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爆炸式的速度取得了一连串的研发成果。
当这些人进入多恩伯格上校视野的时候,他简直无法想象维勒安长官是如何把这些人挖出来的,这其中有些人完全还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而已。难道世界上如冯布劳恩一样的天才真的如此之多么。
那个康拉德.祖思,一个还不满25周岁的年轻人,去年才从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毕业,但是毕业后居然被聘请到了福克.沃尔夫航空器公司进行一些空气动力学的设计工作——与他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毫不相干,在干了半年的空气及流体力学设计后,祖思深感手工计算各种复杂的流体力学积分所带来的计算工作量实在是太过浪费生命了——科学家的生命不该浪费在这种重复的计算工作中,不是么?
于是他自己动手鼓捣了半年,在自己家里改造了一间实验室,利用一切简陋的设备鼓捣出了一件可以使用穿孔纸带进行数字计算的机器。
穿孔式的机械计算机已经有超过四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康拉德祖思的发明有一项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编程功能的计算机,虽然还不是电子的。
只可惜此时他已经花光了自己学生时代打工积攒下来的全部四千马克积蓄,对于这项暂时看不到任何短期商业价值的机器只好暂时搁置起来了。
当维勒安在柏林郊区的一所破败的民居中找到他的时候,祖思感到非常惊讶——他一直以为自己的研究都是闭门造车无人知晓的。可是在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深谈后。他立刻就被维勒安给他提供的信息和前景深深吸引住了。
祖思的消息实在是太闭塞了,他居然连德裔美国人赫曼.霍列瑞斯在四十年前就已经发明了原始的穿孔卡片机械计算机都不知道。维勒安把赫曼.霍列瑞斯12年前出版的《数理分析概论》摆在他面前,并且与他交谈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展望。然后祖思就乖乖跟着维勒安回到了佩内明德基地。(赫曼.霍列瑞斯创始的CRT公司就是后来IBM的前身)
有了充足的经费和点拨指导后,康拉德祖思只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把自己那个简陋的纯机械式计算机改造成了一个使用数千个真空继电器构成的电磁式计算机,并且可以使用二进制数程序控制,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20次加法或23次乘法。这台新的计算机被祖思命名为Z-2。
康拉德祖思的研究思路被总结成册,基地派出了几百人的研发团队学习这些闻所未闻基础原理——当然,里面少不了加入一些维勒安开金手指整理出来的材料。到1935年下半年的时候,学会电磁计算机基本原理及设计理念的科研人员已经达到了上百人,电磁式计算机的规模也扩充到了数万个继电器、每秒数百次运算的程度。
然后维勒安不失时机地下达了使用电子管进行下阶段研发的任务。和继电器那种电火花四溢、体积大、响应速度慢的产品相比,使用20世纪初研发出来的电子管在进一步减小计算机体积和提高响应速度方面无疑有很大的优势——这是任何稍微知道点历史的人都众所周知的事情。维勒安自然不会无视。
只不过,因为在维勒安所在的那个时空,因为核战争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前就爆发了,所以人类在电子设备领域进行开发时对抗核辐shè干扰方面下的注意力比较多,电子计算机在发明到电子管、晶体管后就出现了停滞——各国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武器在进入辐shè区作战后就完全失去控制。所以对集成电路的研究非常缓慢,直到经过百年发展后,人类在落后的电子技术基础上直接飞跃式的发明了光子计算机,然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就被抛弃了。
所以,我们的维勒安殿下在这个时代可以给予康拉德祖思的指导也就只能到电子管计算机和晶体管计算机为止了。最终运算速度难以突破每秒百万次运算,程序语言也只能使用机器语言,数据存储介质则是大型磁带或者软磁盘,不过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已经是足够的了。
因为晶体管这种元器件本身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那需要材料工程和电子工程等配套领域的技术得到数年的积累研发才能有所突破,丝毫容不得半点虚假,所以目前维勒安只能给祖思安排电子管研发任务。
祖思的专业劣势这时候开始凸现出来——作为一个学建筑半路出家搞计算的人,他的电子技术知识储备无疑不是很充分,使用继电器这种比较形象直观的元器件搞计算机的时候还能游刃有余,一旦涉及电子管,一下子就陷入了迷茫之中,维勒安没有着急,反而指示多恩伯格上校尽可能引入更多电气、电子领域的专家进入到这个项目组中进行配合讨论。
在此后的数年中,维勒安在康拉德祖思的计算机实验室投入了几千万马克的经费,祖思也不负众望,带领着他的团队用了两年的时间,在1937年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当1939年材料科学研究所的晶体管技术得到突破xìng进站后,祖思又在次年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当这些逆天的计算机器出现后,德国在密码破译、流体和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模拟计算效率都得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不仅成功反制了阿兰图灵带领的英国40局的密码战,也为后来火箭和涡扇引擎、燃气轮机透平和低噪声潜艇等项目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数学基础。
后来,在祖思的研究取得突飞猛进后,维勒安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场所仍然非常谨慎。曾经有过一些基地内部知情的军工研究高官指出可以为一些坦克和战机安装一些小型化的电子管计算器来提供必要的火控,维勒安考虑到这些装备的战损率以及在战斗中被敌方缴获的可能xìng,都坚决地拒绝了这些建议,因为他深知这些科技的出现足以领先英美十年左右,对于苏联的技术代差甚至可以达到十五年,让这些逆天的成就出现在敌人眼前,无疑会让他们豁然开朗。
最终,直到战争结束,这些电子计算机的一线战场应用也仅限于部分守卫森严的德国本土雷达站以及一些绝对不可能在战斗中被俘的大型战舰的火控指挥系统。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