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鼎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子反水危崖现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十步内,可以发三矢,不论准头。这已是王冲在平定卜漏之战中亲眼见过的西军神臂弓手的射速。而且还是依照号令的齐射,比零零散散的自由射击威力大得多。

    仅仅只是对西南诸夷所用木弩在器具、技法以及列阵而射上的改进,就让弩手一跃成为诸头领眼中的强军。那一日用木矢和身披两层藤甲的步卒演练下来,诸头领为弩手都里各家所占员额争执不下。还纷纷要求扩大弩手都编制,前者为王冲所调解,后者则被王冲说服了。

    王冲的理由是。别看弩阵威力大,可到战时受士气影响。实际表现却差很多,没有其他兵种的配合。就是一堆软肉。

    王冲却在擦汗,他还只是将弩阵初步组织起来而已,如果再教叠阵乃至驻队矢的战法,也即多层弩阵连续射击,作到“弩不绝声”,那就是大战之法,威力远胜现在这种只能应对千人以下战局的单层弩阵。

    弩阵之术上教得太多,即便效果会打很多折扣,有心人也会说他是将军国之技授了蛮夷,下场可不妙。何况宗颖衙内就在他身边,正是监查他在这方面的作为。

    即便如此,各家头领也非常满意,再结合王冲每晚所讲经典的熏陶,对中原的向往更进一层。此时王冲已讲到了《春秋》,他可不是死板地讲,在讲《春秋》前,已通过他所演绎的《三国志》,塑造了夜读春秋的关二爷形象,给众人吊足了胃口。即便是有汉家士子夏大均作谋主的田忠嗣,心中也竖起了此生只尊关云长的将种之心,由此而及,对《春秋》更格外看重。

    十月秋凉,这一日夜里王冲刚刚睡下,罗蚕娘正抚着线条柔和下来的小肚子颇为得意时,帐外女兵低唤,说宗颖有急事相商。

    王冲急急穿衣到了外帐,宗颖顾不得说些客套的歉语,直直道:“我爹来急信,朝中有变……”

    王冲暗惊,接过宗颖的信,宗泽和他多以私信方式商量,毕竟两人谋划多有见不得光之处。

    匆匆看完信,王冲咬牙切齿,恨声骂道:“好个唐恪!”

    唐恪果然还是上书弹劾了,说宗泽王冲集蕃兵于承州,“无可守之由,无可战之敌,徒乱人心”,更将其当作内地官兵教授兵事,乱了防夷之制,必生大患。他弹劾宗泽王冲企图挟夷自重,大开边衅,攻打罗国。

    唐恪身为边事司副使,没将争端放在边事司里解决,而是选择直接上书弹劾,这是赤果果的反水。蔡京丢过来的耗子屎,终于成了炸弹,王黼的名望由此大损,在皇帝眼里减了不少分。连自己衙门里的下属都管不住,还能作什么大事?

    此事对唐恪本人名声也有很大影响,他本是所谓的君子党,被蔡京当作工具丢去王黼的锅里,却不跟王黼吃一锅饭,选择帮蔡京为难王黼。让皇帝和朝野对他到底持什么立场产生了怀疑,这就是损人不利己,几如疯子,其他君子党人肯定都要跟他保持距离,就算他弹劾成功,也不会得用。

    宗泽在信中忧心地说,唐恪最有威胁的话就是指称他们集蕃兵是为了征伐罗国,这不止要坏他们的谋划,更是乱西南局势。

    现在王黼还在回击唐恪,但估计已焦头烂额,而朝中已通过逃亡辽人高药师得知辽国窘境。皇帝令知登州王师中派人随高药师由海路北上,联络金国。北事将起。由此估计,王黼对西南事的热心会急速减退。很有可能杀驴卸磨。

    “吾将上《再论西南事疏》,此乃有进无退之势,守正年少,来日方长,当避锋芒,辞官进学。”

    宗泽没有问王冲该如何应对,而是先作了选择。所谓《再论西南事疏》,是王冲与宗泽共同讨论所立下的西南夷,比之前王冲提出的西南策更为详尽。同时增强了大义层面上的筹码。这是两人早就备好的手段,现在形势危急,必须要抛出来了。

    宗颖见王冲只是骂人,没有下文,紧张地问:“守正将如何?”

    父亲选择绝地反击,若是不成,绝对会被王黼当作牺牲品丢出去,还劝王冲退让保身,这就看王冲会怎么选择了。王冲若是不跟上。宗颖确定,父亲会一手揽过此事,寻个由头罢了王冲的差使,王冲自也不必卷入。而这对宗颖来说。绝不愿接受。

    王冲坚定地道:“王冲岂是惧祸小人,当附按判骥尾!”

    宗颖长出了一口气,王冲愿意跟上。这事说不定还有转机。

    他依旧不放心:“真能化解吗?”

    王冲冷哼道:“边事司设立近年,王将明立的三个目标。第一个已办成,第二个正在筹备。第三个毫无进展。前两个都是按判之功,大理之事是唐恪之责,却无一分回音,他的弹劾,未尝不是嫉功遮过!”

    把唐恪说成是疯子,自然没谁信,可说成是妒嫉同事有功,怕自己无功被责罚,只好铤而走险反水,这个路子就容易得多。

    边事司泸州戎州两房办事以来,其实就泸州房一直有动作。铜事上,王冲将兴蔺商行所经营的粗铜分出大半,由泸州房代兴富民监以一斤一百六十文的低价收购,运至荆湖北路兴富民监铸钱。到目前为止,已运出二十万斤,富民监增铸铜钱两万贯。

    虽然数目不多,而且这条路子,也即泸州房作为铜料商,代亏损钱监买铜的途径,还是王黼通过个人关系搞定的,但至少边事司在铜事上已有了交代。在王黼的奏章里就说到,只要继续打通西南夷路,每年可得至少一百二十万斤粗铜,钱监可增铸二十万贯,相比大宋年铸三百万贯铜钱,已不是小数目。

    当然这只是向皇帝交差的漂亮说法,在王冲与宗泽的运作下,铜价是被压低了,而且旁甘造钱越来越娴熟,已开始影响到小半个罗国,兴文寨、晏州和蔺州一带,铜钱已成通行货币,铁钱成了铜钱的找头,旁甘自不愿铜外流太多,以后会渐渐收紧口子。

    兴蔺商行正是因铜铁钱交易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而且铜器生意也渐渐受限,才让出粗铜,将这部分资源交给宗泽,作为边事司的功绩交代。

    而罗国之事,就看泸州房怎么说,王冲向宗泽所交代的罗国内部实情,也已上报了王黼,由此才拦住了朝廷,没有急急派使去罗国去搅乱局势。集罗国之东的蕃兵上番校阅,自然算是未雨绸缪之举,而且就论此事本身,能招来十九家藩夷蕃兵就是一桩功劳,这证明朝廷在西南诸夷的影响力大大增强。王黼为此还向朝廷请功,要封赏宗泽王冲,可惜被蔡京挡住。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