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外星继承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零四章 咬定规矩不放松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让人把自己的姐夫周正庆接了过来,先让他参观学校,然后等他参观完毕。再对他说,你赶紧辞职吧,以后就来这里当校长。

    没错,他本来就是打算让自己姐夫当这个小学的校长。既然是要他当校长,问问他的意思自然最合适,反正放权给懂行的人,肯定不会有多少错。

    至于会不会被人说任人唯亲的问题。这个嘛,自家盖的学校,要别人管啊。

    对于程远要求自己当这个梦幻一般的小学里当校长。周正庆其实是有点心理准备的,只不过之前只是在网上看到图片跟说明,感触还没那么大,如今直接近距离参观之后,那种冲击感直接击碎了他心中所有的一切。

    看了这个超级小学后,不想来这里教书的人,绝对是脑子有问题的稀有品种,要是能来这里当校长,待遇啊编制啊什么的,随时可以抛掉,哪怕免费来这里打白工也愿意啊,更不用说,看程远这个样子,也不会亏待自己。

    所以,周正庆也不矫情,直接就同意了下来,说他能当这里的小学校长是荣幸云云。

    校长的人选定了之后,程远就把自己的问题抛了出来,问问周正庆的意见。

    果然,周正庆对此很有办法,毕竟他在教育系统也浸淫多年,于是就给出一个办法,先把周围的民办学校原封不动的搬迁过来,人数不够,再向外扩大,至于公立的小学,先不考虑。

    之后,周正庆开始作了解释。原来,华国的民办学校一直属于二娘生的,一直得不到主流教育界的认可,特别是中小学,各方面条件尤其的差。

    像小学这种学校,因为大都不太重视,所以资源倾注的比较少,除了大城市或者好点县城里的重点小学,村镇级别的小学,条件只能用简陋二字形容,如果再加个民办小学,那就更加简陋,只能说是贫困了。

    林家村附近的民办小学有不少,大都是当年各大工厂或者商业机构捐钱建起来的,不过这些企业当年搞这个建小学的行为,并没有几个是真心要为教育界做贡献的,而是为了沽名钓誉,或者说,是被政府胁迫的。

    因为在那段时间,国家很重视扶贫,也很重视扶持基础教育,所以为了完成学校数量的硬性指标,县政府就会对一些企业明码标价,让他们捐钱盖学校。

    企业为了生存,只好掏钱,不过掏钱盖了学校,宣传了一番之后,基本就不怎么管了,于是很多学校就几经倒手,逐渐变成一个靠吃政府补贴的半公立学校。

    没办法,之所以政府每年给这些民办学校补贴,就是因为这些民办学校建设的早,不但在数据上好看,增加了本县本镇的学校数目,而且也可以解决很多村民的孩子入学问题。

    如果要重新改成公立学校,成本太大,得不偿失,还不如给这些早期的民办学校一点补贴划算,这样每年还能继续收点社会捐助啥的。

    谁让这年头社会捐款都不给公立学校,而是给私立学校捐钱呢?所以说,还是保留私立小学好,减少政府资金压力啊。

    既然情况是这样,那么由此可见,在这些民办小学上学的学生,家庭情况又会如何,可以说百分百的孩子都是低收入人群子女,稍微有点钱的。谁会把孩子送入村镇的民办小学啊。

    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才有很多县镇政府的公务员大吃大喝,但当地小学破破烂烂的情况发生,这其实不能代表什么,或者说,是采访人故意耍滑头。

    基本上,那些破烂学校大都是私立的民办小学,这些小学的经费来源政府不全管,大都是企事业以及社会捐助,经济来源不稳定。所以才这么破。

    而那些当地的公办学校,因为是政府全额拨款,专款专用,贪污也不怎么敢向这里伸手,所以条件起码还是过得去的。

    因此,周正庆给的办法就是,别管公立的学校,先管私立的民办小学,把这些民办小学整个搬迁过来。搬他几个小学,就足够填满这里了。

    当然,在这之前,肯定还是要先照顾下家乡本村。本村的所有村民不管经济条件好坏,适龄孩子都可以送来读书,至于其他地方吗,就要严格按照这些规矩来了。

    程远如今实力雄厚。周正庆又是大权在握,意气风发,所以两人决定了后。就雷厉风行的做了起来。

    去跟民办小学谈判的事情,都交给周正庆,基本上,附近的民办小学里的学生还有家长没有不同意搬进这所小学读书的,要说有意见,就只有那些民办小学的老师了。

    能来民办小学教书的老师,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水平不行,过来混日子混工资的,就是当个过客,等有了好工作就会立刻跳槽;第二类,则多是本身不差钱,教一阵就会离开,纯粹来享受吃苦支教乐趣的有钱人;第三类,则是有特殊的感情经历,真心过来这里支教,寻求一片净土的。

    第一类人,不说也罢,混子一堆,绝对不能吸收进新学校来;对第二类第三类人可以吸收进来,但也要区别对待,毕竟这些人很多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当个民办老师混一下可以,要真心教学生,未必能教好。

    这样挑挑拣拣,基本上那些民办老师能吸收进来的,十不存一,自然引起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混子老师的不满。

    不过不满也没用,反正这都是私立学校,程远这个资助人,以及周正庆这个小学校长说了算,而当地政府现在也是一门心思拍程远马屁,自然是把所有不和谐的声音都压了下去。

    就这样,完全吸收了附近十一家民办小学后,总算是把学生的生源问题给解决了。

    老师问题也好解决,一个公开招聘,就有一窝蜂听到消息的各种小学老师蜂拥而来,这样优中选优,老师问题也在短期内就解决了。

    同理,对于中学,也是先吸收附近的民办中学,把整个镇的民办中学都吸收掉,就解决了一半的生源问题。对于中学老师,也是公开招聘,依然是一窝蜂的来,哭着喊着求收留,有些老师居然还说什么一分钱工资不要,只求过来教学就行。

    接下来,对另外一大半的生源问题,程远选择了直接在当地的电视、广播以及当地政府网站打广告,广告中无一例外先把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各种好处先讲明白,有视频,有图片,有解说,完后再开始说招生的问题。

    招生要求首先是地域要求,也就是先招林家村的人,后招桃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