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二十四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判断形势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廷杖案、红丸案的最大嫌疑人郑贵妃现在还住在宫中,虽然平时不显山不见水的,但谁能保证不是他想着把自己这一脉断绝了好让福王得利上位?

    眼前这个皇后张嫣就一定没有杀自己的嫌疑吗?她可是在自己死后力挺小叔子朱由检的,而崇祯上位后对她的安置工作也做的相当好,都说老嫂比母小叔子是儿,但搞叔嫂恋的可并不算什么稀罕事,信王朱由检现在已经十七岁了吧,还赖皇宫里,就他这年纪、皇后那长相,谁敢担保不搞出点风流韵事出来,毕竟这个时代还是比较看重才子佳人的。后世多少论坛小说都描写了她和崇祯有一腿的,舌头底下压死人,跳进黄河洗不清。自己就是个干木匠的料,一个手艺人,放在民间就是一匠户,而弟弟朱由检那文采风流甩自己几条街还是不成问题的。虽然上位以来朱木匠凭着聪明伶俐的头脑也算学的不错,但毕竟还是喜欢木匠活多一些,身上匠人的sè彩比文人更强一些。这要是jiān情似火的一对狗男女上演一出潘金莲怒杀武大郎,这还真不好说。

    “皇上!”张嫣看着脸sèyīn霾的朱由校,从来没见过皇上发这么大的火,不由的提高了声音提醒一下,不可否认她的声音真是好听。

    “哦,皇后,我、朕没什么事了,你先去休息吧,朕要去现场看看灾情。”面对着眼前的嫌疑人,还是离的远远的好,朱由校本身对美女也有一定的免疫力,打死不做和。从‘我’到‘朕’这第一人称的改变也是对自己的认同,哥们儿现在是皇上了,也算国家的元首,无论怎么说称个孤倒个寡还是可以的。

    “那臣妾告退,还请皇上保重龙体,”既然皇上已经下了逐客令了,张嫣只能告退了,眼神表露出的关切之情也相当的真切,但朱由校依然心不在‘嫣’的想着问题,嘴里含糊其辞的说着什么一路走好之类的话。

    朱由校对着魏忠贤吩咐一声,老魏立刻要阻止,这外面‘兵荒马乱’的要是真出点什么事,那可不是他能担得起的。“现在朕要去现场看望灾民,难道你要抗旨不成?”朱由校现在的心情非常不好,小脸气的铁青,没办法,这命运的起伏也太大了,根本死里逃生是件极大的幸事,但这具身子的寿命也就一年的时间,还不知道到底是谁害了自己,这倒记时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了的。

    “奴才不敢,”老魏那察言观sè揣合逢迎的本领是绝对到了默契神会的地步,一见皇上动怒,哪里还敢坚持,立刻安排了车驾仪仗,准备出宫巡视。

    坐在车撵里的朱由校连平时最喜欢的欣赏文物都放弃了,要是放在以前,如此华美的龙车凤撵放在眼前,他都能看一天不带饿的,但现在是思绪万千,没办法,小命要紧啊!有杀他理由的人实在太多了,虽然朱由校的历史不是太好,但在网络时代,太多的大汉主义者反复的讨论着明末那些事情的功过,基本上把每次事件都翻了几万遍的在网上晒,讨论清朝得江山的偶然再偶然,概率实在太小了。后世的老百姓又有几个不知道明末的那些个名人呢?

    但明未的事实在太混乱了,什么东林党,齐党、楚党、阉党、辽东派、农民军等等,乱成了一锅粥。虽然后世对魏忠贤的争议很大,把他头上的屎盆子摘了不少,相反对东林党倒是大批特批,但魏忠贤最后的下场真的很不好,离开了他这个木匠,他什么都不是倒是真的,所以应该可以争取过来。

    辽东那些将士也不要有什么指望了,看看他们最后的表现,汉八旗不都是他们补充进去的吗?没有他们满清就那二百万人口凭什么能收服了大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难道几平方公里上放一个满人?真是扯的可以,上亿人口又是枪又是炮的,经济、科技、财政等等都大大的优于对方,却干不过二百万人的野蛮部落,这说出去谁信?什么袁崇焕毛文龙的,没有几个好东西,虽然两个因为死的早没有投靠到满清的怀抱,但他们的手下可都是投降的急先锋。一年二千多万两的银子等于喂了狗了。

    而东林党也真的不是个东西,这点朱由校也真的这样认为。整天一个个都是衣冠楚楚扮正人君子状,等满清一入关,一个比一个投降的快。还有一个记不清名字的大官,好象他媳妇是个高级jì女,连女人都要为明朝死而明志,他却借口嫌水冷不跳,拉住她媳妇,然后从容的投入了大清的的怀抱。这些人目前是中国上流社会的代表,朱由校虽然因崇尚中国的古文化,认为那是中国文明的一体体现,所以对他们其实没什么恶感,但也不可能重用他们来救自己和这个国家。一个国家政权的沦陷绝非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的单独责任,特别是明末这种纷争四起的年代。

    看看人家南宋的士大夫阶层,一样是异族蒙古打来,大宋危机四伏沦灭在即,但先有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万古留名;而后有崖山之战无中国,那姓陆的记不清名字的人物,抱着小皇帝跳海以死明志,誓死不做亡国奴。跟着就是十万人跳海殉节,愿随大宋一起灭亡。此情此景,何其悲壮!这才是真正的文人士大夫的风骨!想想那悲壮的镜头,不由的让人见者伤心闻者落泪,再瞧瞧明末的这帮孙子,一个个整天表现的倒是激扬慷慨、催人尿下,但就是不干点人事,搞得自己腰包鼓鼓的,朝廷穷的尿血,大清一来那是排队投诚。当然还有一些文人也表现出了风骨,誓死不做清朝的官的、饿死明志的、拿起刀枪领导革命的等等都有。更加衬托出东林党他们的表现太强差人意了。

    其实这也是朱由校的便宜祖宗朱元璋造成的,看看人家大宋老赵家怎么对待大臣的,无论是南宋北宋,杀过几个大臣?别的不说,就是苏东坡那样的人,不也只是象坐个过山车似的,上上下下好几轮,把皇dìdū气成那样了,也没杀头抄家,只是被贬、重新回朝廷、再被贬、再回来、再被贬、再回来的折腾。再看看老朱家,弄的文人们都吓得不敢来当官,那也不行!不来为朱家所用照样杀你。当官呢?一不小心都被杀,最后谁能早上上朝到中午从朝庭回家,那就要弹冠相庆,庆幸自己活着回来了,这样活在担惊受怕的环境里哪里还谈什么魏晋士大夫之风流。

    然后又是锦衣卫,又是东厂,动不动就是诛九族,更有变态一点的诛几族还不解恨,搞了一个诛十族。唉,大明的文人在那个时代能活着真是一种幸运。这种yīn影之下又能培养几个大臣的忠心?

    而再看看宋朝和明朝两朝的公务员的待遇,算了,这个谁都明白,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