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想让他掉到榜单下面去,就多献花、收藏吧。。。。。。。
---------------------------------------------------------------
(4) 刀劈宋义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楚军北线作战部队,在宋义的率领下来到了安阳(今河南滑县东)。
到了这里后,宋义突然停下来不走了,又是安营又是搭寨,大有在这里安家乐业常住之意。
这下可急了项羽和范增二人,现在秦军正在围攻巨鹿,如果此时迅速渡河去支持,楚军攻其后,赵军应其内,内外接应,便可以一举击败秦军。
这是打败秦军的最好机会啊。
项羽是火爆脾气,便直问宋义为何按兵不动。
不问倒好,这一问,宋义便抓住机会给项羽上了一趟生动的政治课。
宋义政治课的中心思想归纳为: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理由:秦军和赵军交战,马上就会出结果了。如果秦军胜,他们也是疲惫之师了,到时候我军以逸待劳,正好可以乘机攻之;如果秦军败了,我军更可顺利西行,直捣秦都咸阳。
结论:让秦、赵两家斗一阵子,待两败俱伤时,再去坐收渔翁之利。
应当说宋义的理论在我们今天看来,确实很高明,隔山观虎斗,坐享其成。
但问题是他当时只是一厢情愿想法,并没有真正和章邯交手的他,并不知道章邯的真正强大。
他所说的理由,其实有一条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没有其它力量的支持,秦军不可能会败。
这样延误战机,等到赵国真的被秦军灭了,下一目标很可能就是他们楚国了。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宋义的书生气来,而且就形势的分析也有点纸上谈兵嘛。
他的话简直就是一家之言。并没有站在最广大义军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义军因为受尽了秦朝的压迫而起义,他们骨子里对秦王朝充满了无限的仇恨,有着强烈的战斗欲望,而宋义的消极作战方针明显压抑了他们的积极性。
项羽可不吃这一套,大骂宋义贪生怕死等等忿忿而去。
宋义身为主将,至高的权威受到了挑衅,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当下下了一道命令。
“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疆不可使者,皆斩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自然知道他就是针对自己说的。
就这样,两人的矛盾迅速升级。
后来项羽的心里便又一次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十月,也就是宋义停军不前一个半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别看宋义整天逗留在这无比荒凉的山野地区,却也办了一件值得炫耀的私事。
他自己虽然不思进取,但他却为自己的儿子弄得了飞黄腾达的机会,那就是成功的把他的儿子宋襄推销到齐国做宰相了。
据说齐国宰相一职是施行公开应聘制的,很多才华横溢的人都被拒之门外,最终齐王却偏偏选中了并末去参加应聘的弱冠少年宋襄。由此可见,古时代的应聘和现在的也差不多,什么应聘不应聘,都是表意上给大家看的呗。
然而,就是这件事直接让宋义陷入了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
他大摆酒宴,为儿子去齐国举行了一次别开生命的送别宴。
举行送别宴原本也没什么,只是宋义可能忘了当时义军的情况。宋义饮酒高会,和众官员们吃香的喝辣的时候,众士兵们的待遇却完全相反,他们已多日来饥不裹腹,连吃冷的喝凉的都没有。
这时,项羽抓住机会,在军中大散舆论,无非是说宋义只关心他儿子的前途,哪里关心士兵们的饥寒。
这本来就存在的舆论一造,本来就对宋义众不满的士兵们自然对他更加不满了。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Ok,准备活动做好后,项羽不再沉默了。
第二天一大早,项羽借机有事冲进了宋义帐房里,二话没说就把宋义给干掉了。
然后对众士兵们说宋义在搞阴谋诡计,企图与齐国合谋反楚,他是奉了楚怀王的密令才诛杀了他。
众士兵们本来就对宋义颇为不满,闻宋义已死,无不欢心鼓舞。
在这个时候,项羽还派出一队人马追上了就快到齐国的宋襄,来了个斩草除根。
最后他才派出心腹之将楚桓向楚怀王报告,说宋义迟迟按兵不动,想谋反。
项羽这一招“先斩后奏”真是高明之极,反正死无对证,自己又领兵在外,就算你楚怀王怪罪,也拿他没折。
楚怀王接到报告后,虽然心存疑惑,但碍于当时的形势(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只得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继续北上抗秦。
就这样,项羽又重新夺回整个楚军的兵权后,大手一挥,全军火速向巨鹿进发。
章邯,我来了,我来替叔父报仇来了。
&nnsp;
0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