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 男人的决战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点37分,当德国战列和英国战列在对冲接近到33000码的距离后,各自转向以15°锐角夹角继续靠近。“俾斯麦号”在经过紧张的校准之后,在32000码上率先对英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打出了第一波炮弹,随后,在短短3分钟内,全部4艘德国战舰都进入了可以开火的位置,到3点45分为止,除了英国战列最尾部的“罗德尼号”因为航速问题还没进入交战阵位,其余双方10艘战列舰都已经纷纷开火。

    一时之间,北海洋面上炮声隆隆,雷霆轰鸣。各艘战舰纷纷以一分或者两分钟1轮的速度对着各自的目标开火——你没有看错,确实是一分钟或者两分钟一轮,虽然战列舰的主炮往往最大shè速可以达到每分钟两轮甚至更高,但是受限于这么远的交战距离上观测炮弹落点都需要等上45秒钟的时间让炮弹飞完这段距离,所以在校准shè击阶段,也就只能保持在这个速度上了。

    只是,德国人的校shè击间隔是一分钟,英国人的是两分钟。在英国人看来,德国人这种疯狂的打法简直就是瞎搞——他们根本就还没等到前一轮炮弹的落点被统计上去就重新开炮了,这不是在浪费炮弹又是什么?

    只有雷德尔和德国海军的舰长们知道,他们不是在浪费炮弹,这全都是拜德制舰炮使用的底凹型弹和火控计算机的优势所赐。经过严密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底部凹陷炮弹弹形让德国战列舰的炮弹shè程提高了15%以上,末端速度提高了30%40%,因此“俾斯麦级”的16.5英寸主炮弹在飞越3万码的距离时所需的时间绝对不是和英国炮弹同样的45秒,而是32秒左右。而因为德国人先进的火控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录入和计算方面非常强大,也大大节省了校准shè击阶段的时间浪费,这些共同铸就了“俾斯麦级”那疯狂的校准shè击频率。

    德国人现在还没有装备了三联装大口径主炮塔的战列舰,但是他们的弹药投放量却完全不比炮管总数量多出一倍的英国战列舰队差。

    当位于各自战列箭头位置的“俾斯麦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之间的距离接近到29000码、英军7条战列舰全部进入战列阵位并开始开火后,德国人终于像是找到了一点感觉。位于舰队前两位上的“俾斯麦号”和“提尔皮兹号”纷纷对各自的敌人形成了跨shè。

    进入跨shè之后,自然后续也就没有必要继续等待校准参数才开炮,很快,这两艘战舰的开火速度飙升到了原来的3倍,见此情景,交战双方的心情都变得异常紧张起来,毕竟谁将会首先取得战果,有时候对海战的影响是很大的。

    “司令官阁下,是否调整一下队形让“伊丽莎白女王级”摆脱德国人的效力shè击?现在这个距离上对我们很不利啊,我们的命中率不如德国人高。”

    “怎么可以说这种丧气的话,不行,航向绝对不能变更,现在的势态已经是对我们最有利的了——我们的战舰数量多,战列线比德国人更长,如果我们不保持‘甩尾’的线列姿态的话,很容易造成后方战舰火力发扬不足。”坎宁安在属下的劝谏之下咬定既定方针毫不松口,在他看来,前方战舰遭到集火是必然要忍受的不利,是一种必要的牺牲,何况伊丽莎白女王级虽然不如‘约克公爵’和‘罗德尼’那样皮糙肉厚,但是好歹也是拥有13英寸主装甲带的战舰,在30000码的距离上,纵然是德国人最新锐的大口径主炮,应该也是不可能轻易穿透的。

    在一个多月前的那场海战中,英德战列舰队之间的战斗是从一场夜战开始的,因此双方的交战距离比现在要近得多,德国人是从22000码一直打到16000码,才干掉了英国人两条战列舰。在坎宁安的认识中,显然是因为交战距离近给了以使用轻质穿甲弹的德国人以优势。

    轻弹轻质量、高速度,在使用同样量的发shè药、同口径/管径比的情况下,轻弹的出膛动能是高于重弹的,因为穿甲弹动能是与炮弹质量成正比,也与炮弹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对穿甲动能的帮助更大。

    但是英国人和米国人在几十年来的战列舰主炮发展上一直都的是重弹路线,因为他们的战术思想一直都是赌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战列舰炮战的交战距离一定会越来越远,到时候,轻弹在远shè程上失速明显、动能下降明显的劣势也就很明显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坎宁安把远战当做了英国人赖以取胜的法宝,把近战归纳为了德国人诱敌的毒计。

    不过就像是专门为了打坎宁安的脸,这种战况仅仅僵持了七八分钟,德国人在经过二十多轮的炮击、对每艘目标战舰打出200发左右的炮弹后,德国人终于连续开张了。

    “伊丽莎白女王号”在3点52分和54分先后被“俾斯麦号”的2发16.5寸穿甲弹击中,被炸毁了机库和防空指挥塔;“巴勒姆号”更惨,在截止到同一时间时,一共被“提尔皮兹号”打中了4发穿甲弹,前甲板被炸穿,上浪严重,B炮塔被一发击中正面防盾的穿甲弹打坏了转动座圈和输弹井,失去了战斗力。万幸的是因为距离太远德国人的炮弹动能没能穿透“巴勒姆号”的炮塔正面装甲,否则的话,就不仅仅是座圈炸毁那么简单了。

    “复仇号”、“决心号”也各有损伤,只是因为德国人的3、4号舰进入战场较晚,校准shè击完成的比较慢,所以战果暂时还不大。

    与德国人的高效相比,英国人在这个交战距离上显然有点抓瞎,直到4点整为止,反而是只有最晚进入战场的“黎塞留号”和“罗德尼号”稍微找到了点感觉,打出了跨shè,其他5条战列舰除了浪费炮弹什么都没干成——其实这还是得益于这两条战舰完全没有干扰他们的对手,可以专心开炮,而且因为其都选择了主炮塔全部前置的布局,火炮非常集中,着弹点观测上也相对容易和jīng准,校准shè击的综合效率较高。

    真正让坎宁安下定决心发动冲锋的事情发生在4点刚过的时候。位于舰队第4位置的“复仇号”战列舰终于在德舰“毛奇号”的又一轮炮击下被命中2发,其中1发打中了其中一座炮塔的顶盖,把主炮塔彻底击毁;另一发则击中了主舰桥上不,把11英寸装甲包裹严密的司令塔直接炸到了海里。

    司令塔的装甲防护是仅次于主装甲带最厚实部位的,参战的伊丽莎白级2舰和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