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一点对策,竟然还被内阁给封驳回来了。
不过朱由校虽然气的吐血,中旨都没摔,因为他知道还有用。他现在只能希望锦衣卫能早点出结果来,于是又派太监去曹化淳去催促骆思恭。
朱由校也第一次直观的见识到了明朝内阁权力之强大,竟然直接把他的中旨给封驳回来了。以前很多朝代,丞相也都名义有上副署圣旨的权力,可是实际上皇上做出来决定后,那就是金口玉言,谁敢违抗。可明朝,内阁制度完善之后,权力一步一步的加强,封驳圣旨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事。明朝内阁封驳圣旨是很平常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强势的首辅。
看来自己现在的皇权看起来上至高无上的,实际中缺完全不是那回事。朱由校此刻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建立司礼监,设立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了,这就是皇上拉些太监帮助自己一起对付文官的。
作为从二十一世纪传来而来,他在心底里对太监,对东厂,对锦衣卫都有些反感。但是眼下只有这些人,完全服从他的命令,看来为了他的重振大明的大业,他还必须多利用这些人来强化自己的权力。
朱由校之前就了解过锦衣卫的情况,他对现在锦衣卫的情况并不满意。锦衣卫中因为很多人都是通过世袭或者萌荫进去的,大明建国已经二百多年了,锦衣卫已经变的十分臃肿,但是因为其权利很大,效率倒还是可以。
锦衣卫的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文官集团进行制衡,它就是皇帝手里一把锋利的剑。厂卫都是皇帝手里很好的统治工具,朱由校打算对锦衣卫进行改革,让其更好的为自己服务。
不过朱由校现在还想好,而且需要和东厂一起来考虑,他可不打算解散厂卫自废武功。内阁制度完善之后,明朝的文官集团的权力已经十分巨大,而他之后想对大明朝进行彻底的改革,势必会遭到保守的文官集团的强大阻力,厂卫就是对付文官集团的两个大棒。
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太监和锦衣卫的确能起到文官起不到的作用。比如孙承宗马上就出发去辽东赴任辽东经略,那么在他去辽东之前就任命一个亲信的太监做监军,以对孙承宗的权力进行制衡,保证军队对大明的效忠。而在这个监军太监人选问题上,朱由校倒是有了犹豫。
——————
今天依然双更,求推荐求收藏。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