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术竟是自创的,没有拜师学艺,完全是自己悟出。
连奕志早就听闻了此人,知道此人智谋必不下于唐湿,更欲为所用,此次连奕志故意将其安排在第二组,目的就是为了给他好的机会。但是尽管如此,吴汤峪面临的对手亦不容小视,号称武夷神偷的于窃舟,露面的机会并不多,其行踪诡秘,难以捉摸。
更是成名于从皇宫盗出的一部经卷,卖给了东洋人,而历来不为人们看好,更有门派将之视为贼人。但此人长居武夷山,一向不与外人来往,只是有事需要行窃时,才会似穿山甲一样出武夷,只要有他出现的地方,就没有不曾失窃的财物。
连奕志之所以看上他,是因为此人不但武功不凡,而且与北方武林素无来往,是连奕志争取的对象。台下的观众多数都希望,江南小生吴汤峪能够打败于窃舟,但是结局究竟如何,还需要现实的对决。史戒行大声道:“第二局开始。”二人对视而立,吴汤峪行礼道:“在下吴汤峪,金陵人也。”
于窃舟亦道:“在下人称武夷神偷于窃舟,我虽然不知道你身手如何?但今天这场比赛你必须输在我手下。”众人一听是难觅其踪的于窃舟,顿时引起了一阵骚动,只有连奕志平静如初。
吴汤峪笑道:“口气倒不小,不知是怎么安排的?把我和一个小偷安排在一起?”于窃舟听后怒道:“不管怎么安排,你今天见了我,就别想安然下去!”吴汤峪道:“好,那就出招吧。”
于窃舟手中握有一把宽剑,最先迎了上去。吴汤峪使用的是软剑,软硬相碰,不知谁能更胜一筹?吴汤峪使出的招数甚是不平,连最普通的招式,蜻蜓点水在他的软剑下,似蛇蚓共舞,着实创奇;
而于窃舟的宽剑,从一开始便霸气不减,力求速战速决。但吴汤峪很聪明,看出了于窃舟的想法,故意拖延耗时,在台上的连奕志看的兴奋,连连点头。
台下的观众更是掌声阵阵,于窃舟又是倾力一剑,直直从半空中刺了下来,而吴汤峪则没有用剑去迎接,是用左脚先撑了一下,立即抽剑,顺着其剑身慢慢攻去,于窃舟退后一步,欲横扫斩剑,令吴汤峪无助弃剑,但吴汤峪顿时又抽回了剑,躲开了其进攻。
又战了几个回合,还是不能分出胜负,于窃舟明显已耗损了不少功力,处于下风;而吴汤峪却是瞅准了时机,先是一招‘软剑削柳’将于窃舟迷惑;
进而全身进攻,又是飞起一剑,斜斜从其脑门削了下来,于窃舟疏于防守,手中之剑即将被打落,吴汤峪又顺势一脚,踢在了于窃舟的手腕上,剑落臂抖,于窃舟一掌排出,将吴汤峪逼退了回去;
但此时捡剑已来不及,无奈的于窃舟,忽然看见了身后插在剑台上的凤钺剑,看来,他是动了凤钺剑的念头了,或许他只是为了抵挡强敌的进攻,而并没有把凤钺剑据为己有之意。
但是眼看吴汤峪又重新逼来,所以于窃舟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便欲拔凤钺剑,抵挡强敌,他开始向凤钺剑靠近,众人都认为他这是犯大忌,都在悄无声息的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煞凤堂的几位堂主亦是十分担忧,史戒行更是起了身,就在于窃舟将握得凤钺剑的时候,连奕志瞬间如幻影一样,从座位上离开,竟然站在了于窃舟的面前,而且手中已握有凤钺剑,盯着于窃舟斥道:“放肆,老毛病还没改!”
于窃舟的胆子欲破了,吓得说不出话来,台上的史戒行一行人,亦是充满了疑惑,连奕志什么时候还会幻术,竟如此之快!
台下的所有人更是大为震撼,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迅速之人。大家伙都为他的功夫拍案叫绝。吴汤峪已停止了进攻,盯着眼前的连奕志,连奕志久久才道:“不好意思,这家伙老毛病又犯了,凤钺剑大家既已观过,那连某就带在身边了,你们两个继续决斗。”
于窃舟捡起了宽剑,再次与吴汤峪打斗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