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朝在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项氏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七、 项氏集团的发迹史

    (1)项梁的韬光养晦

    让大家久等的项羽终于要登场了,激动啊,首先让项羽同志用一句话来发表一下登场的感言吧。

    项羽旁白:就一句啊。让我想想说什么好呢!他轻拍着头,憋了良久,终于说道:对不住各位父老乡亲,败军之将实在无脸见人ing。

    靠,都说了什么了,现在才刚登场,还没到乌江兵败的时候呢。项羽意识到这一点,突然面红耳赤的起身跑了。

    各位看官别急,都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项羽就算牛了点,也不能这么没礼貌吧。他跑了,他的家人总跑不了吧。咱们先问侯一下他的祖宗十八代再说。

    项氏在中国是一个特别的姓。项家人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贵族,为楚国的繁荣和复兴立下汗马功劳,因功勋卓越被楚王赐为项氏。

    项家也不负君王厚爱,几乎每代都出名将来。到项梁的父亲项燕时,因为当时秦强楚弱,项燕成了保卫楚国的守护神。但项燕一个之力不可能阻挡得了强大的秦军前进的步伐。最终,项燕为国捐躯了。而楚国也随之灭亡了。

    项梁为逃避秦军的“斩尽杀绝”政策,不得不隐遁它乡。

    而项羽自幼丧父,十来岁时就被叔父项梁领养。

    项羽字籍,从力大过人,常常有举鼎过头的惊人之举。且长着一双双重瞳子眼(据说是帝王才有的眼睛),眉宇间有一股英豪之气。

    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项梁几乎倾尽自己所有的精力。

    首先:教项羽识字。

    然而,三年下来,先生发话了:孺子不可教也,还是让他学剑吧。

    项梁看着先生忿忿而去,那个揪心的痛啊,虽然有一半是为自己那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了。

    然后:教项羽练剑。

    同样,三年下来,先生发话了:孺子不可教也,还是让他学点其它的吧。

    文也学不好,武也学不好,项梁不禁有些生气了,将来光复楚国还指望这小子呢?

    这时,项羽说话了:学书不过记个姓名,学剑也不过抵挡一个人,这些有什么了不起。我要学的是抵挡万人之术。

    好家伙,这小子志气倒不小,兵法正是项梁的长项,当年他在父亲项燕的耳濡目染下,自然学了不少用兵之道。

    最后,没折了,他亲自教项羽兵法了。(自己教的好处是可以省去一大笔雇佣金)

    然而,项羽是个浅尝辄止的人,不到一年,就对兵法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了,一谈到兵法就大呼头疼。

    用现在的话来说,项羽每学一样东西都是半桶水。当然,半桶水虽然没有一桶水那么的高度和深度,但半桶水的好处那就是至少自己将来有领悟和提升的广大空间。

    每样都懂一些,自己就变成全能选手了,这对于只精通一门的人来说,他反而具有独特的优势。

    当然,话虽如此,那时的项梁为此却没有少生闷气,其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态势。

    前面已经提到,那年春天(公元前223年春天),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东巡。张良当时精心的准备了一个暗杀行动的同时,我们的项羽同志也没闲着。他和叔父站在会稽街头,望着秦始皇那宏大的气势,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将来我要取代他。(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和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也”,及第一个拉大旗起义的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思大同小异,都是典型的“取代主义”者。

    用俗一点的话来说,他们的话也是他们当时心目中的理想和目标。

    至于是不是这句话惹的祸,现在已无从考证。反正项羽说完这话句,不久就有人把他们叔侄告到县衙里,罪名是“莫须有”的造反。

    项氏叔侄也不是省油的灯,闻得消息,脚底沫油,赶紧溜了。这一溜就到了一个叫“吴中”(现在的苏州)的地方。

    到这里后,项梁开始展现英雄本色,他豪爽大方,仗义疏才,办事果断,不久,成了这里红白大事的操办人。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当然,项梁这么热衷红白大事的操办也不纯粹是想“为人民服务”,还有其政治目的。

    在操力过程中,他一边组织人员配合使用,一边了解每个人的长处和本领,为日后起义做准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陈胜起义的号角吹响神洲大地时,项梁知道他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了。十余年的光景,项羽也早已被他**成一个风度翩翩的人才了。

    十年磨一剑,这句话果然不假。

    (2)就从这里出发了

    楚虽三千,亡秦必楚。

    陈胜是楚国人,项梁项羽也是楚国人。后来正是楚国人的前仆后继,才把腐败的秦王朝彻底推翻。

    正在项梁开始筹备起义事宜时。在这个节骨眼上,会稽太守殷通主动把他请上府去了,把他的起义日期又大大向前推进了。

    如果后来殷通知道自己这一请是引狼入室的话,他一定会自己粗率的行动而感到后悔。

    当时殷通以敏锐的眼光看到秦朝马上就要灭亡了。历史的潮流如此,已经不可逆转了。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于是,他决定先发制人,此时不起义更待何时。他找来项梁是想让他助他一臂之力。

    一些必要的客套过后,殷通终于说到了正题,他正色说道:“我想起义。”

    我想起义,多么直白的话啊,简骇明了,连傻子也听得懂。

    项梁闻言先是一震,然后装成比傻子还傻的样子,表示听不懂太守的话。

    “我想起义。”当殷通第二遍说这句话时,项梁才知道太守并不是在说玩笑,也不是在试探自己。

    “大势所趋,太守真是识时务者了!”项梁说这句话时,已明白太守这次请他来的目的了,心里不由暗道:可惜你虽识时务,却不识人,我唐唐项氏名门之后,岂会和你这个昏庸无能的太守同流合污。

    “我想任你和桓楚做将军。”殷通的话果然不想他所料。

    项梁先是客套的说自己“无德无能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