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0章】 东线战事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德国只准备给这个省留下最低限度防御地决心。驻东普鲁士地第八集团军。计有四个半兵团。一个骑兵师。柯尼斯堡地卫戍部队以及一些地方部队。人数相当于俄军两个集团军中地任何一个集团军。毛奇给第八集团军地命令是保卫东、西普鲁士。不得让自己为优势兵力所压服或被赶进柯尼斯堡要塞区。如果发觉受到非常强大地部队地威胁。就撤到维斯瓦河西面。将东普鲁士放弃给敌人。按照当时任第八集团军作战处副处长地马克斯#8226;霍夫曼上校地看法。这些命令含有“对意志薄弱者地心理威胁”。

    第八集团军根据霍夫曼的分析,认为莱宁坎普所部会先进军。预料8月19日或20日。可于该部到达因斯特堡峡口以前派三个半兵团与一个骑兵师,去迎战莱宁坎普。派第四兵团去东南与正在逼近地萨姆索诺夫所部接触。

    8月16日,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向前移到接近因斯特堡前线的巴滕施泰因。发现弗朗索瓦业已到达贡比楠并在继续前进。弗朗索瓦认为应立即采取攻势,而霍夫曼的战略则是让莱宁坎普所部在头两天尽可能向西推进,他的理论是,莱宁坎普推进得离基地愈远就愈易被击溃。霍夫曼并不要莱宁坎普的前进受到阻挡,恰恰相反,他要让莱宁坎普尽快到达贡比楠地区,以便德军在必须转而对付萨姆索诺夫以前,好有时间同莱宁坎普单独作战。

    莱宁坎普的部队不顾挫折,重新前进。不过,到8月19日,才这么几天时间,就开始感到原不完善的后勤补给已捉襟见肘。距国境才十五英里,各兵团司令就报称补给供应不上以及兵团之间和兵团与集团军司令部之间地电讯不通。前面地道路,被逃难的人群和他们赶着地大批乱窜的牛、羊阻塞住了。不过居民地逃跑和弗朗索瓦兵团的后退,使莱宁坎普及其上级西北战线司令吉林斯基将军,都认为德国在撤出东普鲁士。但这并不符合俄军的意图,如果德军退得过快,就会逃脱俄军的钳形夹击。莱宁坎普遂此下令20日停止前进,这主要倒不是因为他本身的困难,而是要诱敌前来作战,并留出更多时间好让萨姆索诺夫的第二集团军赶来,从德军后方给它以决定性的打击。

    但是,在一场混战后,虽然俄国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德军第八集团军并没有挡住俄军的进攻,反而让他们钻了进来。没有本事,只靠阿谀奉承上台的司令官普里特维茨认为整个东普鲁士战役已经失败——如果俄国人穿过崩溃的德军中路,进行强有力的追击,就有可能冲过因斯特堡峡口,把第八集团军割裂开来,逼迫北面的弗朗索瓦兵团藏身于柯尼斯堡要塞区,而这是德军最高统帅部所明白告诫决不容许发生的。要挽救第八集团军并使它保持衔接一气,普里特维茨认为唯一的办法是退到维斯瓦河。

    小毛奇被这个脓包逼得没有办法,最后给他的有关命令是:“保全部队。不要被赶出维斯瓦河地区,但在绝对必要时。可放弃维斯瓦河以东地区。”普里特维茨认为现在是绝对必要的时候。

    8月20日,普里特维茨打电话给小毛奇,告诉他尽管他地战区获胜,但是部队还必须退到维斯瓦河。这真是个晴天霹雳,他激烈反对,费尽口舌,力劝普里特维茨重新考虑。后者勉强接受了意见,表达了坚守5天的决心。

    此时恰好是威廉二世视察西线战事的当口,正好有了那句可以暂时放弃东普鲁士的言语,对第八集团军的示弱举动。小毛奇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原本说要坚持5天的普里特维茨第二天就打电话给小毛奇:即使不撤过维斯瓦河也要撤到维斯瓦河。他还说,炎夏的维斯瓦河水位不高。要是没有增援,他甚至疑虑能否守住这条河。

    毛奇吓呆了。这就是让这个胖子白痴指挥第八集团军的结果。也是他本人给这个白痴的最后一道命令考虑欠周的结果。放弃东普鲁士会严重挫折士气,也会损失最宝贵地粮食和乳制品的产区。更糟的是,倘若俄国人越过维斯瓦河,他们不仅会威胁柏林,而且会威胁奥地利地翼侧,乃至维也纳。

    增援!

    除了从西线以外他能从哪里抽调增援?

    面对西线兵团已经兵临巴黎城下的优势。小毛奇觉得可以抽调一点力量,但既然普里特维茨决意要退却,因此毛奇决定撤换他,这个时候,面对东线崩溃之虞地危险,鲁登道夫便挺身而出。但是,鲁登道夫不是贵族。不适宜担任司令官。小毛奇费尽了心机。

    终于,在鲁登道夫带领增援兵团东行前。一直赋闲在家的冯#8226;兴登堡将军接受了任命,前往东线就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最高统帅部没有费神请他来科布伦次谈话。而是命令他在汉诺威上车,并通知他,他的参谋长将是鲁登道夫将军,将在去东线的火车上和他会晤。因时间紧迫,几套土灰色新军装兴登堡只来得及试穿了一套,他不得不窘迫地穿了一套普鲁士将军的旧蓝军装就出发了。

    兴登堡在汉诺威车站上等着,火车于清晨4时进站。他从未见过的鲁登道夫将军,以“轻捷地步伐”走上月台,向他报到。在东去途中,鲁登道夫对当前的局势和他已发布的命令作了说明,兴登堡听了表示赞同。他们就这样在前往日后使他们驰名于世的疆场途中结合起来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姓氏的第一字母分别为和L。这一“结合”行将统治德意志帝国直到帝国的末日。

    现在必须面对这场战役命运所系的关键问题了。马肯森和冯#8226;贝洛两个兵团究竟是应该停在原地以防莱宁坎普地进一步前进呢,还是按照霍夫曼地计划,把它们调往南线抵抗萨姆索诺夫的右翼?除非用上第八集团军地全部力量,否则没有希望打败萨姆索诺夫所部。

    在俄军方面,高级指挥部伤透脑筋的是怎样选择时机,使钳形攻势地两翼一起夹击敌军的任务。障碍如此之多,如此五花八门,如此难以处理,又如此明显,弄得军事长官们一开始就充满悲观情绪。西北战线司令吉林斯基的职责是协调莱宁坎普和萨姆索诺夫两支部队的行动,可是如何完成这一职责,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是一味地下令催促赶紧行动。莱宁坎普已首先出动而且已首先投入战斗,于是吉林斯基要求尽快行动的命令全都发给萨姆索诺夫。

    与此同时,面对巴黎被围攻局面的法国人一连串的空前紧急的请求又都冲向吉林斯基本人而来。法国人为了减轻他们在西线的压力,指示他们的大使“坚持”要求“俄军必须对柏林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