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龙且之死
话说韩信为了立功,听从部蒯彻的意建,硬是不听从郦食其以和平方式来解决齐地问题。
齐王不得已只好把“妖言惑众”的郦食其扔进了油锅里练油去了,然后一反常态,把爱情的橄榄枝抛向了项羽。(他除了项羽已没得选择的余地了)
在跟各自的利益直接有挂勾的情况下,项羽接受了齐王抛来的橄榄枝,两人重归于好,便很快加始了蜜月期。
当然,这个蜜月期项羽并没有亲自到齐国和齐王去度(他要全力对付刘邦),而是派了一个心腹校将去了,这个心腹校将就是被他视为“右臂”的龙且龙大将军。
而且为了显示他的诚心,龙且这一去竟然带了二十多万楚军去了。
二十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当初项羽率军回援彭城时才带了三万人马。但那是形势的需要(兵贵神速),而且条件是在他亲自出征的情况下,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意外效果。
龙且的到来,得到了齐王的热情接待。他们两军一合,顿时琴瑟相合,人声鼎沸,士气高昂的热火朝天。
和齐王的大喜过望不同,韩信本来顺风顺水,正要把齐地踏平在自己的脚下,突然听说楚军最为得力的猛将龙且来了,心里顿时象泼了一盆凉水。
凭他临时在赵地征集的那点兵怎么能和龙且二十万大军相比,他不禁有点畏惧了。
是啊,就算他本领再高,那又如何,有句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行军打仗,如果手中没有兵马,你就算有千万妙计也白搭,这仗总得有兵打才能打行吧。
正是因为这样,韩信当时也一度想撤师避其锋芒再说。但转念一想,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如果此时撤军的话,那么他整个军事行动将半途而废,所有的努力将前功尽弃了。
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听郦食其的议和呢?
在功名利禄的诱惑面前,他最终决定来打一次漂亮的翻身战。
在这一战开打前,他还做了一件必需要做的事,那就是马上向刘邦请求派兵来援。
面对韩信的求援,刘邦可犯难了。眼下正被项羽压的喘不过气来,要是派兵去支援,那么他这边的兵力就会严重不够啊。
正在这时张良出场了。刘邦就是这一点好。他手下拥有太多太多的人才。不象项羽那样,没有了范增后,就只剩下他自己这个光杆司令了。
此时虽然萧何和韩信不在刘邦身边,但汉中三杰之一的张良在啊。更何况就算张良不在,已排在第四谋臣的陈平也在啊。
正是他们的抢番献计使得刘邦每次在最危极的时候都能逢凶化吉。
还有一点就是刘邦虽然自己没啥本事,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就知道一个脚底抹油的字——逃。
但他也不是就一点优点都没有,他的优点就是善于听从别人的意建和意建。
善于拉拢人才,又善于听从这些人才的“金玉良言”,这就是刘邦唯一能胜过项羽的地方。
有了这一点就足够了。因为刘邦这一忧点恰恰是刚愎自用的项羽的致命弱点。这也是刘邦为什么能最终在长达三年的楚汉相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这次面对刘邦的一脸难色,张良就说话了,他说现在我军有这条深涧做屏障,楚军一时半会还攻不过来。大王可以放心派兵去支援。
于是刘邦在张良的建意下,于一个夜黑风高伸手8见6指的夜晚(这个时间的选择相当重要),派曹参灌婴两员大将带领数万人马秘密出发了。(CJ的项羽自然蒙在谷里了)
韩信在得到了两员猛将的支持后,信心大增,不由豪气冲天,嘴里叫道:go,go, go ……ale, ale,ale ……(惊见98年世界杯狂响曲)
韩信VS龙且,两军随及在淮水河边展开了正式对垒。
那龙且早就在等着和韩信面对面的决一死战了。于是磨刀霍霍,厉兵抹马。
但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时,淮水河对岸的汉军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韩信的突然消失,便得龙且面临了一次诀择。一次艰难而至关重大的诀择。
是渡过河去“乘胜”追击汉军,还是继续留在“老窝”观查敌情。
俗话说有其子必有其母。把这句话再引深到战场上来就是,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部下。
项羽那是啥脾气,说话直里来直里去,办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一根筋非要走底的。他手下的良臣猛将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龙且本来就没把这个曾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放在眼里,现在突然看到他撤军,他潜意识里第一反应就是认为韩信害怕了而选择了逃命。因此,他没有多想就决定了追击。
龙且令利智昏了,但他的部将却并非个个是饭桶,偏将周兰就很尽职尽责的对他进行了劝说。
中心思想归纳为一点:韩信素来诡计多端,他突然退兵,肯定有炸。
周兰还提出一个绝妙的彻底打败韩信的高级战术,四个字:坚守不出。(MS这是剽窃项王留给成皋守将曹咎的战略思想啊)
&nnsp;
0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