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刺明163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墙子岭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崇祯十一年,墙子岭再遭大举。是举,清兵也。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墙子岭失事后,仍不时有虏情发生。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四月辛丑,墙子岭官军以筑墙采木为属夷所捕,御史陈省等以闻。命降参将戴恩一级,下指挥张永祚等御史问,仍令总督刘焘等议抚赏事宜以闻”。(61)上文亦可看出,此时官军仍在修缮边墙。

    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癸卯……蓟镇墙子岭边外属夷窥犯潜扑,哨军参将吴昂救之,为虏所杀”。(62)

    上书所谓“属夷”,乃大明属下朵颜卫夷人。参将被杀,可见事态严重。

    隆庆议和后,密云沿边虏情减少。谭纶、戚继光等继续练兵、筑台,加强边备。

    万历末,明属建州女真急速崛起。蓟镇忙于调兵遣将往赴辽东,密云沿边虏情再炽。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丙辰,直隶巡抚王象恒奏:近者,蓟镇诸路,黄崖岭则有掩杀窑户之报,墙子岭则有扑杀烽军之报,白马关则有满旦诸夷穿戴汉人衣帽窥探之报”。(63)

    墙子岭所辖周边险要处,设有墩台,部分墩台设有炮位,由官军把守瞭望,遇敌情则施烟、鸣枪、张旗以传jǐng。把守瞭望者,可称为墩军、烽军。另设有明哨、暗哨,亦负责瞭望与收集虏情。由于地处偏避,瞭望人少,极易遭到偷袭。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努尔哈赤建金国。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又改国号大清。

    “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曰金”,天命三年“上伐明,以七大恨告天”(64)。皇太极“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65)

    自万历末始,金兵或清兵攻辽东、联蒙古,破朝鲜。崇祯年清兵未破山海前,已自蓟、宣、大沿边大举内地数次,虏患转为奴患。

    “蓟镇塞垣颓堕,又汰兵,军伍益阙,(朵颜)三卫属部,清已尽收之,至是大举临边”(66)。

    崇祯十一年,墙子岭再遭大举,清兵由此南下内地。

    时清兵入犯,“蚁附而上”,官军抵抗三昼夜,守军“具困乏,竟无人袭击之者”。总兵吴国俊临阵不胜,脱逃至密云。总督吴阿衡战死于墙子岭。前蓟辽督师、大学士孙承宗亦死于高阳。

    崇祯十一年“九月丁丑,清兵约西人大举分入西协墙子岭、中协青山口。墙子岭险峻,因蚁附而上,三rì夜始入,内地人具困乏,竟无人袭击之者。总兵吴国俊守墙子路,战败,走密云。总督蓟辽兵部右侍郎吴阿衡败没于密云。初,监视太监邓希诏诞rì阿衡及国俊具趋贺,闻jǐng仓卒而回,调御失措,故及于难。清兵入墙子路,待青山之众以越千安,薄丰润。辽东副总兵丁志祥、宝濬等来援,夜战,清兵稍退,引而南下,……戒严京师”。(67)西人指与清兵联合之蒙人。

    清兵破关南下河北,攻高阳,前蓟辽督师孙承宗于家中抵抗被俘,自杀而亡。“十一月戊辰,大清兵克高阳,致仕大学士孙承宗死之”。(68)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万历三十二年,登进士第二人。崇祯十一年,承宗已辞官七年,十一月九rì清兵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明rì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69)

    承宗以耄耋之年而投缳自缢,不辱华威,正孟子所谓:威武不能屈也。

    崇祯十七年九月,南明福王在南京给承宗补谥号:“九月二十rì,……孙承宗谥“文忠””。(70)

    上文“吴阿衡败没于密云”,具体为何处含混不清。

    《明史"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云:九月“辛巳,大清兵入墙子岭,总督蓟辽兵部侍郎吴阿衡死之”,似死于墙子岭,然亦不很清晰。

    而雍正《密云县志"卷三"乡贤"忠义》所载内容较为具体:“吴阿衡,密云总督,死于墙子岭,同公死者又有参将鲁某,未详其名”。

    雍正《密云县志"卷三"兵制》亦云:“吴阿衡,崇祯十一年任(蓟辽总督),字隆微,河南裕州人,己未进士,死于墙子岭”。

    一云死于密云、一云死于墙子,有所差异。

    《明实录》未载清兵破密云城,只言“清兵稍退,引而南下”。又言“总兵吴国俊守墙子路,战败,走密云”。因此,不可理解为密云城破,阿衡在该处死于清兵之手。

    查《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卢象升》:“九月,大清兵入墙子岭、青山口,杀总督吴阿衡,毁正关,至营城石匣,驻于牛兰”。亦可证明清兵于墙子岭杀阿衡——破关——至石匣——驻牛栏。并未言密云城破。

    笔者以为,死于密云无误,然较为笼统,死于密云墙子岭则更为具体。

    雍正《密云县志"卷六"文》,有赵万域所作《墙子路吊吴总制鲁参将》。由吊文中可大致推断,墙子岭破关时,吴总督“不肯求活”自杀成仁,鲁参将被俘不屈遭砍头。

    个别文章载,阿衡因醉酒误事被杀,实属讹传。笔者以为吊文较为真实,可做证据之一。

    密云城为蓟辽总督所在地。墙子岭距密云城九十里,大半为山路,路途较远且难行,遇jǐng情不能迅速报至密云城。

    清兵攻墙子岭当rì,总督吴阿衡与总兵吴国俊贺密云监视太监邓希诏生诞,未获敌情时或许饮酒,人之常情。

    前任总督王忬、杨选因潘家口、墙子岭等处失事被处死,已有前车之鉴。清兵攻墙子岭“三rì夜始入”,战事正酣,吴国俊前往墙子岭战不胜,败走密云。阿衡何敢不顾大体,仍于第三rì饮酒且醉乎。

    推测阿衡死因有三:其一、闻败绩自裁于密云城;其二、闻墙子关破,增援途中死之;其三、援救至墙子岭而死之。笔者据史料,倾向死于墙子岭。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南明福王在南京给吴阿衡补谥号:“蓟辽总督吴阿衡谥“忠毅”,……吴阿衡谥在十一月十二rì”。(71)

    惟此“忠毅”之谥,终洗吴总督不白之冤。若真醉酒被杀,决无吊文之赞,更无“忠毅”之谥。覆压蓟辽总督阿衡身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