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轮回的最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马步与小念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内钳阳马:两脚站好不丁不八后关节向内扭钳,髋关节向外旋开右膝关节向内钳靠,形成两膝相夹相合的力,髋关节的力相反成相互拉开,左脚占七分力,右脚占三分力。身体前扑,吞腰松胯。

    二趾钳阳马:两脚左右分开,距离比两肩略宽,两脚第二趾筋用力向内向后拉,髋关节内则也同时互相对拉,力向骨内收敛。

    三角钳阳马:两脚站在身体中线两边,然后从脚趾开始收缩关节继而收叠跟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节节锁紧。

    外钳阳马主练外则肌肉和筋膜,内钳阳马主练内则肌肉,二趾钳阳马主练筋,三角钳阳马主练骨。各马互为转变即为“步”,步是筋、骨、肌肉易变所产生出来的动态。

    钳阳:“动则生阳”,“阳”指人体的阳经、气,肾阳、心阳、肝阳;督脉,阳跷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有凡带钳阳的都要用些力,含蓄阳经脉紧些,使yīn经畅通,练以达yīn阳平衡,故名钳阳马。”于东同样边做动作边示范,陆雪宇则继续发挥过目不忘的本领,将每一步的重复出来,刚开始动作还做不出行,很快就能做得又快又标准,于东不得不服承认陆雪宇很有练功的天赋,整个人都沉迷了进去,不这样是练不好武术的。

    不过个把小时,于东见陆雪宇掌握了马步,就开始传授陆雪宇基本拳法“咏chūn拳法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其中小念头为基本拳法,rì后学习寻桥、标指、黐手等,其手法皆由小念头变化而来,再配合了马步而成的。所以小念头得练好。”

    “看我来演示”于东提醒陆雪宇注意。

    “1.预备式

    双脚靠合立正,两手垂於两腿侧,眼向前望,舌顶上颚。

    2.立正抱拳

    依循上式,两手从双腿侧提起至胸侧,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双臂稍微

    用力向后拉。

    3.正身二字拑羊马

    依循上式,两膝微曲,双脚掌向左右分开,挺胸收腹,收起臀部,臀部不可向后突出。

    4.下交叉耕手

    依循上式,双拳变掌向前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下.

    5.上交叉摊手

    依循上式,上臂不动,曲肘将两前臂提起,并保持交叉之势,左手在内,右手在外

    ,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内。

    6.收拳

    依循上式,双掌握拳,一起收回胸侧,两臂微用力向后拉,拳心向上,拳背向下。

    7.左rì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左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

    前直线冲出,至手臂伸尽时,左拳摊开向前穿,掌心向天,左掌以手腕为轴心,作

    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8.右rì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右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

    前直线冲出,至手臂伸尽时,右拳摊开向前穿,掌心向天,右掌以手腕为轴心,作

    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右拳收回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9.左摊手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掌心向天,放松手腕,贴著胸侧,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

    伸出,伸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稍停,左掌以腕为轴作一内圈手成护手,将左护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

    10.左三伏手

    依循上式,放松左护手手腕成伏手,手背向外,掌指向右,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

    前推出,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稍停,左伏手以腕为轴作一内圈手成护手

    ,将左护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上述动作做三次。

    11.左横掌

    依循上式,将胸前左护手横推向右与肩齐,再收回胸前

    12.左正掌

    依循上式,左掌依中线向前推出,

    13.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作一内圈手后握

    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9—13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14.正身左按掌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

    15.正身右按掌

    依循上式,右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

    16.正身后双按掌

    依循上式,将双手提起至腰后,掌背贴腰,双掌往后撑,掌心斜向地。

    17.正身前双按掌

    依循上式,将双手提起至身前腹部,掌心斜向地,双掌往前斜向下撑,掌心斜向地

    。

    18.正身双拦手

    依循上式,双掌向内回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掌心向地,左掌在右肘上,右掌置於左肘下。

    19.左右分掌

    依循上式,双掌向左右同时打横分开,掌心向地。分开后两臂与身体成一直线,双

    掌随即向内回收成双拦手,右掌置於左肘上,左掌停於右肘下,掌心向地。

    20.正身双抌手

    依循上式,双掌由上往下切,掌心互对,双手置於胸部中线位置。

    21.正身双窒手

    依循上式,双掌向内翻,掌背向天,翻掌时用肘底力将双手微向后收,手肘与胸部

    须保持一拳。

    22.正身双标指

    依循上式,双掌向前标出直插喉部,掌心向地。

    23.正身双按掌

    依循上式,双掌向下按,与腹部齐,掌心斜向地。

    24.正身双顶手

    依循上式,曲腕以手腕背向上顶,高及喉部,掌指向地。

    25.收拳

    依循上式,双掌变拳随即收回胸侧。

    26.左横掌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横推向右与肩齐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