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郭松龄韧性不足,则是历史上郭松龄反奉过程的教训,固然当时有日军干涉的危险,但郭在轻轻挫败下队伍便分崩离析,最后夫妻双双罹难,可见根源就在于韧性不足,倘若当时能多支撑一些时光,不但局面能大有改观,便是整个历史态势的走势都会不一样。
等李杜亲率两营赶赴战场时,辽阳战役已经箭在弦上,就准备动了。
国防军在辽阳设置三道防线:右起鞍山,中经弓长岭,左至红沙岭,为第一道防线,核心枢纽在辽阳钢铁公司;右起沙河镇,中经四方台,左至石咀子为第二防线;右起山堡,中经虎头崖,左至岩州城为第三道防线。核心枢纽附近修筑了逶迤30里呈椭圆状阵地,几乎每隔几百米路便设了棱堡或炮台,在各处工事之间,地面上有战壕相连,在底下有地道想通,错综复杂。每个碉堡拥有数挺重机枪作为封锁火力,再配以大小不等,口径迥异的火炮作为压制火力,而宽4米,深2米许的战壕足以隐藏足够的步兵。在太子河右岸新城的土丘上,则排列展开着辽阳军所有的重炮,遥护各处要害。
在确定辽阳成为主战区后,各类国防工事成为必不可少的花费之处,特别是要弄成永久性的,李杜深感肩头担子的重大,对辖地内的工事修筑便格外上心。几乎每一个面板,每一个容器,他都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并对建造工期进行了三番五次的催促。好在取材实在是方便,辽阳水泥也好,辽阳钢铁也好,都有大量的库存和相对比较宽裕的准备时间,用高标号速干水泥配合钢筋构建的混凝土工事坚固得根本令人无法望其项背,哪里容鬼子猖狂?
来吧,小鬼子,在辽阳钢铁防线的铜墙铁壁上撞得头破血流吧!
面对4个咄咄逼人的师团,李杜出了内心最强烈的呼喊!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