理,师父,师兄神通广大,此事便交给他了。”
“好呆子,你倒是把事推得干净,不过少不了你的!”想到这儿,悟空嬉笑道:“承蒙师弟夸赞。不过,俺老孙一个怕是不行,到时候还要请教贤弟哩!”
八戒转着眼珠道:“那倒是,王将军足智多谋,不知胜你几倍!”
王松见他把事又推到自己身上,散去了心思含笑道:“要是用得上我,自然义不容辞。”
“还是贤弟爽快!”悟空对三藏道:“师父,那主人叫贤弟来请我们,不可叫他久等。我们还是快些过去。”
三藏听闻点头,一番敛袖整衣跟着王松去了那老者家里。
不提礼数,却说五人来到那老者的家中,见桌椅板凳也是红的,三藏便问道:“为何贵地处处都用红sè?可有什么意义?”
“没什么意义,圣僧只当是风俗。”说罢,老者把妻子叫来与他们认识,又各奉上凉茶一碗,米糕一叠。
悟空捧着香茶米糕稀奇道:“常言道:不经寒暑,五谷不结。你们这里这么热,怎么会有此物?”
老者的儿子笑道:“这位长老想必是饿坏了。没有这两件东西,就算不渴死,也要饿死。”
“我不是这个意思。”悟空一口喝光了凉茶笑道:“你们气候炎热,哪里来的水?没有雨水,又从哪来的粮食?”
老道笑道:“原来长老是问这个,不瞒你说,我们虽然炎热但也雨。”
“雨从何来?”
“自然是铁扇娘娘赐得!”说着,老者指着门外道:“那西南方有个翠云山。山中有一个仙洞,名唤芭蕉洞……”
“那铁扇娘娘手里有个宝贝唤作芭蕉扇,扇一下息火,扇两下生风,扇三下便会下雨!等雨水来了,我们就趁机播种。”
“原来如此。”三藏听后恍然大悟,而王松则想着另外一件事:“为何这火久扇不灭……记得书上曾说,非要扇够七七四十九下才能熄灭火焰山。”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