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六章 冬眠-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月底,首批十几个前线撤下来休整的师被安置到位,部分装甲师和机步师则被秘密集结起来测试磨合新武器的使用。这些新武器除了88mm长身管的黑豹坦克和105mmL68的虎王坦克外,自然也免不了有各种新式防空战车、突击炮和自走炮甚至轻型武器。

    以突击炮和驱逐战车来说,目前德军战争机器中最新式的驱逐战车也就只是3号追猎者而已,突击炮的发展起步比驱逐战车更慢,不过因此也让突击炮在开发伊始之时就拥有了更高的底盘起点——比如目前正在研发的4号底盘突击炮就被尝试着放弃炮塔后使用105mm36倍径榴弹炮或者与新式黑豹坦克同样的88mm反坦克炮。

    总的来说,这一次苏联人在驱逐战车和突击炮的应用上,倒是反而走在了帝国的前面——这倒不是说苏联人的设计理念也有多新颖了,只是因为战场的压力,弱势一方总是需要更早把坚甲重炮的突击炮和驱逐战车搬上战场;而强势的一方使用坦克就已经很满足战场需求了,自然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弄那些牺牲了某一方面xìng能的“不完全体”。

    在此后的整个冬天,一直到4月份为止,这种轮训休整会成为一种常态,每个月都会有1520个师的前线部队撤换下来补足人员以老带新,一般的休整期限为2到3个月,以便让紧张血战的部队得到充分的休息放松,然后就会重新开赴前线,至于那些测试磨合新武器新装备的则会留的久一些。

    这个建议不是出自维勒安.蒙斯克部长——他还没有管的那么宽,也没那么多功夫去cāo心这些事情——而是出自帝备部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倒也算得上是施佩尔部长提前数年履职带来的蝴蝶效应了。原本的时空中,德国陆军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苏德前线作战太过吃紧后,自开战以来一直保持得不错的以老带新扩军体系出现了崩溃。

    从开战到巴巴罗萨行动,德军曾经5轮扩军,军队员额扩张了十倍不止。如此大规模的扩军如果放在米国和苏联,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士兵和军官素质大规模下降,以原本米国人1941年底42年初参战备战,到1944年年中诺曼底登陆为止,花了两年多刮练出来的人马,军事素质也仅仅是刚刚够看,苏联人从大清洗结束到德国入侵为止,为新部队成长预留的时间也有将近2年,最后的结果却是部队素质不堪一击。

    德国人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其中最大的臂助就是德国式的扩军征兵制度——到对苏开战为止,德军的历次扩军都能把握好度,一般是让新征召上来的新兵经过三个月的基础军事训练,然后从旧的部队里面抽出一个团按照三三制打散后编入一个师,确保新的师里面每一个团至少有一个营规模的老兵,或者每个营里面有一个连规模的老兵,以此类推;并且把大约30%的有实战战绩的老兵提拔为士官让每个单位都能确保士官有足够的战场经验;这种方式扩充出来的部队,还会经过大约三个月到半年的混合训练和演习然后再投入战场。

    基于以上的措施,德军才可以在快速充实部队的情况下不导致部队战斗素质的明显下降。后来的事实数据也证明,当德国人在前期贯彻了这一措施后,只需要6到9个月的新兵训练时间,就可以达到米国人或者苏联人2到3年军事训练后的战场素质——当然,这个数据只是针对陆军而言,其他技术xìng兵种不在此列,而且考虑到这样一支部队里面本来就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老兵,能够保持一定战力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不过可惜的是,历史上德国人在巴巴罗萨末段的台风行动中前线部队损失太过严重,从此因为前线的吃紧,再也没有机会贯彻落实原本的整军计划,大量新兵被完全编组到一起组成新的部队,然后就当作炮灰一样丢向战场,虽然德国人的严谨和训练让他们好歹战斗素质比同等数量的苏军新兵要好不少,但是已经不足以抵挡苏军的数量优势了。而更为可悲的是,这种情况后来不仅在步兵师的扩充中出现,连坦克部队也深受其害。

    最明显的情况就出现在库尔斯克会战前。众所周知库尔斯克会战是德军历史上首次把黑豹坦克和斐迪南驱逐战车投入实战,而虎式坦克在此前也没有大量集中应用的战例。可事实上又有谁知道,因为前线对jīng英战斗车组乘员的匮乏和渴求,那些有机会在后方训练上三四个月然后开着黑豹坦克上战场的,并不是德军中的jīng英车组,恰恰是新组建的战场经验不足的人员。而真正的jīng英车组,还只能开着4号坦克甚至3号坦克血战——这样的战力和经验颠倒的做法,究竟浪费了多少作战效率,黑豹的初阵有多少不必要的损失是因为车组缺乏战地经验导致的,后人就不得而知了。

    而苏联人在大规模扩军训练方面,初期做得不如德国人,在后期却体现出了明显的制度优势——苏联人的T-34坦克发动机寿命只做500600个小时,其实并不比德国坦克更久,但是实战中很少有苏军坦克手抱怨T-34的战场可靠xìng,最大的原因就是苏军初期车组经验不足,一辆T-34能够在战地形行驶的姿态下活满500个小时是多么的不易,一般每一辆T-34活够500小时战地行驶时间,就意味着23辆T-34已经被德国人报销了。这种情况下,为了仅仅25%30%可以活到发动机烧坏的T-34去增长发动机寿命,提高整体成本显然是不划算的。如果一个车组真的活到了发动机烧坏,他们就会被提拔为“近卫车组”调去开IS系列的斯大林坦克,并且在“再就业”之前会补足一轮针对xìng的补充训练和休整。

    这种措施,让苏军在整体素质不如德国人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命的自然淘汰,让有经验的战士可以尽可能地存活下来,到后期越战越强,而德军的整体人员素质却因为死伤过多不断滑坡。

    假设永远只能是假设,在这个时空,那些惨痛经历换来的教训还没有一个德军将领可以亲身体会或者预测到,但是这个时空的冬季战役也没有平行时空那么惨烈,更关键的是,帝备的总工程师阿尔伯特.施佩尔部长已经提前建立起了个人的威望和远见卓识。

    在刚刚提出冬季轮休的时候,包括博克元帅和克卢格元帅在内的数名元帅都对这一计划表示出担忧,三大集团军群中兵力最为薄弱的勒布元帅虽然不敢直接反对,也通过对苏军圣彼得堡战区部队的冬季反攻的担忧,间接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