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准备了两个多月,公元1661年夏六月初八,郑锦已部署完一切,召集起突击队的成员,就要开始“猎鹰行动”。
这两个多月,郑锦和突击队成员一起进行了多次训练,和陈近南一起部署了许多事,也单独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
首先是拜访唐明学、林敏政、余扬、张利民、李瑞和、郭贞一、杨期演、王忠孝、任颖锋、张应星等十个隐居在厦门的名士能人。没有这些能文能武的能人的出山加入,即使能成功刺杀黄梧、拿下漳州,也不一定能守住。漳州八县需要他们去接收投降、整编军队、治吏理民、稳固防守。
不知是郑锦在阅兵场上的表现太好已传出了声名威望,还是这些名士本有匡扶经世之志,总之拜访都没有刘备三顾茅庐那样艰难,除了有几个是访了两次外,其余都是一访即遇,一请即出。其中唐明学、林敏政二人准备留作漳州府用,其余八人分任漳州八县县令。
其余该陈近南去拜访招聘的举人、秀才们也基本都被招来,和那天阅兵场选拔出来的400多人一起按文武比例分成了九个班,每个班50至70人不等。因为县有大小,每个县派出相同的人力时有些不科学的。像比较大,地理位置又较重要的龙溪、诏安、平和、长泰四县就要多派点人手。
两个多月的集中培训和磨合,这九个班每个班都成了一个文武合一的坚强领导团队和战斗堡垒,只要郑锦一声令下,已随时可以出动。
朱明王朝和鞑子朝怕下面的地方的官员造他的反,所以都是军、政、财三权分离,互相掣肘,这样虽然有利于防止专权和弄权,却也不利于办事效率,不利于有才华的领导发挥积极主动的能力水平,特别在战时大大缺乏战斗力。所以朱明王朝和鞑子朝不得不在战时另从zhōngyāng朝廷派钦差大臣捧尚方宝剑来集中事权督办,但临时派的钦差自身的能力怎样先不说,首先是一个与下属的沟通磨合问题,根本就不熟悉又怎样领导?
朱明王朝对鞑子的战事,有多少战役是因为经略、督师、巡抚之间的不和,或者太监丛中作梗牵制而误了大事的?数也数不清。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高效率团结的领导团队的作用,又绝非单独一个将领能相比。除了领导团队的建设,后备人才库的建设郑锦也没有忽视。筹建中的南洋大学已租用几处寺庙的地盘开始办学,并已初步计划成立了经济学院、数理学院、航海学院、陆军学院、工程学院、外文学院五个学学院。
因避松江教案之祸,随董世芳坐船而来的那几个传教士李查德、汤白龙、施耐特、利加奥、等人都已被聘为学院的教授,此外原来就一直在厦门岛上的几个懂西学的传教士也被聘用。
孙和斗果然是继承了他爹和徐光启的衣钵,学贯中西,天文、历算、建筑、造船、枪械、铸炮无一不通,他被郑锦聘为了工程学院的院长。
洪门左使陆天佑带着郑锦的书信和银子去聘请宋应星也带着一批人回来了。虽然宋应星已年过七十行动不便没有来,但他的一个儿子宋之遇和一个侄儿宋之迈却带着全家来了厦门,他们一个被郑锦聘为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一个被聘为教授。
耶稣会教士佛罗伦萨人李查德被郑锦聘为数理学院的院长,其余施耐特、利加奥等被聘为数理学院和工程学院的兼职教授。
陆军学院院长为郑锦自己兼任,陈近南为副院长。经济、航海两院的院长人选暂缺。
本来郑锦想让jīng通波斯、突厥、葡萄牙、西班牙、荷语、英语、法语、德语、拉丁、希腊九种外言的董静瑶担任外文学院的院长的,但董静瑶听到这个建议后只是微笑摆了摆手,说她只喜欢一个人安静呆在家里,不想外出,更不想见什么陌生男人,郑锦也只得打消这个念头。
然后郑锦竟发现那个中文说得挺标准的四十多岁德国牧师汤白龙竟然jīng通十一种外语,比董静瑶更多会两门阿拉伯文和印度语。所以郑锦就聘请汤白龙担任了外文学院的院长。(那个时候还没有统一的德国,只有神圣罗马帝国,所以更准确点说汤白龙是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地区的汉堡人。)
董青鸾自幼谁她姑姑董静瑶一起长大,受她教导,也懂突厥、西班牙、英语、法语、拉丁五种外文,郑锦也交给她一个光荣的任务,将《一千零一夜》和《堂吉诃德》翻译出来,并许诺给以一百两银子的酬劳费。董青鸾与郑锦讨价还价几番,最后以一百二十五两银子的价格成交,然后将翻译任务一大半交给了她姑姑一小半交给了她表姐,自己则主要天天和林黛眉两人去簪花斗草捉蝈蝈以及学做各式各样的新款好看衣裳去了。
南洋大学已开始在五老峰下选址动工建学堂和校舍,建筑采用中西结合的风格,由孙和斗为正监事,李查德、宋之遇两人为负监事,三人共同负责督造,估计一年内会完成一期工程。
六个学院中,除了陆军学院外,教授和学生人数最多的是工程学院,有十三个教授,三十七个学生。两个多月内,工程学院已经提前完成了郑锦交给的四大研发任务,水泥、玻璃、燧发线膛枪、米尼弹。
其实水泥和米尼弹的研发都不过三天时间,玻璃和燧发线膛枪的时间稍微多一点,一个用了五天,一个用了六天。其实这些技术的原来都很简单,如果有材料、又帮手、郑锦自己花两三个月都可以搞出来。
比如说水泥,关键的成分不过三种东西,石灰、黏土、火山灰或同作用的煤渣、炉渣、瓷土粉。两千年前的罗马人和中国人就都发明了和水泥xìng质相近的建筑用粘合剂,但罗马人的“水泥”中有石灰和火山灰,却没有黏土,中国人的“水泥”中有石灰和黏土却没有火山灰,1756年,英国工程师斯米顿才因一次偶然机会得到了含有黏土的石灰石,首次将这三种关键材料混合到了一起。而直到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阿斯谱丁才正式确定了三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窑烧磨细法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波特兰水泥。
虽然中国古代没水泥也能建造万里长城那样千年不倒的城墙,但其中的粘合剂的配方材料据说用了糯米汁、麦芽糖、以及一些特殊植物的汁液,太不经济。用现代波特兰水泥不仅可以经济牢固地修建更厚的城墙,还可以修建更多的砖石结构的房子,水渠、水坝、港口码头、水泥板道路、人造大理石广场。还有在中国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