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于禁召集三军将领,传达了汉曹之间签订了停战合约,以及魏公的撤军令,正式宣布曹军北撤。
两万江东军拔营动身,浩浩荡荡向京口方向进发,早有士兵赶去禀报了孙权,孙权得知毗陵郡曹军决定北撤,心又是暗喜,同时又有点担忧。
他立刻令丹阳郡太守吕范赶赴京口,替曹军筹集五十条商船,协助曹军北渡,又让京口县令从府库拨付五千石粮食给曹军,作为曹军北退军粮。
与此同时,孙权又暗令大将黄盖和周泰各率军一万,部署在京口一带,监视曹军渡江北撤。
三天后,两万曹军抵达京口,此时京口外的码头上已经停泊了五十余艘商船,大多是千石货船,在码头上还堆放了五千石粮食。
当于禁率领众将来到码头上,等候多时的吕范立刻迎了上去,吕范老远便拱手笑道:“吴侯本想亲自来送于将军北归,怎奈事务繁忙,便委托我代表他向于将军表示诚挚的感谢。”
漂亮话说了一箩,也抵不上孙权不肯来为曹军送行的冷遇,不过此时于禁对江东已经没有了兴趣,他昨晚又接到曹操发来的紧急鸽信,命他立刻北上进驻徐州,徐州的汉军已经从彭城郡向东南撤离。
这是曹操的第二个命令,正式令他撤出江东,于禁心有点奇怪,按理,徐州是曹仁的势力范围,应该是曹仁军队进驻徐州才对,怎么让自己去驻防徐州。
这让于禁百思不得其解,于禁敏感地意识到,极可能是曹魏内部军权有了重大调整,应该和世有关,于禁心有种莫名的担忧,这个时候他对江东的态度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于禁点点头,他望着远处堆放在码头上的数千包粮食问道:“那些粮食是给我们的军粮吗?”
吕范连忙笑道:“正是,是吴侯给曹军路上耗用的军粮,共五千石!”
“才五千石,你们吴侯这是在打发叫花呢!”于禁极为不满道。
吕范连忙解释道:“吴侯是送一万石粮食给曹军,这只是一半,另一半在江北高邮县内,那边官仓内也有五千石存粮,吴侯已送信给高邮县令,于将军可以把五千石粮食取走。”
孙权的小心思着实令人鄙视,于禁淡淡哼了一声,随即吩咐身后将领,“派人去接收军粮!”
他随即又向吕范抱拳道:“请吕公转告吴侯,多谢这半年来吴侯的关照,我们后会有期!”
“祝于将军一路顺风!”
于禁和吕范告辞,率领军队开始登船,一批批大船起航,向江北缓缓驶去,两万大军足足运送了一天,曹军才终于全部离开了江东。
吕范一直等待最后一批曹军上船离去,他才长长松了口气,回头令道:“速去建业禀报吴侯,就说曹军已离开了江东。”
就在曹军在江北上岸整军之时,大将黄忠和甘宁各率领三万军迅速向广陵郡进军,汉军分兵两路,一路沿淮河以南东进,一路穿过昭关,沿长江北上东进,极似要将曹军包围全歼一般。
此时于禁率领大军已经离开江北重镇广陵城,正沿着渎水向北行军,他们准备在淮阴渡过淮河。
三国时期的江北地区分布着大片贫瘠的盐碱地和沼泽地,大部分人口都迁去长江以南,使得江北地区人口稀少,城池更是寥寥无几,数十里也看不见人烟,到处水泽和森林。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唯一重要的,就是一条汉朝时开拓的运河,名叫渎水,运河是连接淮河和长江,江淮和江东之间贸易往来频繁,江淮地区的物资和粮食,一半是通过长江航运,而另一半则就是通过渎水运往江东。
在这条运河的段有一座县城,叫做高邮县,这里是运河的转站,修建了不少粮食和物资仓库,而在合肥大战,江淮各地官仓的库存粮食基本上都已调去寿春,而高邮县因为属于江东而得以幸免,仓库内还有五千石粮食,孙权已下令送给曹军。
于禁正是急需这五千石粮食,才令军队沿渎水北上,这天傍晚,眼看距离高邮县已不远,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
夜幕渐渐降临,雨越下越大,道路也变得泥泞不堪,行军艰难,原本打算赶去高邮县宿营的曹军被迫改变宿营计划,在一片树林宿营过夜,大雨,士兵们深一脚、浅一脚,纷纷奔进了树林。
于禁带着几十亲兵,骑马视察曹军士兵们宿营扎帐,由于营帐不多,只有几百顶,只能让军官和生病的士兵入住帐,而大部分士兵只得躲在大树下,挤成一团过夜,埋锅造饭也不可能,只能喝生水嚼炒米。
此时正逢早春二月,乍暖还寒,雨夜格外潮湿阴冷,连于禁也冻得瑟瑟发抖,不得不裹上一张毛毯,他的士兵们士气低迷,寒冷难耐,不由低低叹了口气,这种天气和寒冷很容易让人情绪低沉,身体稍微弱一点,也会经不住寒意病倒。
在北面十里外便是高邮县城,那是抵达淮阴之前唯一的一座县,人口约两千户,城内有十几座大仓库,是江淮粮食南运广陵的转站,于禁从吕范那里得到消息,高邮粮仓大约还有四五千石粮食,这对他们极为重要。
另一方面,士兵们得以进驻城池,对于几天来孤寂行军的士兵,也是一种极大的慰藉。
他原本计划去高邮城内休整三天,可以雨势太大,道路泥泞难行,他们今晚是没办法赶去高邮县了。
这时,树林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只听见斥候在树林外大声问道:“将军在哪里?有紧急军情。”
于禁一惊,催马走出树林,正好遇到了几名斥候,“发生了什么事?”于禁问道。
为首斥候屯长在马上抱拳道:“启禀将军,北面来了一支汉军,约两千余人,他们是驾船而来,带来很多船只。”
于禁心疑惑,两千余汉军士兵南下,这是怎么回事?他又问道:“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就在一个时辰前发生。”
于禁低头沉思片刻,猛然醒悟,急问道:“汉军入高邮城了吗?”
“高邮县城已被汉军占领了。”
于禁心顿时大急,他手军粮不多,难以支撑到他们抵达徐州,考虑到江淮各地官仓的粮食都已调运去寿春,他们唯一的补充就是高邮县这五千石粮食,若汉军将粮食搬走,他们怎么办?
于禁已顾不得和汉军可能爆发冲突,无论如何,他一定要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