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萨默维尔海军上将在上一次的海战中丢掉了6条战列舰/战巡舰和2条航空母舰后,自然是毋庸置疑地被打入了冷宫,虽然很大程度上,那场海战的失败并不是他战场指挥上的失误导致的——胜败在双方调兵遣将秣马厉兵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决定了,但是作为一个负有直接责任的一线战将,遇到这种悲剧又有什么办法呢?
不过,这种对外宣传口径上的说法,也就只能骗骗需要胜利来鼓舞的英国人民了,在英国海军内部,那些高层将领们人人都知道萨默维尔上将是怎么失败的——或者至少他们都自以为他们已经知道萨默维尔上将是怎么失败的,并且极力想要换位思考代入绸缪:如果当时是自己指挥舰队,遇到德国人那样的舰队兵力构成,那样的战术战法,又该如何取胜?
现在,在漆水未干的“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司令塔里,新的联军舰队司令官安德鲁.坎宁安上将就在思考这个已经想过了很多遍的问题——确切的说,是在复查这个问题:因为答案在他出征之前两天就已经有了,而且就写在他面前那份海军部和情报部门互通有无后讨论出来的作战计划上。
从一个月前的rì德兰半岛海域的英德海战经过和结果来看,德国人之所以取胜主要有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是情报工作非常到位,对于英军兵力构成非常了解,而英军却由于波兰人的虚与委蛇互相猜忌而陷入情报蒙蔽之中,让优势兵力没有得到发挥。
不过这一点的话,就算英国人知道也无法回避,因为当时距离战争的爆发实在是太近了,英国人是不可能预知什么时候会开战,而提前把舰队集结在本土待命的,所以说,就算波兰人如实相告,英国人最多也就因此怯敌避战,如果非要出征的话,也就只有那么多兵力可用了。
在坎宁安心中,一直把这一点胜败的因素归罪为德国人蓄谋已久发动战争,以有心算无心换到的偷袭之利,并不是皇家海军武备不利,士气不足,cāo练不jīng,只要在给自己一次机会筹备充分堂堂正正打一场决战,完全可以把这一点回避过去。
而现在,望着自己麾下的舰队规模,他也确实完全有信心对德国舰队保持绝对优势兵力——因为这支舰队的战列舰/战巡舰的数量达到了德国人的2.5倍,航母的数量也是德国人的2倍,他没理由再说什么估计不足,兵力不足。
第二点,是德国人的雷达技术优势明显——因为为了配合波兰人的逃亡者舰队抹黑偷渡海峡,英国人被德国人的战列舰队抓住了一次近距离夜间决战的机会,而己方舰队为了撤退方便,按照舰队航速分成数段行军的做法,也让自己在遭遇高烈度战列舰队对战的时候给了德国人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在天亮后,虽然己方还有45艘战力完好的战列舰可以发挥,但是德国人又在炮战的最高cháo使用了大量烟雾弹来干扰双方的光学瞄准手段,种种迹象都说明,德国人一定是在那种叫做“雷达”的新锐海军装备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果。
坎宁安将军本人都是今年才知道“雷达”这种装备的,这种背着个大天线的重型电子设备是在今年年初伊丽莎白级战列舰进行最后一次现代化改装的时候首次出现的,不过那上面的型号还非常粗陋,连侧向都测不准,后来的“乔治五世级”则把雷达作为了一种标准装备,虽然在测距上依旧无奈,可是侧向好歹是jīng准了不少,而且侦查范围也强大了不少。
无论是丘吉尔还是坎宁安,他们脑中都是无法想象“火控计算机”这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的,所以对于德国人之前炮战中的jīng准,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了雷达这种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秘密武器”的新玩意儿也就不足为怪了。何况情报部门提供的消息也显示德国人确实有在大力发展舰载雷达,这一切的推断,都与情报的暗示相互印证。
既然德国人的战列舰队决战优势是因为雷达瞄准的优势带来的,英国人也就有了对策——丘吉尔和坎宁安等人讨论的时候,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在本次决战中,无论如何都不要给德国人的战列舰提供夜战或者在重雾环境下进行战列决战的机会。一旦德国人不得不在光天化rì之下与皇家海军的舰队决战的话,那么德国人的雷达优势也就不明显了,雷达瞄准再jīng准,应该也是不如光学观瞄手段的。
最后一点,是海军航空兵实力上的差距——在上一场海战中已经可以看出,定型于1936年的“剑鱼”鱼雷机在现代普遍换装博福斯和厄利空防空炮的舰队防空火力打击下已经太过落后了,“剑鱼”全靠是不计损失拼上百八十架飞机被击落才换来了命中敌舰12条鱼雷,这个打击效率实在是太低了,当时只有那几十架还未量产的测试型鱼雷机“梭鱼”表现不错,这种金属蒙皮的单翼鱼雷机的规模还不到“剑鱼”的三分之一,损失也一样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但是取得的战果却反而更多。目前也只有“梭鱼”才能稍微和德国人的舰载俯冲轰炸机的作战效率比较一番。
故而,在第一次海战结束之后,丘吉尔大臣就立刻把1941年以后的“剑鱼”订单全部废了,让所有“剑鱼”鱼雷机产线全部转产“梭鱼”。
可惜,转产是需要时间的,“梭鱼”本来作为实验机型,还处于休整图纸参数的阶段,连一条大规模量产的生产线都没有。而德国人的组合拳几乎不给人皇家海军喘息的机会,因此到坎宁安出击的那一天为止,联军舰队的8艘航母上,所有的“梭鱼”鱼雷机加起来还不到100架,其他的攻击机型主力仍然是双翼而缓慢的“剑鱼”,基于这种不利的情况,坎宁安只好选择了减少攻击型舰载机的配置数量,增加“管鼻燕”战斗机的部署,把英军舰队打造成一支以舰队防空为主,远程打击为辅的辅助兵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战役的形态按照自己预订的原则发展下去呢?丘吉尔和坎宁安讨论的结果就是:彻底放弃挪威南部海域的争夺,把战斗放到博德港-纳尔维克一线以北最远甚至可以挪到北角海域。
看上去这只是一个作战海域的微调,应该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实际上,这一巧妙的腾挪却可以带来几点联动的妙处。
第一,现在是八月底九月初,正是夏末的时节,纳尔维克地区的纬度高达65°,而北角更是位于北极圈之内了,在夏季高纬度海域有很明显的极昼现象,此时此刻,纳尔维克海域每天的夜晚时间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