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
“太美了!刚才我的心里还在纳闷,将城邑建在山头之上,没有活动场地怎么能行。没有想到,山的上边竟然这样开阔!难怪祖先们要生存在这个地方。的确是块风水宝地。”
契等人在前边领路,尧王一行进驻了新城。
尧王进城以后,四处看了看,心里很满意。新城建设全是草寮。土、石墙、木架、草顶。虽然简朴一些,但却整洁宏伟(那个时候的建筑就是那种形式。人们将尧王住的草寮称作“王寮”,到了后世,尧城所在地的那个村子也就叫了王寮村。)。
尧王到了唐邑以后,人们便不再叫他陶侯了,而是称他叫陶唐侯。
迁邑就绪以后,陶唐侯开始治理唐邑。当时的主要政务一是农业,二是狩猎,三是军务。弃还是做他的大由之官,主持农耕:老将羿主持军务,为了便于操练,老将将兵营驻扎在了雷首山脚下,尧王时常到兵营去点兵。(尧王点兵的地方后来住了人家,那个村子就叫了王点村。)雷首山一带便成是尧王狩猎的场所。所以,雷首山亦称尧山。(《隋志》:“《尚书》所谓壶口、雷首者也。俗亦谓之尧山。守敬按:《寰宇记》,尧山在河东县南二十八里。)山上有故城,世又曰尧城。(守敬按:《元和志》,故尧城在河东县南二十八里。阚る曰:蒲坂,尧都。按《地理志》曰:县有尧山、首山祠,守敬按:《郊祀志》首山,晋灼曰,《地理志》,首山属河东蒲坂。此《志》作首山之切证 勃氏谓雷首俗亦谓之尧山,是以雷首为即尧山,而《汉志》则明标二山。故钱坫云,尧山在今蒲州府城东南十五里,首山在府城南三十里。王先谦曰,《志》云有二祠,首山盖祠夷齐,尧山即祠尧矣。)雷首山在南。”)
(《通典》:“尧旧都在蒲”,《水经注》:“所谓壶口、雷首者也。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世又曰尧城”。“阚骃曰:蒲阪,尧都。按《地理志》曰:县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阚骃十三州记》:“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蒲州府志》:<尚书> “所谓壶口之雷首中条山,俗亦称之为尧山。山上有故城,世之曰尧城。”《西汉史》、《晋魏志》:首山雷首不及中条,中条之名概起后世。若水经注,雷首山临大河,北去蒲阪三十里,俗亦谓之尧山,尧山上有尧城。尧昔都此是雷首,又有尧山之名。《班固地理志》:蒲阪有尧山,雷首山在南侧,雷首与尧明分二山,似亦未得,即以尧山为雷首也。)
不提陶唐侯冀州治理,却说那冀州北边的少咸山上 出了一怪兽,那怪兽生得牛身、人面、马尾、虎爪,凶猛异常。经常从深山里跑出来伤害周围百姓。一段时间,竟将那里吃得路断人稀。