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校署也只是隔壁院子的距离,三人去时,却没有多少人在场。杨典事很热心,上前大嗓门吆喝:“人呢?人都去哪了。”
一个矮胖的老头出来应到:“人啊都出去干活了。你这个杨四没事过来干什么。”
“韦署丞,某此番来,可是给这新来的李录事跑腿的。某可不怕你。”
“原来是李录事,幸会幸会。”
韦老头见来了新同僚,便不敢再这般轻浮,看了两遍公文,问道:“不知李录事所谓市政改造工程是何物?某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啊。”
李志坚笑一笑,:“此事说来话长,某愿先领五百工匠去干活,韦署丞到时一看便知。”
然后抽出一封公文,转头吩咐道:“劳烦杨典事跑一趟东宫朝堂,把这个公文送到,然后带着大车前往修德坊弘福寺外。”
“牛典事,此时可以去领五百工匠了吗?此外,我还要准备一批木板干草之物。”
牛典事应诺道:“这是自然,某先叫两个大车来。”
修德坊弘福寺,便是名满京城,玄奘取经回来译经的所在。因此官府遣人修造也属正常。长安是一个南面高,北面低的地势。东南角的曲江池,是最高处。因此城内的清明渠和永安渠都是由南向北流过,最后穿过城墙,流过禁苑,汇入渭水。
从交通上讲,从将作监穿过安福门,不到三里地就是弘福寺,而且此处不能往北通行,因此算的是长安的偏僻角落,适合潜心译书的所在。只不过这短短三里路,却走得不那么愉快。
首先,夯土路面尘土飞扬,车队走过的时候,更是烟尘蔽rì。
第二,长安城的下水系统,正是露天的明渠。想象一下……臭水沟就沿着坊墙,挟裹着各种生活垃圾废水缓缓往外流淌的情形,尤为可怕的是,万一遇上不下雨的天气,这些废水就淤积于渠内,散发出冲天的恶臭。
李志坚要干的,就正是这明渠改地下水道的市政改造项目。
长安城的供水和排水系统是怎样的呢?
首先讲供水。在大业城设计的时候,就给长安城安排了四条供水渠道,由西往东分别是永安渠,清明渠,黄渠和龙首渠,后来还开凿了漕渠。
如果给长安的地形做一个比喻,那就是一个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坡。这个坡地的底端就是城北,然后地势又重新拔高,这就是城北的龙首原。
城东南则是地势最高的少陵原,浐水和潏水就在少陵原的东侧和西侧分流而下,因此永安渠和清明渠的水源就是西侧的潏水,龙首渠和黄渠的水源选用东侧的浐水比较合适。
但是问题就来了,长安城东的海拔大概是415米,但是浐水的水面只有410米高,水不能往高处流,龙首渠要是直接挖到浐水,只会把长安的水往外流。
但是中国的水工技术是很先进的,他们做了一个飞渠。飞渠就像一个立交桥一样,在浐水上搭了一个通道,方便远处更高处的水源,能够飞跃浐水,引到长安城东。类似的水利工程,后来在德国也出现了,那就是位于马德格堡的水上立交桥。这座水桥让两条运河十字交叉形状穿过,上下水面的高差也超过了5米。这座桥是1910年开始规划,一直修到二战也没有修好。它最后完工于……2003年。
在水源处,他们也不是随便挖的,而是用大石块制造了水坝,用以提高水源的水位。
总之,这四条水渠,无论是设计,还是维护,都是运营的很牛逼的。渠底铺有细沙,渠边有巡渠亭子,专人值守,防止有人破坏水源。同时渠段的有一些地方是高出地面的,而且水渠穿越城墙的地段,也设有涵洞。
后期开凿的漕渠,主要任务是运输,用以让货船能够从终南山把木柴木炭运送到东西市,离宫城比较近的地方装卸。
然后就是具体的数据了,根据考古发现,这些渠道的主干道宽度大概在十米,横截面在30平米左右。主干道建在抗渗透的原生黄土之上,支渠则是多由砖砌的。
那这些水渠是给老百姓喝的吗?不是。
唐律疏注严格禁止私人用渠,甚至不经批准动土开渠的官员都会得到惩罚,《侧府元龟》记载,元何四年,长安令(县令)在永平坊动土开渠,被贬汴州刺史。
结合长安城内园林和东西市放生池的情况,可以肯定,这些渠水都是皇室,权贵园林的私人用水以及市场运输用水。平民百姓是没有权利享受这些市政工程的便利的。
那么老百姓怎么喝水呢?那就是传统的水井了。长安的水井数量相当多,有万家井的美称。因为渠水和园林水池的水补充了地下水资源,因此长安的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甚至有井水溢流的情况出现。
这些水井分为私人和公用的。公用的大井的直径大概在2米左右,深度在8米到6米之间。井壁是砖砌的,井底铺有细沙。而小井的井口大概只有0.8米左右。
看起来很美好,不是吗?可是隋唐长安城和汉长安城一样,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排水系统落后。
当一个主要排水系统是明渠,壕沟,渗井的时候,生活污水不可避免的就会排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污染。隋唐为什么新建长安城,就是因为旧长安城“水皆咸卤,不堪饮用。”
比如,前面说道,长安的水井,挖到地下六米到八米就够了,这里就是长安的地下水位。但是渗井呢?渗井就是在地上挖一个深三米左右的大坑,然后填上石块,碎瓦,最上面砖块砌的和地面一样平。这样,水就可以快速的渗到地下了。这些废水中的固体物质可以被石块土壤过滤掉,但是可溶废物呢?就沿着废水注入地下三米处。这个位置,比长安的地下水位要高了五米。可以说,这些废水就是源源不断的流往长安的饮用水源,地下水层。
唐代长安城最后被废弃,也正是因为逃不开这样的宿命。以至于后来人们打一口能够出甜水的井,都要特地以此命名而庆祝。
长安不是没有排污设施,朱雀大街两侧都有水沟,宽3米,深2米,修整的很整齐。后期长安城意识到排水问题,新修了很多砖砌的排水渠,包括暗渠,陶管的套管排水渠,总之,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皇宫的排水渠规格更是高级,甚至用上了几道铁制的拦污网来防止污物淤塞。
可是效果怎么样呢?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